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風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風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06/21

【2006輔大張國榮藝術節】「風月」座談會講評稿

煙火 發表於: 星期二 二月 20, 2007 6:30 pm 促膝長談討論區

「風月」Temptress Moon (1994)

主網頁:http://www.leslie912.com/2006filmfestival.htm

紅版討論帖:http://bbs.ent.163.com/board/rep2.jsp?b=zhangguorong&i=163174

出品:湯氏電影公司 (香港)
導演:陳凱歌
演員:張國榮/鞏俐/何賽飛/周潔/林健華/張世/周迅

獎項紀錄:
1996坎城影展參賽片
張國榮被提名第三十三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本片榮獲第三十三屆金馬獎5項提名:最佳男主角 (張國榮)、最佳造型設計 (張叔平)、最佳美術設計 (黃洽貴)、最佳電影音樂 (趙季平)、最佳電影歌曲《當真就好》(小蟲)
本片榮獲第二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3項提名:最佳女主角 (鞏俐)、最佳攝影 (杜可風)、最佳美術指導 (黃洽貴)

「風月」描寫20年代上海和江南龐家的愛情悲劇,本片著重人物之間複雜的情感,表現出主角、配角們之間面對愛情與親情的多層次心理刻劃。張國榮所飾演的上海拆白黨郁忠良,在無情、浮誇、淺薄、仇恨的人格中包藏了一顆未完全被泯滅的良心,但又無力掙脫他為自己拷上的命運枷鎖。鞏俐所飾演的江南龐鎮大小姐,純真、叛逆,視禮教為無物,面對自己的愛情時異常勇敢。其它配角如何賽飛飾演的郁忠良之姊和周潔飾演的天香里的女人均有出彩之處。全片的燈光、攝影和場景佈置,成功烘托出人性的壓抑與扭曲,予人無限的扼腕與歎息。


座談會講師簡介:

趙庭輝,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英國伯明罕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文化研究學系博士(PhD in Cultural Studies)。學術專長為影像美學(visual aesthetics)電影研究(film studies)文化理論(cultural theories)性別研究(gender studies)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曾發表多篇影視評論,並出版與傳播、影視和性別研究有關的學術著作。趙老師的詳細資歷和著作請參考:http://www.commarts.fju.edu.tw/faculty2.htm


座談會文字稿:

此研討會講評稿歡迎轉載,註明出處即可,謝謝!
第二場講評稿聽打專員:美玲 (感謝她的辛勞!)
研討會錄音下載:http://www.leslie912.com/2006_2nd_Seminar.rm


各位好,我是影像傳播學系的趙庭輝老師,很謝謝電影藝術研究社邀請我來參加這樣的一個講評,應該這樣講,這個片子也是我選的。原先我本來想跟大家介紹分享的是那個《霸王別姬》。後來因為好像時間太長了,所以就改成《風月》。我想我比較從三個方面來談這部電影,第一個我從一個它的影像風格來談這部電影,第二個我從它的一個敘事的結構跟形式來談這部電影,第三個我從它的性別的文化權力關係來談這部電影。

首先我想談的《風月》影像的美學跟風格,它裡面有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它某些鏡頭跟燈光使用得非常的多,這部電影當然有很多大遠景,很多遠景的鏡頭,但是它的中景鏡頭用得非常的多,中景鏡頭其實是為了對話。另外一個,它為了壓縮人的個性,扭曲人的內心,所以它的特寫鏡頭跟大特寫鏡頭非常的多。

第二個,這部電影它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它仰角跟俯角的鏡頭用得非常的多,它為什麼要這樣用,其實它是在表示一種權力的關係。因為這部電影是少見的傾斜鏡頭用得非常多的一部電影。一般的電影當中很少會使用傾斜的鏡頭,傾斜鏡頭是什麼意義呢!它主要表現人的心裡的不安全感,以及他對於世界的一個傾斜的看法,就是說,他不是一個正常在看這個世界的一個態度,而是一個彎曲的心的方式來看這個世界。

第三個,這部電影裡面有非常強烈的低調風格,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它主要發生的場景是在龐家跟大大在上海的黑社會的根據地,可以這樣講。有賭場啊!有舞廳啊!也有他自己辦公的地方,頗像是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a)在《教父》電影裡面的一個攝場,非常低調的風格,非常具有黑色電影的這樣的一個風格,它的室內燈光非常的多,即便是在室外,它也有用非常低調的方式方去表達。

第四個,這部電影當中,舞台表演的那種探照燈的方式相當的多,spot light就是人站在舞台的中央,燈光從上面打下來,打在你的臉上,具有兩種效果:第一種效果,讓人看起來,非常的恐怖;第二個這樣的燈光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壓迫感。另外一個,這部電影當中的側面單點打光非常的多,而用非常厲害的方式去打,每個人在臉部上面的單點打光。

