煙火 發表於: 星期一 十一月 24, 2008 10:55 pm 促膝長談討論區
《金枝玉葉》現場報導
靚靚哥哥床上蜜語
原來,講「波經」可以在球場講,可以在電視機前講,亦都可以在床上講。不過,不同地方講的「波經」,可能是講足球籃球網球或是人球。無錯,是人球,亦即是男人或女人的胸部。
床上戲
喂:『o黎啦!』哥哥張國榮一講完就雙手一伸頭一縮,脫去身上T恤,然後跳上大床竄進被窩,準備同袁靚靚來一場「床上戲」。 露兩點的哥哥為求完美,避免身體郁動時穿崩露出褲頭,索性將短褲脫掉,只穿內褲。 可惜,袁親親沒露點沒露膊,甚至連性感內衣都欠奉,因為這場「床上戲」不是「咩野」,而是酒醉後發夢,所以,袁靚靚穿得好密實。 雖然沒有床上肉搏,不過袁靚靚同哥哥 在試完戲後,就即場上演一幕「口鬥」,你一言我一語互相捉弄。 『嘩!哥哥你(胸)好犀利!』靚靚指住張國榮的胸部,然後又說:『你有埋波罅添!』 『梗系啦!好似你咩!我閑閑地都夾到條鎖匙,你就連支牙籤都唔得!』哥哥揶揄靚靚時,全人類都在笑。 『你好衰架!你咁講人地好自卑架!』雖然給哥哥踩袁靚靚沒嬲還在笑,因為,她對自己的身材都幾滿意,『雖然我系瘦,不過我絕對唔系飛機場上一粒沙,起碼都系飛機場上嘅「安全泊」果然是個「安全泊」,因為靚靚穿上西裝時,依然有「睇頭」,並不平面方角。
----------------------------------------------------------
榮哥哥被封「Kiss聖手」
「吻」完之後,靚靚封哥哥張國榮做『Kiss聖手』,因為哥哥夠放帶她入戲,既然夠放, 那麼有沒有…..? 靚靚聽到記者的出位元問題,立刻大叫站在另一角接受記者訪問的哥哥不要答,靚靚話:『答無既話,我唔系好無面?!』 點知榮少不理三七廿,一句話,『無反應。』立刻引得大家笑呵呵。
此時,工作人員突然將片廠的燈熄滅,漆黑一片之下, 又聽到靚靚大叫:『哥哥小心D,咁多女人圍住你。』 靚還作狀擋在哥哥前面,大叫:『我要保護你。』 逗得張國榮啼笑皆非。大家都看得出,榮少好照顧靚靚,靚靚在哥哥面前也特別乖巧精靈,兩人已到沒有年齡、男女性別的限制。所以,『金枝玉葉』幕前與幕後都是一出好戲。
2009/06/07
導演張之亮專訪‧感慨二十年電影風雨路
2006年12月08日 中國銀幕 http://ent.sina.com.cn/m/c/2006-12-08/18141362482.html
(只節錄有關哥哥部份)
胡不鬼:拍這部戲,張國榮收了很少的片酬?
