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8-28 大公網 【本報記者張帆浙江橫店二十七日電】
為紀念「哥哥」張國榮而拍攝的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大劇院》目前正在浙江橫店影視城內緊張拍攝。該劇由吳建豪和韓國演員朴志胤主演。這也是香港東方娛樂控股和上海東上海勤加緣影視公司繼電影《女人本色》後的第二次合作。該片香港製作方兼藝術指導黃百鳴今天介紹,本片是張國榮主演的電影《夜半歌聲》的延續。預計將於明年初「哥哥」逝世五周年時上映。
哥哥精神貫穿全劇
該劇的編劇兼導演高志森在現場出示了一張當年電影《夜半歌聲》裡面的海報,上面是張國榮的身影。高志森說,這張海報在此次的劇集中也將採用。同時,徵得了「哥哥」家人的同意,劇集中亦會有許多回憶張國榮的鏡頭。高志森說,該劇的劇本他從二○○三年底就開始創作,修改了八稿。每當寫稿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想起張國榮。「哥哥」對藝術的執著、工作的認真令他至今難忘。因此,此次也試圖將「哥哥」的敬業精神運用到劇本創作中,力求精益求精。黃百鳴也介紹,之所以選擇朴志胤擔任女主角,是因為二○○二年和張國榮一起去K歌時,「哥哥」向他竭力推薦朴志胤的歌曲《成人禮》,可見「哥哥」對她甚為推崇。因此特地前往韓國找到朴志胤演出。朴志胤對出演本劇也甚為看重,並積極學習漢語。今天發布會現場更用普通話向大家問候,博得全場的讚賞。
吳建豪擔演感榮幸
吳建豪已經有三四年沒有接拍電視劇,而此次一看到《大劇院》的劇本就怦然心動。他說,張國榮一直是他心目中的優秀演員,能夠出演此劇很是榮幸。《大劇院》上月下旬開機,正直江南地區的高溫時段。他每天要穿上內衣、襯衫、西裝背心和風衣「四件套」演出。而主要場景之一的劇院內溫度更到達五十度。每天的拍攝就如同洗桑拿。但吳建豪則表示,穿那麼多拍也有好處,就是不需要「露」,也就不需要刻意節食保持體型。不過每天睡覺前,他還是會作仰臥起坐,每天還要圍著居住的賓館跑上幾圈。而為了防止高溫帶來的腸胃炎,每天的飲食也只是燙綠葉菜和燙雞胸。他說拍港劇最大的問題是語言不通。不過此次拍劇期間,他還是很努力學習廣東話。如今已經能夠聽懂了。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08/28/UL-786790.htm
2009/07/13
住高雄的朋友有福了
煙火發表於: 星期三 三月 14, 2007 1:42 am
轉載自批踢踢
作者: aerinliu (追) 看板: Leslie 標題: 住高雄的朋友有福了 時間: Sun Mar 11 22:27:00 2007
這是一篇實實在在的廣告文
位於高雄愛河畔的市立電影圖書館
在三月份推出了三部哥哥的電影作為放映場次
這三部電影分別是“阿飛正傳““胭脂扣"以及“倩女幽魂“ 每部片各播映兩次
目前阿飛正傳以及胭脂扣已經播放過一次(很可惜的是 我也錯過了這個消息)
接下來的播映時間為 3/13 (二)19:00 倩女幽魂 A Chinese Ghost Story
3/27 (二) 19:00 阿飛正傳 Days of Being Wild
3/29 (四) 19:00 胭脂扣 Rouge
3/30 (五) 19:00 倩女幽魂 A Chinese Ghost Story
喜愛哥哥的各位朋友們 如果在上述這些時間可以的話
不要忘記到高雄電影圖書館去好好欣賞這兩部片喔
*電影圖書館裡面播映電影的地方就像一間規模稍小的電影院放映廳
裡面的音響設備都相當的不錯
而且他們每隔一陣子就會播放哥哥的電影 (不過...好像都是這三部片)
重點是 電影圖書館是免費開放的喔!! 內部也有類似一般圖書館的視聽室可以自己借影片來看 如果是住在高雄鄰近地區的人或是有時間到高雄旅遊的話
記得不要忘記到電影圖書館參觀參觀
多多支持這麼好的一個地方
也希望讓他們看到哥哥有多受歡迎
以後可以增加哥哥的電影場次