第五個,這部電影裡面,它的色彩非常強烈,它有很多紅色的色彩,象徵性跟暴力;它有很多黑色的色彩,象徵陰暗跟悲劇;它有白色的色彩,象徵虛無跟慘白。這是這部電影在顏色當中主要的三個調系,紅色、黑色跟白色。

第六個,這部電影糊焦非常的多,它有很多拉焦跟選擇性的焦點,看起來非常的模糊,人幾乎看不清楚,我發現他最不清楚的地方,就是如意穿著洋裝式的旗袍,跑到舞廳裡頭去找郁忠良的時候,他離開的那個鏡頭整個畫面幾乎是糊掉了,整個畫面幾乎是糊掉了,就是這部電影裡面非常大的一些特質。

第七個,這部電影裡面的廣角鏡頭非常的多,那是一種短焦距的鏡頭,把人變得胖,把人變胖了,也把人的整個形體扭曲掉了,變大了。小時候我們都玩過凹凸鏡,對不對,這就是一種凸鏡的一種濾鏡的效果。我等一下會談別的,你(們)不要太緊張,我談得很快。這個鏡頭的東西,我覺得它很特別,很有意思,值得跟各位來談一談。這部電影在拍攝人的時候,它採取的那個拍攝的方向、方位是很特別的,它大部分都採取四分之三的側面的攝影方位,它採取的也有很多是,背對攝影機的方位,這些都是表示裡面的人物跟角色,具體的觀影者我們這些觀眾的關係,而不需要你的關係,而它是採取一個非常冷漠的拍攝方法,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人臉就偏一半,我常常也可以看到人背對著離開鏡頭,背對著鏡頭離開。

第八個,這部電影裡面的取鏡非常的緊,可以說把人壓迫到實在是沒有辦法去喘息的一個地步,坦白說它也是一個相當封閉形式的拍攝方法,它並沒有什麼開放,它是非常封閉的。我們剛剛看到江南的水鄉,感覺到那個水鄉一點美感也沒有,非常得緊,人的壓迫感非常的大。我們可以發現龐家的大宅院,我們也感受到大大在上海的根據地,每一個人都是壓迫;沒有什麼開大的感覺,我覺得最開大的地方就是,那個電車上面有那個,你有沒有看到那喜歡牌子的香水廣告,叫雙姝牌,雙姝那個一個女字邊,在一個朱那個字,雙姝牌的香水的廣告,那個地方我覺得是最開放的。可是那個開放的場合裡面,我們的郁忠良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頗類似台灣仙人跳,頗類似,嗯!頗類似。

第九個,其實這部電影當中的距離的感覺用得非常的多,我們在電影的景觀場面的調度當中,它其實有很多距離的關係,這部電影的各種距離的那種,親密的距離、個人的距離、社會的距離、公共的距離。在親密的距離當中,我們看到郁忠良跟如意,我們看到如意跟這一個端午,他的那種非常親密的鏡頭,我們看到個人的距離,我們看到了忠良就是,他跟他的姊姊談話的關係,我們也看到社會的距離,看到了龐安,還有那個七公公,跟端午還有如意講話的那個社會的距離,我們也看到公共的距離,我們在哪裡看到公共的距離,我們在舞廳裡頭看到公共的距離,我們在上海的場景看到公共的距離。

第十個,這部電影用很快的推軌鏡頭,增加它的節奏感。這部電影的節奏感非常的快,它快跟慢之間給人家感覺是一個,給人家洗三溫暖或者是玩雲霄飛車,你知道嗎!一下子高一下子低,砰砰砰砰節奏非常的快;還有非常多的推軌鏡頭跟跟拍的方法,就是手持著攝影機。另外,它的上下直搖晃動鏡頭非常地劇烈,這是這部電影整個我所看到,它比較特別的影像的美學跟風格的部分。

第二個,我想談一談的是敘述結構的警示,這部電影其實它是一個雙線敘述,它是一個吊詭的雙線敘述,它也是平行的狀態,透過交叉剪接的方法,讓在同一個時間發生的不同地點的事物,交叉地呈現在觀影者的面前,但是無論如何它整個敘事跟空間的架構,其實是在龐家的大宅院,以及大大在上海的那些舞廳跟賭場,還有他的根據地。我們發現它是一個很強烈的對比,我們發現在龐家的這樣的一個的大宅院中裡頭,它是一個很傳統,很落後的地方,有沒有?我覺得陳凱歌把一個辛亥革命這樣提出來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歷史的背景,為什麼?它是一個從傳統到現代之間非常好的過渡的一個時間表。那個就是在大大上海的舞廳跟賭場,你發現這是一個現代的上海,上海有什麼?有頹廢,有華麗,有的是什麼?有的是紙醉金迷,有的是金錢,有的是賭博,有的是情色,所以其實這是兩個非常大的對比,可是問題是龐家的大宅院中就沒有了嗎?有啊!有啊!它不是有很強烈的對比,不是說龐家的大宅院中就沒有所謂的上海的頹廢,沒有所謂上海的情色,情慾,有啊!我們那位如意小姐,還先試了一下,他找了一個她的僕人來試了一下,等一下我會提到,非常有意思,這是一個很強烈的對比。