張之亮:收了象征性的一塊錢。當時東方公司借了200萬港幣給我拍,我到2006年年初才靠不斷賣這個片子的版權,還清全部借款。當初我們約定,如果有盈余,我占51%,哥哥占49%, 現在這個片子有錢掙,我就把錢給了唐先生。 哥哥這個人非常好,當初很多演員都拒絕了我們的計劃,只有他做了。而且他不搶戲,盡量把發揮的空間留給別人,他是個好人,好演員。後來這個戲出來之後也沒什麼人關注,可以說票房比較失敗,他心裡也很難受。片中的狄龍、吳家麗、琦琦都只收取了很少的酬金。
2006年11月04日 杭州網
張之亮:當年和張國榮合作拍《流星語》 當時片酬他只拿了1塊錢,因為要簽一個合約,他這1塊錢不得不拿。不過作為導演他也有他的堅持。當年香港二十多個導演發動創意聯盟,希望不拿片酬,拍出一批不太商業的影片,結果只有他和張國榮履行了諾言,拍了聯盟惟一一部影片《流星語》, 現在提起來,張之亮依然不後悔,但覺得很對不起“哥哥”。 “他真是全身心投入,但是當時片酬他只拿了1塊錢,但是影片沒有太大關注,所以他也覺得很遺憾,這個事情我到現在都一直覺得很遺憾……”他說今年6月份《流星語》馬來西亞電視版權賣了第二次之後終於才有了盈餘 ,也算對張國榮有了交待。“通過這部影片,我和張國榮有了一個公司,我希望這個公司隨著這部《流星語》一直存在下去……”張之亮說起這些的時候,嗓音有些哽嚥,眼圈開始發紅。
燕趙都市報 編輯:隨心 時間:2006-11-5 專訪導演張之亮
張之亮:香港有很多好的文藝片導演,比如許鞍華、關錦鵬、王家衛,這樣說我 會臉紅的(笑)。 為什麼李安會去拍《臥虎藏龍》?並不是說文藝片導演就拍不了別的類型,通過武俠、戰爭題材來表達一種內涵,僅僅是一種形式。拍《籠民》,我想用鏡頭講一講香港貧民窟裡的老弱病殘的故事,拍《飛越黃昏》是想表達移民之後的香港老人,他們的生活和情感,《自梳》則是被廣東順德婦女自梳不嫁的風俗所動。拍《流星語》,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襲擊,香港電影陷入低谷,我還有王家衛等20位導演決定自己籌資,每人找一個演員,拍一部高質量的戲,大家收很少的片酬,把錢放回制作上,希望重振市場。但幾乎所有演員都拒絕了,只有張國榮答應出演我的《流星語》。(說到這裡,張之亮眼圈有些紅) 當時哥哥只象征性地收了我1塊錢,遺憾這個片子票房不好,直到今年6月份它才賺錢。哥哥這個人非常好,是個好人好演員。
(本報山東電)特派記者:侯艷寧
倩女幽魂幕後製作篇-特效
資料整理 蕙婷
特效
阮繼志(編劇):徐克有一個特技小組,約五至六人,專責《倩女幽魂》的特技。我們要求會動的乾屍、骷髏。那群小伙子便將骨頭逐小逐小移動,一格一格拍。拍好後,再在黑房加工幾次。他們並非專業人士,做的時候需要不斷嘗試…樹枝的戲全靠小東,我們依劇本畫好分鏡草圖後,便製造特别的樹枝、樹幹,由小東決定如何吊威也。拍的過程常有失敗,百次失敗之中才找到一個成功的,花了很多資源。老闆肯支持,因為徐克。小東那時當武指成名,導演地位尚未奠定,全靠徐克應付投資者,讓我們繼續搞下去。(『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訪問中提到《倩女幽魂》裡的模型,例如鬼怪的拍攝方法)
徐克 (監製):噢,呵呵!那更誇張呢。我到美國碰到Peter Kuran,就是在《星際大戰》拍motion control、拍飛船的特技師,看到他在桌上拍《華盛頓末日》,方法是縮小光圈,然後打燈,搭一個光學背景。我利用這個方法,回港後叫人造了些很小的模型,扭它們的手腳,放在書桌上,用紙和飛機木作背景。記得那時用兩張辦公桌,中間橫放一塊玻璃,地上放紙板充當地面,在上面打燈。光圈縮得很小,就可以拍景深。那實在挺有趣,當時來說,放上螢幕效果也不錯。後來我把這種技術延伸到其它拍攝,效果亦不俗。 (節錄自徐克訪問,2001年6月29日,訪問者何思穎、傅慧儀;『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