以下附上電影圖書館的連結
如果要查詢任何免費電影的播放時間都可以到這裡來看看喔
http://w4.kcg.gov.tw/~kmfa1/inside.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http://www.ptt.cc/bbs/Leslie/M.1173623221.A.CB2.html
◆ From: 203.118.234.161
_________________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轉載自批踢踢
作者: aerinliu (追) 看板: Leslie 標題: 住高雄的朋友有福了 時間: Sun Mar 11 22:27:00 2007
這是一篇實實在在的廣告文
位於高雄愛河畔的市立電影圖書館
在三月份推出了三部哥哥的電影作為放映場次
這三部電影分別是“阿飛正傳““胭脂扣"以及“倩女幽魂“ 每部片各播映兩次
目前阿飛正傳以及胭脂扣已經播放過一次(很可惜的是 我也錯過了這個消息)
接下來的播映時間為 3/13 (二)19:00 倩女幽魂 A Chinese Ghost Story
3/27 (二) 19:00 阿飛正傳 Days of Being Wild
3/29 (四) 19:00 胭脂扣 Rouge
3/30 (五) 19:00 倩女幽魂 A Chinese Ghost Story
喜愛哥哥的各位朋友們 如果在上述這些時間可以的話
不要忘記到高雄電影圖書館去好好欣賞這兩部片喔
*電影圖書館裡面播映電影的地方就像一間規模稍小的電影院放映廳
裡面的音響設備都相當的不錯
而且他們每隔一陣子就會播放哥哥的電影 (不過...好像都是這三部片)
重點是 電影圖書館是免費開放的喔!! 內部也有類似一般圖書館的視聽室可以自己借影片來看 如果是住在高雄鄰近地區的人或是有時間到高雄旅遊的話
記得不要忘記到電影圖書館參觀參觀
多多支持這麼好的一個地方
也希望讓他們看到哥哥有多受歡迎
以後可以增加哥哥的電影場次
以下附上電影圖書館的連結
如果要查詢任何免費電影的播放時間都可以到這裡來看看喔
http://w4.kcg.gov.tw/~kmfa1/inside.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http://www.ptt.cc/bbs/Leslie/M.1173623221.A.CB2.html
◆ From: 203.118.234.161
_________________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姚蘇蓉退隱14年 周董讓她再紅 (提到哥哥)
【聯合報╱記者王祖壽/台北—成都報導】 2007.08.24 03:17 am
周杰倫電影「不能說的‧秘密」賣座狂掃各地,片中使用姚蘇蓉唱的老歌「情人的眼淚」,使退隱已14年的姚蘇蓉歌聲再次風靡,姚蘇蓉本人深感意外。
姚蘇蓉此刻正在成都老家探親,有一天,外甥女回來問她:「阿姨,周杰倫那電影裡的歌,聲音好像妳,是不是妳唱的啊?」姚蘇蓉已經聽台北的朋友提起,但心裡還是很好奇,毫無淵源的周杰倫怎麼會選中她的歌聲? 姚蘇蓉說:「我知道他(周杰倫)現在是最紅的男歌手,我看過他演的『黃金甲』,也聽過他和費玉清唱的『千里之外』,這孩子很有才華。」周杰倫是創作才子,唱腔顛覆了華語歌壇,而記者提到姚蘇蓉在早期歌壇也作曲,應是創作前輩,姚蘇蓉立即說:「我是小兒科,不能相提並論啦。」
在「不能說的‧秘密」裡,周杰倫帶桂綸鎂到一家二手CD店,為她戴上耳機,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此時銀幕傳來的歌聲令人屏息:「為什麼要對你/掉眼淚,你難道不明白/為了愛…」弦樂襯底,字字富有情感,但卻又是那麼的內斂,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人們的耳朵,年輕觀眾忍不住問,這是誰唱的?