第二個(方面)這個電影當中裡頭的敘事跟主軸,是放在人物的錯綜複雜關係上面。忠良跟姊姊秀儀,如意跟端午,如意跟忠良,如意跟景雲,忠良跟....周潔...好可憐,她沒有名字,叫天香里的女人,我看到最後的演員表看得很難過,到底是誰在養誰我也看不出來,她沒有名字,那我們只知道她的本名,我們只知道演員的名字。這是這部電影當中非常複雜的部分,張國榮自己也講過,他演這麼多電影,這部電影的心理上最複雜,而且他面對很多角色的變化,這些變化非常的複雜,不是像我們想像當中是那麼單純的、一個很直線的這種敘事方式,或者是說一個比較簡單的一種敘事方法,就是以忠良為主,以這樣的忠良這個人物為主,然後旁支的敘述線發展出來,不是這個樣子。它是一個完全錯綜複雜,而且人跟人間都有很大的關聯性(的故事)。譬如簡單幾個例子,如意、端午、忠良跟景雲四個人的關係就非常複雜,不要講別的,在講四個就非常複雜,我想等一下我會再提到這性別的文化權力的時候,我再來談這個東西。

那麼第三個我想要談談的是,其實這部電影當中的服裝造型很重要,它裡面有很多很小的地方,可是你不注意的話就看不出來,這個點我覺得陳凱歌很用心在這個事情上面,我想不管是他在美術的一個畫面的構圖上面,不但是非常的好,最主要是他在服裝造型上要花很多的功夫。忠良在龐家的時候都穿著長袍馬掛,到了上海的時候他就變成西裝,我們覺得這很簡單的事情嘛!可是有趣的事情是,他為什麼回到龐家的時候都還要再穿長袍馬掛?不是說去上海穿西裝不對,這個是我們在看這個敘事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很接受的,他從一個鄉下的地方,跑到一個上海熱鬧的地方去當然穿西裝啊!那是一個現代化的,具有現代性的一個地方。可是為什麼他回到龐家的時候,還要再穿長袍馬掛?這是表示一種循環的過程,從傳統到現代,再從現代到傳統。他每一次從上海回到龐家,他回來龐家兩三次,大概前後看我看有三次,前兩次都是戴墨鏡,最後一次不會戴,不戴了,不戴就是我的心完全回來了,前兩次是我的心還沒有回來,Sorry! 我是一個在現代的上海,我根本是鄙視看不起,我不願意去看見一個傳統的一個院落,傳統的一個社會,傳統的一個環境。

另外,如意在龐家她穿的是鳳仙裝,對不對?她到上海的時候曾經換的一個洋裝式的旗袍,就是她跑去看誰,她跑去找郁忠良問說:「你到底愛不愛她?你到底愛不愛我?」,這是這一個電影當中,不斷地一個不斷地循環的一個口白,其實這個口白很重要,等一下我們再談。那麼她回到龐家之後就換了鳳仙裝,我想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在她在上海的時候,那時候穿著洋裝式的旗袍,她其實是在告訴忠良,她跟他一樣是具有現代性,她是有現代感。只是我們那位忠良好可憐,他壓抑的情感,根本說不出口,他的愛是一種肉體的愛,不是一個心靈的愛,所以當他要給女人promise的時候,他是給不出來的,因為他不曉得什麼叫愛。等一下我們再提到。然後這裡面有很清楚的對比就是,我們在看到很多上海女人穿的這種洋裝式的旗袍,這代表了是一種現代感,其實在上海1920年代到30年代,是中國,我可以這麼說,我們的女性最具有現代性的時期,最具有現代性的時期。

第七個,大大在上海都穿什麼衣服?很好玩的,那個人叫(大大)....好可愛,可是年紀很大,外號卻滿可愛的,他在上海他都穿什麼衣服?他都穿長袍馬掛的。在一群男性穿著西裝這裡面,我覺得他好怪異,他的怪異不在於他長得很不好看,他的怪異在於他好像用傳統的方式在跟現代在做控制,我的看法是這樣,我的看法是這樣。那忠良從上海回龐家的時候,從西裝換成了長袍馬掛,指的是跟他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那指的是一個現代對於傳統的推擠,現代一直想把傳統推擠掉,從這個時代當中推擠掉。就如同忠良在跟如意講,你知道現在社會發生什麼事情?辛亥革命,列寧啊講了一堆,看我們的那個如意完全聽對不懂他在講些什麼,這不是一個鄉巴佬的問題,這是一個在中國的那個社會裡面,內地跟沿海的城市,那個城鄉差距不是像我們現在可以想像的,我們在上海看到什麼?外國的使節,我們在上海看到什麼?外國的女性,我們在那邊看到很多外國的國旗,真的是很有意義。其實最好還是端午,他是一個維繫傳統,無論他到哪裡,他都穿著長袍馬掛。他從龐家到了上海,再從上海回到龐家,還是長袍馬掛,他天生註定就是龐家的接班人,龐家的接班人不會是大大,也不會是我們的忠良,因為他註定就是,他註定就是。