特效
阮繼志(編劇):徐克有一個特技小組,約五至六人,專責《倩女幽魂》的特技。我們要求會動的乾屍、骷髏。那群小伙子便將骨頭逐小逐小移動,一格一格拍。拍好後,再在黑房加工幾次。他們並非專業人士,做的時候需要不斷嘗試…樹枝的戲全靠小東,我們依劇本畫好分鏡草圖後,便製造特别的樹枝、樹幹,由小東決定如何吊威也。拍的過程常有失敗,百次失敗之中才找到一個成功的,花了很多資源。老闆肯支持,因為徐克。小東那時當武指成名,導演地位尚未奠定,全靠徐克應付投資者,讓我們繼續搞下去。(『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訪問中提到《倩女幽魂》裡的模型,例如鬼怪的拍攝方法)
徐克 (監製):噢,呵呵!那更誇張呢。我到美國碰到Peter Kuran,就是在《星際大戰》拍motion control、拍飛船的特技師,看到他在桌上拍《華盛頓末日》,方法是縮小光圈,然後打燈,搭一個光學背景。我利用這個方法,回港後叫人造了些很小的模型,扭它們的手腳,放在書桌上,用紙和飛機木作背景。記得那時用兩張辦公桌,中間橫放一塊玻璃,地上放紙板充當地面,在上面打燈。光圈縮得很小,就可以拍景深。那實在挺有趣,當時來說,放上螢幕效果也不錯。後來我把這種技術延伸到其它拍攝,效果亦不俗。 (節錄自徐克訪問,2001年6月29日,訪問者何思穎、傅慧儀;『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
倩女幽魂幕後製作篇-配樂
資料整理 蕙婷
配樂
黃霑 (作曲家):我一聽到徐克搞《倩女幽魂》,馬上自動獻身。我看過李翰祥的《倩女幽魂》,而synthesizer那些電子組合當時剛剛面世,作聲音無懈可擊,能試驗很多特技聲音,鬼片作得怎詭秘都可以。但徐克說小東找了人,半年後我再問,仍然說已找了人,如是者問了三次都給拒絕了。我喜歡做的事情就會求人家讓我做,幾乎不要錢都願意。據說那人寫了歌,但他們全不喜歡,便來找我。我著他們理好和人家的糾葛,便開始寫,很愉快。記得張國榮唱的主題曲『人生路』(即電影同名主題曲『倩女幽魂』),便是那年隨他們初次到康城時寫的,寫好旋律填過詞便馬上獲通過。『道』是跟徐克在回程飛機上,兩個醉漢邊呷酒邊寫的,歌詞也一併寫好,回來後覺得太長,刪了些。最初本想找林子祥唱,但他在美國,找不到,再想到找樊梅生,但他去了北京醫治腳傷,沒辦法下唯有自己唱。
還有一首『黎明不要來』,後來添加的。其實初時只有『人生路』,『道』也是後加的。康城回來後徐克說多作一首,我說趕不及了,但我有一首舊的旋律,沒出版過,是過去替嘉禾的戲《先生貴姓》(1984)寫的,鐘鎮濤當男主角。那旋律講述曾慶瑜演的高級應召女郎,很怕黑夜,因為一到晚上便要接客。我做過資料搜集,妓女都說她們真的怕黑夜,黑夜便會給男人蹂躪,所以晚上不睡覺,那劇本也是我寫的。後來她遇上年輕的硬照攝影師,在一閃一閃的燈塔下、開蓬的福士車廂內造愛,畫面響起『黎明不要來』,那是她頭一回不怕黑夜,反而想黎明不要來。我在電話唱給徐克聽,便通過了,所以合作非常愉快,用了原作少許歌詞,中段是新加的。其實很好笑,其中一句歌詞「不許紅日教人分開」,是有別人不曉得的意思。那時我親友全沒有了,都去了加拿大,是因為「紅太陽」照著,大家要分開,很生氣。