答案是姚蘇蓉。周杰倫說:「我請助理去買回那時候所有的經典老歌,和桂綸鎂一起聽,最後選了姚蘇蓉唱的,因為她的版本特別有味道。」姚蘇蓉回憶:「我唱『情人的眼淚』是應李行導演拍同名電影之邀(註1968年),他希望我用比較慢的調子唱那氣氛,我把自己的感情唱了進去,沒想到現在的周杰倫也喜歡。」
姚蘇蓉唱「情人的眼淚」,收錄在「不能說的‧秘密」電影原聲帶中。
周杰倫不但有耳力,更有眼光,年輕歌迷或許不熟,但姚蘇蓉曾紅遍港台、東南亞,退隱前最後一次亮相,是應李行導演之邀,參加第3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當時她以經典金曲「今天不回家」、「負心的人」、「像霧又像花」風靡全場,那年參加金馬獎的張國榮,在後台曾主動趨前對姚蘇蓉說:「我可不可以跟妳合影?」因為香港人從小學國語很多都是透過姚蘇蓉紅遍香港的歌聲,姚蘇蓉是他們的偶像。
那年金馬獎之後,姚蘇蓉不曾公開露面,她旅居吉隆坡,生活幸福美滿,多年來港台各地請她復那年金馬獎之後,姚蘇蓉不曾公開露面,她旅居吉隆坡,生活幸福美滿,多年來港台各地請她復出舉辦個人演唱會的邀請未曾間斷,但姚蘇蓉昨天說:「唱不出來囉,真要出來唱,要練習一段時間,不是那麼簡單,萬一有所閃失,不單是觀眾的觀感,自己有多懊惱,何必呢?所以我始終沒有這分勇氣。」
【2007/08/24 聯合報】@ http://udn.com/
周杰倫電影「不能說的‧秘密」賣座狂掃各地,片中使用姚蘇蓉唱的老歌「情人的眼淚」,使退隱已14年的姚蘇蓉歌聲再次風靡,姚蘇蓉本人深感意外。
姚蘇蓉此刻正在成都老家探親,有一天,外甥女回來問她:「阿姨,周杰倫那電影裡的歌,聲音好像妳,是不是妳唱的啊?」姚蘇蓉已經聽台北的朋友提起,但心裡還是很好奇,毫無淵源的周杰倫怎麼會選中她的歌聲? 姚蘇蓉說:「我知道他(周杰倫)現在是最紅的男歌手,我看過他演的『黃金甲』,也聽過他和費玉清唱的『千里之外』,這孩子很有才華。」周杰倫是創作才子,唱腔顛覆了華語歌壇,而記者提到姚蘇蓉在早期歌壇也作曲,應是創作前輩,姚蘇蓉立即說:「我是小兒科,不能相提並論啦。」
在「不能說的‧秘密」裡,周杰倫帶桂綸鎂到一家二手CD店,為她戴上耳機,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此時銀幕傳來的歌聲令人屏息:「為什麼要對你/掉眼淚,你難道不明白/為了愛…」弦樂襯底,字字富有情感,但卻又是那麼的內斂,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人們的耳朵,年輕觀眾忍不住問,這是誰唱的?
答案是姚蘇蓉。周杰倫說:「我請助理去買回那時候所有的經典老歌,和桂綸鎂一起聽,最後選了姚蘇蓉唱的,因為她的版本特別有味道。」姚蘇蓉回憶:「我唱『情人的眼淚』是應李行導演拍同名電影之邀(註1968年),他希望我用比較慢的調子唱那氣氛,我把自己的感情唱了進去,沒想到現在的周杰倫也喜歡。」
姚蘇蓉唱「情人的眼淚」,收錄在「不能說的‧秘密」電影原聲帶中。
周杰倫不但有耳力,更有眼光,年輕歌迷或許不熟,但姚蘇蓉曾紅遍港台、東南亞,退隱前最後一次亮相,是應李行導演之邀,參加第3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當時她以經典金曲「今天不回家」、「負心的人」、「像霧又像花」風靡全場,那年參加金馬獎的張國榮,在後台曾主動趨前對姚蘇蓉說:「我可不可以跟妳合影?」因為香港人從小學國語很多都是透過姚蘇蓉紅遍香港的歌聲,姚蘇蓉是他們的偶像。
那年金馬獎之後,姚蘇蓉不曾公開露面,她旅居吉隆坡,生活幸福美滿,多年來港台各地請她復那年金馬獎之後,姚蘇蓉不曾公開露面,她旅居吉隆坡,生活幸福美滿,多年來港台各地請她復出舉辦個人演唱會的邀請未曾間斷,但姚蘇蓉昨天說:「唱不出來囉,真要出來唱,要練習一段時間,不是那麼簡單,萬一有所閃失,不單是觀眾的觀感,自己有多懊惱,何必呢?所以我始終沒有這分勇氣。」
【2007/08/24 聯合報】@ http://udn.com/
香港心事10x10--西話香港
誠品書店最近以香港規劃了一個專題:http://www.eslitebooks.com/Program/object/all_list.aspx?LIST_ID=20070706142648641