在性別的文化權力關係上面,我想我可以談得比較多一些的這個地方。第一個我想談一談就是,其實這部電影當中,它有很多父權社會結構。在這部電影當中,不管是在傳統落後的龐家,或者是在現代的頹廢的大大所在的場域裡頭,其實它都是隱喻著父權社會的結構,這裡面一直對平穩控制的北京有一個表儡,而且你忘了,而且無法看見了想像,那個人是透過一個,那個想像是透過一個人不斷地陳述它,那個人就是我們的忠良。他本來是要去北京的,不小心在鐵軌那邊,他的行李全部被人家弄走了,所以想好了,被兩個非常奇怪的人給架走了。從北京到了上海,從政治的首都去到了流行文化的首都,他不喜歡流行文化,他想像他遙想他平穩控制的北京,他不喜歡上海,他也不喜歡龐家,他每天不斷地口述著,我要帶你去北京!我要帶你去北京!因為無論是在上海,或者是龐家都是一個父權社會的結構的隱喻,那是一個非常強烈的隱喻。

第二個,大大對於忠良來說,是一個理想父跟子的關係,是一個理想的父跟子的關係,忠良不是不小心被人家帶去上海了嗎?他被人家收留,收留之後呢,大大就很喜歡他,想把他變成什麼?繼承人,想把他做成繼承人,可是呢到最後大大不得不去毀滅這個不再聽話的孩子。他跟他是一個理想的父親跟孩子之間的一個關係,父親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所以真正的想像的遠景,那個真正的父親是北京,不在上海,也不在龐家。大大很喜歡他一直培養他,後來發現忠良竟然為了女人,而不再遵守江湖的規矩,女人可以玩玩,不可當真!他在提醒他說,天香里的女人已經有半年了吧!夠了,可以結束了。忠良也很想結束,不過他一直在情慾當中去尋覓,他尋覓不到自我,所以最後殺掉忠良的是誰,是大大派的手下跑到江南去殺他,基本上離開了龐家的忠良,他(大大)不准他再進上海的家門。

相對來看,我們的端午就不一樣了。我們的端午相對於我們的忠良來說,他是一個父權社會結構當中,去被要求被喜歡的這樣的一個繼承人。那麼這個喜歡其實是顛覆過來的,最早開始他不是被喜歡的,而因為真正要被喜歡的人是誰呢?是忠良的姊夫,再從忠良的姊夫沒有辦法(而)變成了如意,再由如意變成了端午。端午是一個不被喜歡的繼承人,他跟忠良是一個強烈的在性別上、還有在整個敘事上強烈的一個對應跟對比。端午是很奇怪的一個個案,他有被虐狂,他不斷地被毆打,他代替如意被打了兩次,第一次是比較特殊的狀況,是誰呢?是姊姊秀儀,透過龐安把人家偷偷地叫來,怎麼樣?動以私刑,其實那是私刑。那為什麼要這樣子,其實某個程度,那是他姊姊對於那個端午無緣無故拿到這樣的一個掌房繼承人的位子,她有一些非常強烈的反彈。他第二次的被打比較明顯,第二次的被打是氣轟轟,跟著龐安一堆所謂的親族當中的長者,我今天看得比較清楚了,是拿鞋子打他,有的拿鞭子,有的拿鞋子。這個地方舞台的spot light最清楚,從上面照著,看著我們的這個端午。佛洛依德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一個男人,想要成為男人,他必須要被父親打,因為被打,所以他會服從父親的權威。端午是一個被虐狂,他不但被家屬的長輩虐待,他也被如意虐待,如意把他當馬騎有沒有。這(在片頭)已經開始,(七公公要如意)不可以進祠堂那個地方,那個(端午)抓住了她然後背她。他從什麼時候,從被虐狂變成了虐待狂?是他到上海去,他突然之間,在風雨交加的夜晚裡頭,他突然長大了,你有沒發現?他從一個被虐的一個女人的位子,變成一個虐待人的位子。哪一個時候最明顯,當如意去找了忠良很辛苦很難過地回來的時候,他對他怎麼樣,像忠良對其他的女人一樣,聽懂我在說什麼嗎?聽懂嗎?你看他第一次跟如意發生性關係的時候,他好溫柔喔!他是一個女性的位子,他好溫柔喔!我很重所以我在下面這樣子,然後他們兩個還演習了一下,這當然有一點趣味存在,可是最重要的是,他是在一個下方的位子,他跟如意發生這樣的關係,不是自願是有一點難過的,因為不曉得怎麼來進行。這對與其忠良在上海的所言所行那不一樣了。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的女人喜歡忠良嗎?他夠狂野啊!他非常wild! 非常wild! 所以很多的女性很吃他這一套,所以當他跟如意發生性關係的時候,他不習慣在下面,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習慣在上面,這時候如意說「不對不對,我有見識過,你不可以在上面,你只要在下面」,如意以為所有的男人都是這個樣子。對於忠良來說,他看過女人太多了,所以他基本上不會對如意採取這樣一個方法,最後我們的影像好可愛,乾脆兩個人都站起來算了,其實那只是一個拍攝的方法,兩個人很平等喔!在這個電影當中有一半也是一個非常強烈的情慾解放的角色,等一下我們就會談到。