徐克的戲隨時有這種味道,《倩女幽魂II 人間道》,張學友唱的『人間道』,歌詞其實是講六四的,沒有人知。我們是很奇怪的,人家不知道不打緊,我們宣洩了便算。什麼「故園路怎麼盡是不歸路」,是六四後我們都過不了的關口:幹嘛會這樣子?幹麻還是「血海滔滔」?但歌又很配合戲的內容。徐克常有這樣的東西,是他給我靈感的,相信沒半個觀眾明白他說什麼,但我們心裡著實想把這個情感放進去。(中略)
《倩女幽魂》雖是(程)小東的戲,徐只是做監製,但他由始至終和我一起在錄音室作音樂,我逐段問他,做了十二日,還在那兒睡。他覺得那兒不行便馬上跟我說,我自己用synthesizer馬上改,他要加音由我來加,用我的方法加。那次合作是最愉快的,以後都沒有這樣子的了。(中略)
徐克其實是個很有情的人,但不知為何他在戲中卻很怕醜,情都沒法講出來,點到為止。譬如十三姨和黃飛鴻的影子一場,我覺得仍可再加以發揮。我看過《黃飛鴻》的毛片,有一場拍李連杰突然知道有槍這東西,且打死了很多人,那夜他拿著一顆子彈,外面下著雨,房內都是藍色燈光,他只一個人對著槍彈在想:怎才可以打贏子彈?這場戲很有中國人的感受,因為我們有拳術,卻突然發現有洋槍。我配上箏彈的『將軍令』,彈得非常之好,是單音的。如果他按初時那樣子有這樣的一分鐘,戲的層次便很好了。他是拍了的,但剪去了。我覺得他要表達這種情懷時便好像很怕醜,但他其實是有情的,有情才拍得到這些場面。《倩女幽魂》的『黎明不要來』也是一樣,整首歌一分半鐘,畫面很美,但最後他要剪掉後面,歌沒有唱完,沒有了餘韻。你造完愛,仍需要跟女孩親一親,摸一摸她的頭髮。他就是欠缺這些東西,造完愛便完了。
(節錄自「愛恨徐克」;『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配樂
黃霑 (作曲家):我一聽到徐克搞《倩女幽魂》,馬上自動獻身。我看過李翰祥的《倩女幽魂》,而synthesizer那些電子組合當時剛剛面世,作聲音無懈可擊,能試驗很多特技聲音,鬼片作得怎詭秘都可以。但徐克說小東找了人,半年後我再問,仍然說已找了人,如是者問了三次都給拒絕了。我喜歡做的事情就會求人家讓我做,幾乎不要錢都願意。據說那人寫了歌,但他們全不喜歡,便來找我。我著他們理好和人家的糾葛,便開始寫,很愉快。記得張國榮唱的主題曲『人生路』(即電影同名主題曲『倩女幽魂』),便是那年隨他們初次到康城時寫的,寫好旋律填過詞便馬上獲通過。『道』是跟徐克在回程飛機上,兩個醉漢邊呷酒邊寫的,歌詞也一併寫好,回來後覺得太長,刪了些。最初本想找林子祥唱,但他在美國,找不到,再想到找樊梅生,但他去了北京醫治腳傷,沒辦法下唯有自己唱。
還有一首『黎明不要來』,後來添加的。其實初時只有『人生路』,『道』也是後加的。康城回來後徐克說多作一首,我說趕不及了,但我有一首舊的旋律,沒出版過,是過去替嘉禾的戲《先生貴姓》(1984)寫的,鐘鎮濤當男主角。那旋律講述曾慶瑜演的高級應召女郎,很怕黑夜,因為一到晚上便要接客。我做過資料搜集,妓女都說她們真的怕黑夜,黑夜便會給男人蹂躪,所以晚上不睡覺,那劇本也是我寫的。後來她遇上年輕的硬照攝影師,在一閃一閃的燈塔下、開蓬的福士車廂內造愛,畫面響起『黎明不要來』,那是她頭一回不怕黑夜,反而想黎明不要來。我在電話唱給徐克聽,便通過了,所以合作非常愉快,用了原作少許歌詞,中段是新加的。其實很好笑,其中一句歌詞「不許紅日教人分開」,是有別人不曉得的意思。那時我親友全沒有了,都去了加拿大,是因為「紅太陽」照著,大家要分開,很生氣。
徐克的戲隨時有這種味道,《倩女幽魂II 人間道》,張學友唱的『人間道』,歌詞其實是講六四的,沒有人知。我們是很奇怪的,人家不知道不打緊,我們宣洩了便算。什麼「故園路怎麼盡是不歸路」,是六四後我們都過不了的關口:幹嘛會這樣子?幹麻還是「血海滔滔」?但歌又很配合戲的內容。徐克常有這樣的東西,是他給我靈感的,相信沒半個觀眾明白他說什麼,但我們心裡著實想把這個情感放進去。(中略)