最新一期的【誠品好讀】裡以很大的篇幅介紹香港,並於網路書店上舉辦了和香剛有關的書展。在香港影像這個項目中推薦了多部電影DVD,《春光乍洩》、《東邪西毒》和《胭脂扣》也在其中。 在閱讀香港中,推薦了《關錦鵬的光影記憶》和《王家衛的映畫世界》。還可以找到“香江三林”中的林奕華所著的《等待香港》系列。最近我對這位哥哥的學弟林奕華有很大的興趣,除了他在訪談中常常不經意地提起哥哥以外,他的文章確實很值得一讀,對香港文化有諸多批判。另外,我很想去看【非常林奕華】9月即將在台北首演的舞台劇《西遊記》。 【誠品好讀】是我經常閱讀的雜誌,雖然這期的內容好像沒有提到哥哥,但是若對香港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一讀。它的觀點有別於來自對岸對香港文化的看法(最近大陸網站中特別多有關香港的帖子),比較從台灣為出發點來看香港。
_________________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最新一期的【誠品好讀】裡以很大的篇幅介紹香港,並於網路書店上舉辦了和香剛有關的書展。在香港影像這個項目中推薦了多部電影DVD,《春光乍洩》、《東邪西毒》和《胭脂扣》也在其中。 在閱讀香港中,推薦了《關錦鵬的光影記憶》和《王家衛的映畫世界》。還可以找到“香江三林”中的林奕華所著的《等待香港》系列。最近我對這位哥哥的學弟林奕華有很大的興趣,除了他在訪談中常常不經意地提起哥哥以外,他的文章確實很值得一讀,對香港文化有諸多批判。另外,我很想去看【非常林奕華】9月即將在台北首演的舞台劇《西遊記》。 【誠品好讀】是我經常閱讀的雜誌,雖然這期的內容好像沒有提到哥哥,但是若對香港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一讀。它的觀點有別於來自對岸對香港文化的看法(最近大陸網站中特別多有關香港的帖子),比較從台灣為出發點來看香港。
_________________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楊德昌病逝
美聯社:楊德昌因大腸癌在美病逝 2007/07/01 14:26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701/8/gmmf.html
根據美聯社等外電的報導,知名導演楊德昌,在當地時間的禮拜五,於洛杉磯比佛利山莊的住處,因為大腸癌病逝,享年59歲。 美聯社在報導中指出,楊德昌罹患大腸癌,跟病魔纏鬥了7年,上星期五,他在洛杉磯比佛利山莊的住處過世,留有一子一女,楊德昌跟知名女歌手蔡琴曾經有過一段婚姻,現任妻子是知名女鋼琴家彭鎧立。 楊德昌的作品,包括海灘的一天、恐怖分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麻將跟「一一」,2000年楊德昌還以 「一一」,拿下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
根據美聯社等外電的報導,知名導演楊德昌,在當地時間的禮拜五,於洛杉磯比佛利山莊的住處,因為大腸癌病逝,享年59歲。 美聯社在報導中指出,楊德昌罹患大腸癌,跟病魔纏鬥了7年,上星期五,他在洛杉磯比佛利山莊的住處過世,留有一子一女,楊德昌跟知名女歌手蔡琴曾經有過一段婚姻,現任妻子是知名女鋼琴家彭鎧立。 楊德昌的作品,包括海灘的一天、恐怖分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麻將跟「一一」,2000年楊德昌還以 「一一」,拿下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
玉嬌龍換上了另一襲戲服
轉自紅版
作者:林奕華 來源:新京報
王佳芝縱使不全是玉嬌龍的“借屍還魂”,然而在她那“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反叛精神下,誰說不是承襲了李安本人與其作品裏的一貫訊息:我們都必須以試煉或捨棄肉身來成全理想中的自己。
李安要拍《色戒》,我是在日報娛樂版頭條上讀到的,耳邊隨即響起不大不小的“嗡”一聲———應該是“怦然心動”的表現吧。至於為何有此反應?我想除了作為劇場導演,我也一直在打同一篇小說的主意之外,更大的刺激是:為什麼李安總是選對案子?