另外,其實忠良的姊夫跟那個忠良之間的關係很特別,還有忠良對姊姊也很特別,假如你可以接受我的看法的話,我認為忠良對他姊姊有一種戀母情結存在,或者是說相反來看,他的姊姊秀儀對他有一種霸占兒子的成分存在,不曉得可不可以接受我的說法?你看她不讓他去愛耶!她不讓他去愛如意,他說如意是毒人,他對忠良說:「我是這世界上唯一還愛你的人」,哇!聽起來有時候滿可怕的!其實一開始沒多久,他們就要去玩一個遊戲,什麼遊戲,親你姊姊一下,滿可怕的!親吻耳環是這部電影愛的戀物象徵,這是表達愛情的一種戀物象徵,它是一種戀物癖的象徵物嘛,戀物癖的象徵物。這裡面有一個人會阻礙忠良跟姊姊之間的這種關係,那個人就他的姊夫,所以為什麼他要毒他,是有原因的。他是一個父權社會的另外一個代表,他假如跟他姊姊有一個不錯的關係,他的姊夫必須要離開。可是他那個姊姊呢又是愛恨交加的,我們英文講叫作envies,為什麼愛恨交加呢,因為姊姊其實是他一個理想母親的投射,也是一個他戀愛對象的投射,但是相反的來看,那只是一個亂無禁忌、所不允許的行為,聽懂老師講的意思嗎?很不允許的行為。所以他基本上是一個愛恨交加的,他也很愛他的姊姊,可是他也很恨他姊姊,有沒有,他有沒有說出來說他很恨他姊姊,坦白講他為什麼恨他姊姊?你會覺得好奇怪!我想是這樣,當我們愛一個人愛得非常過分的時候,反過來就是怎樣,就是恨他,那為什麼要恨他呢,因為我沒有辦法離開你,忠良為什麼要離開龐家,因為只有離開龐家他才能夠長大成人。

第五個,端午跟如意之間的關係,忠良跟如意之間的關係,也很好玩。端午跟如意之間的關係是一個主奴情結,一個是主,一個是奴,主跟奴怎麼可以有性的關係呢?你看我們的端午對於如意那是百般地順從,等如意嫁,他也要跟過去,那個龐安就開始發狂似地到處亂跑,其實坦白講真的,他所扮演的是一個婢女的角色,你知道嗎?那種丫環,小姐嫁就跟著嫁過去,懂老師的意思,他怎麼會變成這樣的一個角色?他是受制於如意,這一個男性,他是受制於一個有權力的女性。可是等到有一天,他想他長大了,他成長了,他想去控制,他想變成一個父權社會掌控權力人的時候,他的樣子就不一樣了。第一個,他對如意的態度不一樣,他去跟景雲說什麼?我跟她睡過了,你自己要考慮清楚,我們景雲很可愛,他是一個留學日本,在當時是很進步的人,他不以為意,他後來摟著如意往前走,就是不以為意,而且如意就像現代21世紀的女性一樣,就跟他說is truth!哇真厲害!他還站在後方,兩個人繼續摟著向前行,雖然我們的端午最後詭計沒有成功,但我們看到他面對我們鏡頭的時候,他那個陰險的鏡頭,他沒有成功。可是忠良跟如意之間的主奴情結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其實坦白講如意在情感上是愛忠良的,所以他跟他沒有實質的主奴的關係,並沒有,但是坦白說,忠良是被壓抑而沒有辦法表達,我覺得這部電影其實一直在講desire,情慾的問題,誰的情慾釋放得多,誰的情慾被制住得多,被控制得多。因為忠良在龐家當中,跟忠良在上海,是不一樣的。忠良回到了龐家,他的情慾就要被壓抑,跟他的姊姊他的情慾就要被壓抑,聽懂嗎?他有非常強烈的戀母情結,可是他不能違反亂倫禁忌喔,這違反道德規範的,所以他就在那邊掙扎,壓抑的情慾。他看到如意,其實他很喜歡她,他從小就喜歡她,可是呢他又覺得他自己曾經是人家的僕人,他每次的...,所以他是被壓抑的。可是他在上海是不一樣,他的那個肉體的發洩多過於對愛情的忠貞,他對愛情是完全不忠貞,他明明也喜歡...,他在上海的表現是完全釋放,完全解放的,我一直覺得他跟那個天香里的女人,他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搞那個拆白黨,一開始就被人家蓋那個頭罩的那個太太也是一樣,他其實跟在他上海的女性發生性關係的時候,他其實完全是肉體的發洩,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張國榮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一個,發了狂的某種像animal一樣這樣子,這樣子的一個情慾的表達,所以其實忠良他在兩個地方的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完全不一樣。