《倩女幽魂》雖是(程)小東的戲,徐只是做監製,但他由始至終和我一起在錄音室作音樂,我逐段問他,做了十二日,還在那兒睡。他覺得那兒不行便馬上跟我說,我自己用synthesizer馬上改,他要加音由我來加,用我的方法加。那次合作是最愉快的,以後都沒有這樣子的了。(中略)
徐克其實是個很有情的人,但不知為何他在戲中卻很怕醜,情都沒法講出來,點到為止。譬如十三姨和黃飛鴻的影子一場,我覺得仍可再加以發揮。我看過《黃飛鴻》的毛片,有一場拍李連杰突然知道有槍這東西,且打死了很多人,那夜他拿著一顆子彈,外面下著雨,房內都是藍色燈光,他只一個人對著槍彈在想:怎才可以打贏子彈?這場戲很有中國人的感受,因為我們有拳術,卻突然發現有洋槍。我配上箏彈的『將軍令』,彈得非常之好,是單音的。如果他按初時那樣子有這樣的一分鐘,戲的層次便很好了。他是拍了的,但剪去了。我覺得他要表達這種情懷時便好像很怕醜,但他其實是有情的,有情才拍得到這些場面。《倩女幽魂》的『黎明不要來』也是一樣,整首歌一分半鐘,畫面很美,但最後他要剪掉後面,歌沒有唱完,沒有了餘韻。你造完愛,仍需要跟女孩親一親,摸一摸她的頭髮。他就是欠缺這些東西,造完愛便完了。
(節錄自「愛恨徐克」;『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倩女幽魂幕後製作篇-美術指導
資料整理 蕙婷
場景設計
奚仲文:《刀馬旦》之前在青衣搭了個舞台,徐克拍《倩女幽魂》時廢物利用,改建了這個景,原來看戲地方是天井,一邊的舞台變為兩層的蘭若寺,支柱變成枯樹,另一邊變成燕赤霞的房間,再加建瀑布。門口石獅子,在西貢三杯酒拍的,再運用接景造成的。(見右圖,點選可放大)(『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角色服裝設計
奚仲文:徐克最初跟我談時,我說自己不懂做古裝。可是他立刻給我一個方向:「你大可當作時裝片處理。」這實在是很大的啟示,至少知道他會讓我自由創作。程小東拍很多動作場面,我們便把衣服設計得較飄逸,亦參考時裝設計,用皺布、雪紡以至剪裁方法,使衣袖走動時動感較大。雪紡看來較輕、較軟,我們大量運用,過去是很少有的。寧采臣的則用洗舊的麻和錦,他風塵僕僕,衣服總不會很光鮮,就是內衣,也改用軟的。徐克說「時裝」,我們則覺得必需是舒適的服裝。(『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姥姥的造型設計
雷楚雄 (亦為美指):八七年《倩女幽魂》服裝指導陳顧方設計姥姥的造型 (見右圖,點選可放大),考慮到老樹成精,理所當然用綠色和樹的外質作設計重點,反覆試驗下,總欠神采,徐克導演適時拋出一句:「試用金色!」因為「金色」,陳顧方就在設計上擺脫「樹」的概念束縛,設計出高冠華服、富麗堂皇的老妖造型,在連場黑夜樹叢中,因為金色的選擇,其形象依然鮮明獨特,那不是綠色可以替代的。其後九十年代美國影片《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Bram Stoker’s Dracula,1992)的殭屍伯爵,那頭髮髻髮飾,那身閃金華服,靈感會否來自《倩女幽魂》姥姥的造型?遙遠西方的一個回響,頗堪玩味(《驚情》的服裝指導是日本人石崗惠子)。(節錄自「撒下幾片甘草」一文,『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奚仲文:我覺得設計姥姥造型,要很有威勢,因為她既是妖精,也必需有大王、女王的氣勢,故特地給她造了一件斗蓬,只要擺出架勢,單看剪影已覺得很有威勢。(『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場景設計