雖然有傳言說比他更早要拍《色戒》的是另一位臺灣導演:楊德昌。就當以下我所寫的都是道聼塗説好了,2002年的秋天,我排的舞臺劇《張愛 玲,請留言》正在上演,楊德昌和太太來看了第二場。他可不是專程為了捧場來港,卻是開始籌備他的新片———盛傳就是《色戒》。只是,據聞他對《色戒》的詮 釋並不局限在張愛玲的情節上,卻是將範圍擴大到小說背景的整個時代,包括當時的偽國民政府首腦人物汪精衛。我甚至聽說過汪精衛將由張國榮出演。在2002 年的秋天之前,楊德昌已多次跟張國榮接觸,二人並開始了搜集資料和對角色的分析討論。
如果張國榮出演了汪精衛,想必歷史將會改寫。步入中年的他,的確是比以前較難找到合乎年齡身份、但又能夠引起關注的角色。“汪精衛”無疑是雙重挑 戰:作為歷史人物,他的爭議性大;作為演員,張國榮將可藉扮演一個猶如未被拆除的地雷般的角色,為演員生涯帶來不可預估的挑戰,或殺身成仁,或石破天驚。
張國榮如果也是在多番考慮下才願接演汪精衛,那麼,後來或因資金籌措不足而令楊德昌繼《一一》之後的新作胎死腹中,觀眾不能見證張國榮在演技上的突破尚屬其次,更可惜的是,張國榮的豁出去只能化成泡影。
人去樓空,舊事重提,倒不是為了給李安添加任何方面的壓力。對於心理活動的刻畫描寫,楊和李本就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門派。楊的取向一直是從宏觀著眼,而李更擅長見微知著。就以這次選取《色戒》作為《斷背山》後“李安精神”的延續,承前啟後的第一步,便是李如何在中/短篇小說中發掘適合改編成電影的 題材。中/短篇小說近期在好萊塢忽然奇貨可居,也不只是因為某些暢銷長篇在口碑上遭遇滑鐵盧,本來洋洋數十萬的文字要變成看得人心服口服的影像,製作成本 不少之余,作者版權費更是不菲。李安的《斷背山》正好示範了暢銷書原來可以在電影面世後才出籠,這樣倒稱得上為“一家便宜兩家著”:電影公司不用先付一大 筆購下版權,出版商和作者又可以後來居上收回所出。
正當好萊塢的中/短篇小說被紛紛搶購之後,沒有人會想到李安已把改編的物件鎖定在《色戒》上,大家還想當然地以為他真的要拍《臥虎藏龍前傳》。當時我已心想,根據李安多年來的創作軌跡,如果真要拍《臥虎藏龍前傳》,便根本不會有《臥虎藏龍》。
以我對他作為電影作者的閱讀,以及推敲,玉嬌龍才是他最感興趣的人物。玉嬌龍以外的其他角色,似乎不足以吸引他勞師動眾地拍出另一部電影吧。倒是 一聽《色戒》,我便像看見了幾多在李安前作中謝了幕的角色,又換上另一襲戲服來跟我們捉迷藏。是的,王佳芝縱使不全是玉嬌龍的“借屍還魂”,然而在她那 “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反叛精神下,誰說不是承襲了李安本人與其作品裏的一貫訊息:我們都必須以試煉或捨棄肉身來成全理想中的自己。
綠巨人是不能與體內細胞共存、玉嬌龍是劍亡人亡,以至化身成一座山般長存于愛人心中,我可以想像王佳芝在李安的鏡頭下將如何成為這系列“犧牲者/ 英雄”的延續:和上述人物既有差異,但又相同的地方是,在不一樣的情景與狀況下,她還是要回到“性”這題目下詮釋自己的價值。因為這樣,我會說李安是至今 對人們如何面對“性”和“性的形態”鍥而不捨的華裔導演。當然,電影一天還沒拍竣,一切推論都是一廂情願。
為了證明我們看李安總是看對了而不是看偏,女間諜王佳芝和漢奸易先生的角色最後花落誰家,便成了眼前最關鍵的線索。有傳言說葛優被考慮,他的色眯 眯和冷酷無情似乎在別的電影中看見過,至於舒淇是第一個與王佳芝拉上關係的女星的名字,也是有意無意地圓了她當年沒有演成《臥虎藏龍》的一個夢。
_________________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作者:林奕華 來源:新京報
王佳芝縱使不全是玉嬌龍的“借屍還魂”,然而在她那“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反叛精神下,誰說不是承襲了李安本人與其作品裏的一貫訊息:我們都必須以試煉或捨棄肉身來成全理想中的自己。
李安要拍《色戒》,我是在日報娛樂版頭條上讀到的,耳邊隨即響起不大不小的“嗡”一聲———應該是“怦然心動”的表現吧。至於為何有此反應?我想除了作為劇場導演,我也一直在打同一篇小說的主意之外,更大的刺激是:為什麼李安總是選對案子?