另外,景雲跟如意還有忠良跟如意的關係,也是一個相對應的關係。對景雲來說,其實如意是他自己的選擇,他不是透過父權關係的婚姻,他管她什麼毒不毒人,他要自己親自回來看看,他去日本留學,就如同現在去美國一樣,那個是非常fashion的,那是喝過洋墨水的,管他喝的是東洋的墨水還是西洋的墨水。坦白講那個時候,去東洋留學其實是一個,非常進步的象徵。所以他要親自回來看一看,他要親自回來看看他要娶的太太,想不到如意也對他如此的坦誠,因此他完全接受這個太太。可是忠良對如意卻不是這樣,表面上看起來,他在上海那個地方情慾是解放的,可是事實上他的心裡面的壓抑是沒有辦法被解開的,他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傳統的方式,那種傳統的方式就是,獨自地去占有她的身體,這個獨自的占有的身體就是,予以毒害,就讓景雲沒有辦法去enjoy她的肉體,(不知道你們) 可不可以接受我的說法喔。

最後一個,這個如意其實跟天香里的女人也是個對比,也是一個強烈的對比。我們看起來如意生活在一個很傳統的富家,這是龐家,很大,我們看那個家族人那麼多,當然現在我們可能比較難,以前可能人真的滿多的,還要家族會議這樣子。如意其實她生在一個...她在那個空間裡,那情慾是個很大的壓抑,她基本上是一個受制度(壓抑),而她沒有辦法解放的,可是她的情慾解放了。第一個她選擇了端午,情慾解放,她突破了階級的樊籬跟限制,她解放了。第二個她選擇主動去愛忠良,她解放了。她在那個舞廳當中,主動去找忠良,那個忠良一直在拒絕,可是她是主動找他的,你要注意到這個時間的關係。因為我看到她後來解放了,好可憐!好可憐!她一旦解放,不得了了!這個僵化的兩人對立的性別社會,會被繃緊到不行,她必須要回到傳統,她回到傳統。所以在整個敘述的結構當中,忠良,我們的張國榮就扮演這樣的角色,毒了她之後讓她不能動留在本家,她不能嫁出去了,那種太太誰要,我們景雲再怎麼樣,我們吳大維再怎麼現代化,也不可能娶一個他問她也沒有任何反應的太太,我們看他那龐安都代替大少爺隨便亂說話,那大少爺連眼睛都沒眨,他怎麼說大少爺也是同意的,根本就是假傳聖旨,所以因為她已經快解放了,對整個的敘事來講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就把它回歸正常,正常就是對她施以懲罰,這個懲罰就是毒她,然後回到傳統。

那現代的上海的,那邊婦女的太太(天香里的女人),我們看到她是有先生的嘛,所以她叫什麼「婚外情」,感覺上那情慾非常的解放,她非常解放,因為她等於是在外面租個房子,然後跟情夫同居在那裡。1920年代,哇這個是思想很開放的,在形動上也是很開放的。坦白講,她跳下去自殺那一剎那我就知道,她是一個仍然受到限制的,她的情慾是受制度控制的一個女性,她沒有解放。她沒有辦法從忠良的口中去得知道說,忠良是愛他的這樣的commit,承諾的時候,她選擇的事情就是毀滅她自己,這樣的方式就是告訴我們,在傳統僵化的兩人的對立的一個社會當中,你是不能逾越任何規範的,你本來已經逾越規範在先,當你要求的愛沒有辦法求得的時候,你唯一的方法也是毀滅,這個毀滅呢像是採取自殺的方法。可是相對於一個命,一個肉體看起來活著,可是靈魂已經不見了,其實意義是一樣的。 alright! 我們可以這麼說,如意就是一個活死人,活著但是是一個死的人,就跟她的那個哥哥一樣,看起來是活著,其實已經死了。