奚仲文:《刀馬旦》之前在青衣搭了個舞台,徐克拍《倩女幽魂》時廢物利用,改建了這個景,原來看戲地方是天井,一邊的舞台變為兩層的蘭若寺,支柱變成枯樹,另一邊變成燕赤霞的房間,再加建瀑布。門口石獅子,在西貢三杯酒拍的,再運用接景造成的。(見右圖,點選可放大)(『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角色服裝設計
奚仲文:徐克最初跟我談時,我說自己不懂做古裝。可是他立刻給我一個方向:「你大可當作時裝片處理。」這實在是很大的啟示,至少知道他會讓我自由創作。程小東拍很多動作場面,我們便把衣服設計得較飄逸,亦參考時裝設計,用皺布、雪紡以至剪裁方法,使衣袖走動時動感較大。雪紡看來較輕、較軟,我們大量運用,過去是很少有的。寧采臣的則用洗舊的麻和錦,他風塵僕僕,衣服總不會很光鮮,就是內衣,也改用軟的。徐克說「時裝」,我們則覺得必需是舒適的服裝。(『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姥姥的造型設計
雷楚雄 (亦為美指):八七年《倩女幽魂》服裝指導陳顧方設計姥姥的造型 (見右圖,點選可放大),考慮到老樹成精,理所當然用綠色和樹的外質作設計重點,反覆試驗下,總欠神采,徐克導演適時拋出一句:「試用金色!」因為「金色」,陳顧方就在設計上擺脫「樹」的概念束縛,設計出高冠華服、富麗堂皇的老妖造型,在連場黑夜樹叢中,因為金色的選擇,其形象依然鮮明獨特,那不是綠色可以替代的。其後九十年代美國影片《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Bram Stoker’s Dracula,1992)的殭屍伯爵,那頭髮髻髮飾,那身閃金華服,靈感會否來自《倩女幽魂》姥姥的造型?遙遠西方的一個回響,頗堪玩味(《驚情》的服裝指導是日本人石崗惠子)。(節錄自「撒下幾片甘草」一文,『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奚仲文:我覺得設計姥姥造型,要很有威勢,因為她既是妖精,也必需有大王、女王的氣勢,故特地給她造了一件斗蓬,只要擺出架勢,單看剪影已覺得很有威勢。(『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倩女幽魂幕後製作篇-編劇
資料整理:蕙婷
編劇
阮繼志:姥姥不知是男是女,便最恐怖了。
初時大家也想不出怎樣重拍《倩女幽魂》(1960)。後來我說:這故事最有趣的其實就是「人鬼殊途」,這題材很好寫。人鬼戀,明明不能開花結果,但我們可怎樣鋪排?故事就是根據這意念寫的。
當時八十年代,西方鬼片早自《驅魔人》(The Exorcist,1973)都已用上特技。要是我們拍只有「人鬼殊途」的鬼片,卻沒有驚嚇場面,又沒有給程小東發揮的動作場面,著實說不過去。於是,徐克便想到用特技效果做「鬼」,當時意念十分籠統。我們便朝著這個方向,想到乾屍、可活動的骷髏和一丈長的巨舌,當時來說都是很新穎的,因為之前的鬼片如《凶榜》(1981),只利用噁心場面製造驚嚇效果,卻沒用上特技。
我們想找一些日常生活細節,一經放大,便能帶出恐怖效果。例如走在路上,牆上突然出現怪手,很快又縮回去。要是怪手不消失,便是賣弄恐怖,但它一瞬即逝,幻象便留在腦海,便很恐怖了,這是《鬼玩人》(Evil Dead 2,1987)給我們的靈感。又如樹枝像有生命般把人抓住,卻很快鬆開,好像沒動過一樣,但包圍著你,使人覺得很恐怖。