雖然有傳言說比他更早要拍《色戒》的是另一位臺灣導演:楊德昌。就當以下我所寫的都是道聼塗説好了,2002年的秋天,我排的舞臺劇《張愛 玲,請留言》正在上演,楊德昌和太太來看了第二場。他可不是專程為了捧場來港,卻是開始籌備他的新片———盛傳就是《色戒》。只是,據聞他對《色戒》的詮 釋並不局限在張愛玲的情節上,卻是將範圍擴大到小說背景的整個時代,包括當時的偽國民政府首腦人物汪精衛。我甚至聽說過汪精衛將由張國榮出演。在2002 年的秋天之前,楊德昌已多次跟張國榮接觸,二人並開始了搜集資料和對角色的分析討論。
如果張國榮出演了汪精衛,想必歷史將會改寫。步入中年的他,的確是比以前較難找到合乎年齡身份、但又能夠引起關注的角色。“汪精衛”無疑是雙重挑 戰:作為歷史人物,他的爭議性大;作為演員,張國榮將可藉扮演一個猶如未被拆除的地雷般的角色,為演員生涯帶來不可預估的挑戰,或殺身成仁,或石破天驚。
張國榮如果也是在多番考慮下才願接演汪精衛,那麼,後來或因資金籌措不足而令楊德昌繼《一一》之後的新作胎死腹中,觀眾不能見證張國榮在演技上的突破尚屬其次,更可惜的是,張國榮的豁出去只能化成泡影。
人去樓空,舊事重提,倒不是為了給李安添加任何方面的壓力。對於心理活動的刻畫描寫,楊和李本就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門派。楊的取向一直是從宏觀著眼,而李更擅長見微知著。就以這次選取《色戒》作為《斷背山》後“李安精神”的延續,承前啟後的第一步,便是李如何在中/短篇小說中發掘適合改編成電影的 題材。中/短篇小說近期在好萊塢忽然奇貨可居,也不只是因為某些暢銷長篇在口碑上遭遇滑鐵盧,本來洋洋數十萬的文字要變成看得人心服口服的影像,製作成本 不少之余,作者版權費更是不菲。李安的《斷背山》正好示範了暢銷書原來可以在電影面世後才出籠,這樣倒稱得上為“一家便宜兩家著”:電影公司不用先付一大 筆購下版權,出版商和作者又可以後來居上收回所出。
正當好萊塢的中/短篇小說被紛紛搶購之後,沒有人會想到李安已把改編的物件鎖定在《色戒》上,大家還想當然地以為他真的要拍《臥虎藏龍前傳》。當時我已心想,根據李安多年來的創作軌跡,如果真要拍《臥虎藏龍前傳》,便根本不會有《臥虎藏龍》。
以我對他作為電影作者的閱讀,以及推敲,玉嬌龍才是他最感興趣的人物。玉嬌龍以外的其他角色,似乎不足以吸引他勞師動眾地拍出另一部電影吧。倒是 一聽《色戒》,我便像看見了幾多在李安前作中謝了幕的角色,又換上另一襲戲服來跟我們捉迷藏。是的,王佳芝縱使不全是玉嬌龍的“借屍還魂”,然而在她那 “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反叛精神下,誰說不是承襲了李安本人與其作品裏的一貫訊息:我們都必須以試煉或捨棄肉身來成全理想中的自己。
綠巨人是不能與體內細胞共存、玉嬌龍是劍亡人亡,以至化身成一座山般長存于愛人心中,我可以想像王佳芝在李安的鏡頭下將如何成為這系列“犧牲者/ 英雄”的延續:和上述人物既有差異,但又相同的地方是,在不一樣的情景與狀況下,她還是要回到“性”這題目下詮釋自己的價值。因為這樣,我會說李安是至今 對人們如何面對“性”和“性的形態”鍥而不捨的華裔導演。當然,電影一天還沒拍竣,一切推論都是一廂情願。
為了證明我們看李安總是看對了而不是看偏,女間諜王佳芝和漢奸易先生的角色最後花落誰家,便成了眼前最關鍵的線索。有傳言說葛優被考慮,他的色眯 眯和冷酷無情似乎在別的電影中看見過,至於舒淇是第一個與王佳芝拉上關係的女星的名字,也是有意無意地圓了她當年沒有演成《臥虎藏龍》的一個夢。
_________________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張國榮:一個好榜樣
kittychao 發表於: 星期六 七月 07, 2007 2:01 pm