這部電影當中,主要描繪的就是情慾desire的問題,每個人的情慾的問題都不相同,有的人是解放它,有的人就受限制,有的人想要逾越規矩,有的人卻是傳統。最後大贏家卻是端午,我看起來真是非常的特別!說他此後可以走那個比較正的門,你有沒有發現他那長袍馬掛比較新了,他本來穿得很舊,他要換新的,所以一切都歸於平靜,在傳統的父權社會的架構底下,一切都是靠...,一切都是非常的normal,不要逾越它,當你要逾越它的時候 You are in danger! 謝謝大家。

【2006輔大張國榮藝術節】「風月」觀眾問卷調查結果

煙火 發表於: 星期日 三月 04, 2007 1:05 pm 促膝長談討論區

06’張國榮藝術節 影展暨座談會【第二場 風月】

影片簡介:

出品:湯氏電影公司 (香港)
導演:陳凱歌
演員:張國榮/鞏俐/何賽飛/周潔/林健華/張世/周迅

獎項紀錄:
1996坎城影展參賽片
張國榮被提名第三十三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本片榮獲第三十三屆金馬獎5項提名:最佳男主角 (張國榮)、最佳造型設計 (張叔平)、最佳美術設計 (黃洽貴)、最佳電影音樂 (趙季平)、最佳電影歌曲《當真就好》(小蟲)
本片榮獲第二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3項提名:最佳女主角 (鞏俐)、最佳攝影 (杜可風)、最佳美術指導 (黃洽貴)

「風月」描寫20年代上海和江南龐家的愛情悲劇,本片著重人物之間複雜的情感,表現出主角、配角們之間面對愛情與親情的多層次心理刻劃。張國榮所飾演的上海拆白黨郁忠良,在無情、浮誇、淺薄、仇恨的人格中包藏了一顆未完全被泯滅的良心,但又無力掙脫他為自己拷上的命運枷鎖。鞏俐所飾演的江南龐鎮大小姐,純真、叛逆,視禮教為無物,面對自己的愛情時異常勇敢。其它配角如何賽飛飾演的郁忠良之姊和周潔飾演的天香里的女人均有出彩之處。全片的燈光、攝影和場景佈置,成功烘托出人性的壓抑與扭曲,予人無限的扼腕與歎息。

觀眾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共回收14份)

資料整理與文字註解:蕙婷 (再次感謝她的辛勞! )

這次的問卷很多人都沒看清楚就填寫,以致常出現「只需勾選一項的題目有人複選」、「題目是問對時間安排感覺如何,卻針對場地來作答,或反之」、「勾選不滿意才需繼續填寫下一題的題目,雖勾選滿意,卻仍繼續填寫下一題」等情況,在此所做的整理便是將這些情況作好對應調整的結果,例如把填到「時間安排」部份的「場地感想」放回到場地部份;雖有不滿意之處,前題卻勾選滿意者,會將前題的「滿意」改列為「尚可」等等;此外,有幾位觀眾忘記填寫背面,開放式問題留白者也不少,亦會影響最後統計的結果,因此此次雖回收了14份問券,但不代表每題都有14位觀眾作答。

又,有些意見明顯地是榮迷寫的,但有些並不明顯,在此會將明顯是榮迷的特別注明,其它不確定者就歸入一般觀眾。(雖然會寫出某類答案的比較有可能是榮迷)至於之所以會特別標出榮迷意見,是因為主辦單位最希望知道一般大眾對哥哥及電影的看法,以修正將來影展的推行方式與方針,因此會將兩者意見作一區別,期望能將哥哥推廣至各大校園,謝謝!

關於張國榮

1. 請問您是通過什麼管道最先認識張國榮的?
□他的電影(8)
□他的音樂(4)
□他的舞臺表演(1)
□忘記了
□其他:News Report

2. 張國榮的電影作品中,給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幾部是: (「春光乍洩」好多人都寫錯成「春光乍現」,已修正;又,「霸王別姬」仍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和第一場一樣。)
霸王別姬(9)
金枝玉葉(4)
胭脂扣(3)
春光乍洩(3)
倩女幽魂(2)
異度空間(2)
風月(2)
阿飛正傳(2)
縱橫四海(1)
家有喜事(1)
新上海灘(1)

3. 張國榮的歌曲中,給您留下最深刻印象或你最喜歡的是: (「追」仍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追(8)
當愛已成往事(2)
風再起時(1)
當真就好(1)
無心睡眠(1)
拒絕再玩(1)
風繼續吹(1)

3. 您對他的印象是:
帥氣、憂鬱
有魅力的藝人
還不錯
「哥哥」,香港演藝界的厲害前輩,認真的actor、singer(這則留言我看不太懂,尤其是「香港演藝界」,若有打錯請原作者指正) 住著千萬個靈魂的人
專注角色的男演員,適合、更活脫出主人翁soul的人
陰鬱小生(哈哈,我身邊的人也是這樣)
魅力十足,性感又狂野,很正點
電影貢獻大於歌唱,天生演員(果然是台灣人的觀點!)
紳士、溫柔體貼
一個非常有才華、外表精緻的不世之才

關於活動

1. 您是:
□輔大學生(12)
□校外人士(1)
□他校學生
□其他:fans

2. 您是通過什麼途徑得知本次活動的? (此題有人複選)
□宣傳海報(6)
□朋友(3)
□BBS(2)
□網路(2)
□其他: 同學
路過(哈哈!這個有趣!)