導演程小東也是武術指導,所以現場一聽,便知道某個效果能否辦得到。可是,過了他這一關,未必能過特技一關。徐克熟悉特技,一問便知是否可行。因此,必須他二人同時首肯的特技,我們才會研究。
我們又想到姥姥該怎樣才最恐怖。要是不知是男是女,根本不知是什麼的話,便最恐怖了。我們先從外形入手,但發現不行,所以便在聲音下工夫,使姥姥時男時女,總之不知道是什麼。
我先寫出一些橋給徐克看,然後一頁頁地談劇本。驚嚇、動作都談好以後,才給小東解釋一遍。前前後後寫了很多稿,從開拍到看完舊的《倩女幽魂》,到決定起用張國榮,已有四、五稿,後來邊拍又邊改,也不知改了多少遍。例如拍蘭若寺,可能搭好的景與劇本有出入,便要改劇本,牽一髮會動全身。演員埋位時不對頭,又得改。
徐克的世界觀很廣,腦海裡有很多東西,可是他不能花時間研究,所以只得告訴我,例如說:這兒放些儒家東西似乎不錯,於是我得花時間慢慢嘗試,找資料塞進去,試到合適為止。找材料時要參考很多書籍,我看母親的佛經,發現每本經書首句總是「般若波羅密」。真正佛家不會說這句話,但我覺得燕赤霞施法時念這句話也挺有趣。
郭北縣那段其實是「光棍戲」,那年代很盛行,較容易創作。要是我們現在再創作,可能不會這樣子寫了。我想這是潮流使然,也是市場需要,說的是當時一窩蜂的社會,說得好聽點便是諷刺時弊。
(節錄自「編劇的謬思---四個系列」之"《倩女幽魂》系列---人鬼殊途與六四陰影"一節,何思穎整理;『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編劇
阮繼志:姥姥不知是男是女,便最恐怖了。
初時大家也想不出怎樣重拍《倩女幽魂》(1960)。後來我說:這故事最有趣的其實就是「人鬼殊途」,這題材很好寫。人鬼戀,明明不能開花結果,但我們可怎樣鋪排?故事就是根據這意念寫的。
當時八十年代,西方鬼片早自《驅魔人》(The Exorcist,1973)都已用上特技。要是我們拍只有「人鬼殊途」的鬼片,卻沒有驚嚇場面,又沒有給程小東發揮的動作場面,著實說不過去。於是,徐克便想到用特技效果做「鬼」,當時意念十分籠統。我們便朝著這個方向,想到乾屍、可活動的骷髏和一丈長的巨舌,當時來說都是很新穎的,因為之前的鬼片如《凶榜》(1981),只利用噁心場面製造驚嚇效果,卻沒用上特技。
我們想找一些日常生活細節,一經放大,便能帶出恐怖效果。例如走在路上,牆上突然出現怪手,很快又縮回去。要是怪手不消失,便是賣弄恐怖,但它一瞬即逝,幻象便留在腦海,便很恐怖了,這是《鬼玩人》(Evil Dead 2,1987)給我們的靈感。又如樹枝像有生命般把人抓住,卻很快鬆開,好像沒動過一樣,但包圍著你,使人覺得很恐怖。
導演程小東也是武術指導,所以現場一聽,便知道某個效果能否辦得到。可是,過了他這一關,未必能過特技一關。徐克熟悉特技,一問便知是否可行。因此,必須他二人同時首肯的特技,我們才會研究。
我們又想到姥姥該怎樣才最恐怖。要是不知是男是女,根本不知是什麼的話,便最恐怖了。我們先從外形入手,但發現不行,所以便在聲音下工夫,使姥姥時男時女,總之不知道是什麼。
我先寫出一些橋給徐克看,然後一頁頁地談劇本。驚嚇、動作都談好以後,才給小東解釋一遍。前前後後寫了很多稿,從開拍到看完舊的《倩女幽魂》,到決定起用張國榮,已有四、五稿,後來邊拍又邊改,也不知改了多少遍。例如拍蘭若寺,可能搭好的景與劇本有出入,便要改劇本,牽一髮會動全身。演員埋位時不對頭,又得改。
徐克的世界觀很廣,腦海裡有很多東西,可是他不能花時間研究,所以只得告訴我,例如說:這兒放些儒家東西似乎不錯,於是我得花時間慢慢嘗試,找資料塞進去,試到合適為止。找材料時要參考很多書籍,我看母親的佛經,發現每本經書首句總是「般若波羅密」。真正佛家不會說這句話,但我覺得燕赤霞施法時念這句話也挺有趣。
