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3

玉嬌龍換上了另一襲戲服

轉自紅版

作者:林奕華 來源:新京報

王佳芝縱使不全是玉嬌龍的“借屍還魂”,然而在她那“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反叛精神下,誰說不是承襲了李安本人與其作品裏的一貫訊息:我們都必須以試煉或捨棄肉身來成全理想中的自己。

李安要拍《色戒》,我是在日報娛樂版頭條上讀到的,耳邊隨即響起不大不小的“嗡”一聲———應該是“怦然心動”的表現吧。至於為何有此反應?我想除了作為劇場導演,我也一直在打同一篇小說的主意之外,更大的刺激是:為什麼李安總是選對案子?

雖然有傳言說比他更早要拍《色戒》的是另一位臺灣導演:楊德昌。就當以下我所寫的都是道聼塗説好了,2002年的秋天,我排的舞臺劇《張愛 玲,請留言》正在上演,楊德昌和太太來看了第二場。他可不是專程為了捧場來港,卻是開始籌備他的新片———盛傳就是《色戒》。只是,據聞他對《色戒》的詮 釋並不局限在張愛玲的情節上,卻是將範圍擴大到小說背景的整個時代,包括當時的偽國民政府首腦人物汪精衛。我甚至聽說過汪精衛將由張國榮出演。在2002 年的秋天之前,楊德昌已多次跟張國榮接觸,二人並開始了搜集資料和對角色的分析討論。

如果張國榮出演了汪精衛,想必歷史將會改寫。步入中年的他,的確是比以前較難找到合乎年齡身份、但又能夠引起關注的角色。“汪精衛”無疑是雙重挑 戰:作為歷史人物,他的爭議性大;作為演員,張國榮將可藉扮演一個猶如未被拆除的地雷般的角色,為演員生涯帶來不可預估的挑戰,或殺身成仁,或石破天驚。

張國榮如果也是在多番考慮下才願接演汪精衛,那麼,後來或因資金籌措不足而令楊德昌繼《一一》之後的新作胎死腹中,觀眾不能見證張國榮在演技上的突破尚屬其次,更可惜的是,張國榮的豁出去只能化成泡影。

人去樓空,舊事重提,倒不是為了給李安添加任何方面的壓力。對於心理活動的刻畫描寫,楊和李本就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門派。楊的取向一直是從宏觀著眼,而李更擅長見微知著。就以這次選取《色戒》作為《斷背山》後“李安精神”的延續,承前啟後的第一步,便是李如何在中/短篇小說中發掘適合改編成電影的 題材。中/短篇小說近期在好萊塢忽然奇貨可居,也不只是因為某些暢銷長篇在口碑上遭遇滑鐵盧,本來洋洋數十萬的文字要變成看得人心服口服的影像,製作成本 不少之余,作者版權費更是不菲。李安的《斷背山》正好示範了暢銷書原來可以在電影面世後才出籠,這樣倒稱得上為“一家便宜兩家著”:電影公司不用先付一大 筆購下版權,出版商和作者又可以後來居上收回所出。

正當好萊塢的中/短篇小說被紛紛搶購之後,沒有人會想到李安已把改編的物件鎖定在《色戒》上,大家還想當然地以為他真的要拍《臥虎藏龍前傳》。當時我已心想,根據李安多年來的創作軌跡,如果真要拍《臥虎藏龍前傳》,便根本不會有《臥虎藏龍》。

以我對他作為電影作者的閱讀,以及推敲,玉嬌龍才是他最感興趣的人物。玉嬌龍以外的其他角色,似乎不足以吸引他勞師動眾地拍出另一部電影吧。倒是 一聽《色戒》,我便像看見了幾多在李安前作中謝了幕的角色,又換上另一襲戲服來跟我們捉迷藏。是的,王佳芝縱使不全是玉嬌龍的“借屍還魂”,然而在她那 “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反叛精神下,誰說不是承襲了李安本人與其作品裏的一貫訊息:我們都必須以試煉或捨棄肉身來成全理想中的自己。

綠巨人是不能與體內細胞共存、玉嬌龍是劍亡人亡,以至化身成一座山般長存于愛人心中,我可以想像王佳芝在李安的鏡頭下將如何成為這系列“犧牲者/ 英雄”的延續:和上述人物既有差異,但又相同的地方是,在不一樣的情景與狀況下,她還是要回到“性”這題目下詮釋自己的價值。因為這樣,我會說李安是至今 對人們如何面對“性”和“性的形態”鍥而不捨的華裔導演。當然,電影一天還沒拍竣,一切推論都是一廂情願。

為了證明我們看李安總是看對了而不是看偏,女間諜王佳芝和漢奸易先生的角色最後花落誰家,便成了眼前最關鍵的線索。有傳言說葛優被考慮,他的色眯 眯和冷酷無情似乎在別的電影中看見過,至於舒淇是第一個與王佳芝拉上關係的女星的名字,也是有意無意地圓了她當年沒有演成《臥虎藏龍》的一個夢。

_________________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