3. 您對這次活動的場地感覺如何?(勾選滿意卻有填下一題者,皆列入「尚可」計)
□尚可(10)
□滿意(3)
□不滿意(1)

4. 承上,若您覺得不滿意,請問您認為有那些方面值得改進? (相對第一場而言,這場不滿意的因素比較多元化)
□音響太小聲 (1)
□螢幕太小(1)
□音響太大聲
□雜音太重
□其他: 場地擠
冷氣好冷(2)
音響可改進,但free place已經很滿足 (真感激有這麼體諒的人!的確,這種自發性的影展要達到戲院那種標準實在不可能)
椅子一直都很難坐
音響音質不好
場地質感不是很好

5. 您對這次活動的進場及放映時間安排感覺如何?
□滿意(9)
□普通(5)
□不滿意
□其他

6. 承上,若您感到不滿意,請問原因是?
太拖時間

7. 您對這次活動所附的電影資料感覺如何?
□滿意(12) (還有一位在旁邊寫「超好的」,感動ing)
□普通 (2)
□不滿意
□其他

8. 承上,若您覺得不滿意,請問原因是? (看來大家都是希望多看一點東西,太好了!之前還擔心寫太多大家會看得不耐煩~看來以後如時間成本允許,可以再做厚一點)
□資料可以再豐富一點(2)
□資料太多太雜,看得眼花繚亂
□資料篩選不夠完善
□其他

9. 您對這次活動的選片感覺如何?
□滿意(10) (有一位在旁邊寫「霸王別姬更好」) □普通(4)
□不滿意
□其他

10. 若將來再舉辦類似活動,您希望選片以何種取向為主? (可複選)
□都可以(7)
□藝術片(4)
□商業性質較濃的片 (2)
□實驗性較強的片(2)
□喜劇片(1)
□其他:具時代性,可互相對比

11. 您對今天的座談會感覺如何?
□滿意(11) (有人在旁邊寫「趙ㄅㄟ好可愛」、「很好!」)
□普通(2)
□不滿意
□其他

12. 您對本次活動的形式感覺如何?
□喜歡(10)
□普通(4)
□不喜歡
□其他

13.您較喜歡怎樣的活動形式?(可複選) (下次這題應該要多一個選項是「如本活動一般電影後舉辦座談會」)
□聊天分享性質的小型電影沙龍(7)
□單純的電影欣賞會(6)
□電影評論講座或藝術研討會(6)
□其他: 均可
Movie+Chat
電影後安排講解

14. 請問您是否認為這次活動有助於您重新認識與了解張國榮及他的作品?
□是(9) 
□還好(3)
□否

15. 您會希望以後還有類似本次影展的活動嗎?
□會(11) 
□無所謂(1)
□不用了 
□其他

16. 您覺得今天的活動整體而言  
□好(10)
□一般(2)
□不好
□其他

17.你對本次活動的意見或建議:

1) 老師的講談太匆促,席間頻頻看錶,感覺不是很好。 (可能下次提醒一下老師,在時間不足時盡量長話短說就好,別一直看錶,或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2) 主辦單位很用心,辛苦了!也謝謝妳們,讓台灣在白色四月之際有一個專屬於哥哥的活動。

3) 宣傳可再大點。P.S.下次到俺的大學吧!(Now 高三)

4) 下次可來的James Dean影展,Bruce Lee更好! (此意見已傳達給國佑知道)

5) 趙庭輝老師好可愛喔(旁邊還附上一張愛心臉)

6) 開場的回顧MV有點小小拖,也許可有精華即可,輔以音樂。 (這點我在想,或許我們可以播出輔以文字說明的哥哥自己導演的MV,或像「大熱」、「怨男」這類可說明哥哥理念的MV,讓觀眾更了解哥哥的影像風格;或是在現場可接筆記型電腦的前提下,播出介紹哥哥生平為人的Powerpoint,緊接著播出電影幕後花絮或訪談之類,讓觀眾對哥哥及電影有更多認識之外,也做個暖場,如何?)

7) 互動的時間可以再長一些。 (這點就是之後辦活動記得一定要留至少十分鐘給觀眾填問卷、問問題。不過這場座談會的時間是因為片長而被迫縮短,也是不得已的。)

加油!

9) 多多舉辦類似影展吧!我都會參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