郭北縣那段其實是「光棍戲」,那年代很盛行,較容易創作。要是我們現在再創作,可能不會這樣子寫了。我想這是潮流使然,也是市場需要,說的是當時一窩蜂的社會,說得好聽點便是諷刺時弊。
(節錄自「編劇的謬思---四個系列」之"《倩女幽魂》系列---人鬼殊途與六四陰影"一節,何思穎整理;『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倩女幽魂幕後製作篇-創作起源
資料整理 蕙婷
創作起源
徐克 (監製):
我在八十年代有個奇怪嗜好,就是重看小時候愛看的影片。這方面的西片有錄影帶,但唐片則十分難找,要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才看得到。方逸華小姐很客氣,那時跟她說一聲,就能看邵氏的影片,也就看了李翰祥的《倩女幽魂》(1960)。小時對該片的印象是,樂蒂這樣斯文,竟能演富魅力及誘惑性的角色;及至長大,她的演出仍歷歷在目。那片亦將《聊齋》拍得賞心悅目。《聊齋》故事以鬼神為主,少談人性。八四、八五年重看該片,覺得可能以後沒有機會再看,便考慮重拍。李翰祥與邵氏都同意我重拍《倩女幽魂》,但還未確定下來。到了八六年,程小東找我跟他合作,我提議拍愛情片,但他說觀眾不太受落他剛拍完的《奇緣》(1986),我覺得只需改變手法就行,況且我們本來亦少來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倩女幽魂》正適合他將古裝動作拍得輕逸、細膩及浪漫的風格。那時《英雄本色》尚未上畫,新藝城覺得拍這個題材很冒險,但《英雄本色》成功,一切都變得好辦。創作《倩女幽魂》時,題材太舊,便想到將之變新,但我認為從來沒有所謂新題材,只要把舊題材與現世的血脈相連,就能達到一定效果。
(節錄自徐克訪問,1996年12月10日,訪問者余慕雲、周荔嬈、黃淑嫻、蘇芷瑩、廖昭薰;『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創作起源
徐克 (監製):
我在八十年代有個奇怪嗜好,就是重看小時候愛看的影片。這方面的西片有錄影帶,但唐片則十分難找,要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才看得到。方逸華小姐很客氣,那時跟她說一聲,就能看邵氏的影片,也就看了李翰祥的《倩女幽魂》(1960)。小時對該片的印象是,樂蒂這樣斯文,竟能演富魅力及誘惑性的角色;及至長大,她的演出仍歷歷在目。那片亦將《聊齋》拍得賞心悅目。《聊齋》故事以鬼神為主,少談人性。八四、八五年重看該片,覺得可能以後沒有機會再看,便考慮重拍。李翰祥與邵氏都同意我重拍《倩女幽魂》,但還未確定下來。到了八六年,程小東找我跟他合作,我提議拍愛情片,但他說觀眾不太受落他剛拍完的《奇緣》(1986),我覺得只需改變手法就行,況且我們本來亦少來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倩女幽魂》正適合他將古裝動作拍得輕逸、細膩及浪漫的風格。那時《英雄本色》尚未上畫,新藝城覺得拍這個題材很冒險,但《英雄本色》成功,一切都變得好辦。創作《倩女幽魂》時,題材太舊,便想到將之變新,但我認為從來沒有所謂新題材,只要把舊題材與現世的血脈相連,就能達到一定效果。
(節錄自徐克訪問,1996年12月10日,訪問者余慕雲、周荔嬈、黃淑嫻、蘇芷瑩、廖昭薰;『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