(轉自紅版)
摘自2007年7月4日的《上海壹周》之C08~C09版《少年子弟江湖老》 文/指尖沙
這十年間,香港男星依舊挑著大樑,只是挑大樑的年齡越來越大,老人配老車,新人做配角,許多男星早已滿臉皺紋,卻依舊在漫不經心的當著孩子。
1個天皇巨星離開:張國榮
10年中,離開我們的香港影人很多,但沒有一個像張國榮那樣戲劇和轟動,這不僅因為他的名,更因香港在困難時期喪失了青年榜樣。
1997年,回歸祖國的不僅有香港,還有張國榮的全面復出。那年他憑《色情男女》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意外輸給鄭則士。那年他和梁朝偉主演的《春光乍洩》,插入了鄧小平逝世的新聞,提醒男主角「該回家了。」《春光乍洩》讓王家衛贏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為梁朝偉獲得次年金像獎影帝,而帶給張國榮的是兩個影帝提名和異樣揣測。
1997年,宣布告別樂壇近10年的張國榮復歸歌壇,復出理由是:「看到有些歌手唱歌,覺得很奇怪。歌怎麼可以這麼唱的。我唱得多好,我要回來唱給大家聽。」在演唱會上,他一反常態,穿高跟鞋唱《紅》,把《月亮代表我的心》獻給「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唐唐,正式公開同性戀身份。這一年,張國榮拋下偶像身架,向世人呈現自我回歸,梁朝偉說:「哥哥連說髒話都那麼有氣質。」
金融風暴後,香港電影陷入低谷,香港導演呼吁救世,計劃每個導演找明星低價拍片,把錢放回制作,絕大多數演員都拒絕減酬,只有張國榮象征性的收了1元錢片酬拍了《流星語》,並參與選角、劇本、場面設定,替劇組借車、安排食宿。
香港每次需要張國榮的時候,他都在場,可是2003年當全港陷入SARS恐慌時,想不到香港的「哥哥」會在愚人節讓「沒有腳的鳥」落地。
2003年4月1日晚6時41分,張國榮被發現「倒臥於中環文華東方酒店的士站與馬路間,由於沖力過猛,壓斷鐵欄,手腳折斷倒臥血泊」。
爾東升等他拍《三少爺的劍》、徐楓等他拍《美麗上海》、徐克新劇本打算4月2日送到他手裡、新唱片只錄了一半……而他只是偷偷在自家傭人帳號裡存了數月工資。
張學友評價說:「哥哥是一個敢愛而勇於承認,敢言而不失分寸,對長輩尊敬、對後輩提攜、對愛情專一、對工作專業、對生活認真、對家庭負責,為朋友竭盡所能,心地善良,無論開工、約會,從不遲到的人。他是我的做人指標。」
榜樣走了。
(轉自紅版)
摘自2007年7月4日的《上海壹周》之C08~C09版《少年子弟江湖老》 文/指尖沙
這十年間,香港男星依舊挑著大樑,只是挑大樑的年齡越來越大,老人配老車,新人做配角,許多男星早已滿臉皺紋,卻依舊在漫不經心的當著孩子。
1個天皇巨星離開:張國榮
10年中,離開我們的香港影人很多,但沒有一個像張國榮那樣戲劇和轟動,這不僅因為他的名,更因香港在困難時期喪失了青年榜樣。
1997年,回歸祖國的不僅有香港,還有張國榮的全面復出。那年他憑《色情男女》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意外輸給鄭則士。那年他和梁朝偉主演的《春光乍洩》,插入了鄧小平逝世的新聞,提醒男主角「該回家了。」《春光乍洩》讓王家衛贏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為梁朝偉獲得次年金像獎影帝,而帶給張國榮的是兩個影帝提名和異樣揣測。
1997年,宣布告別樂壇近10年的張國榮復歸歌壇,復出理由是:「看到有些歌手唱歌,覺得很奇怪。歌怎麼可以這麼唱的。我唱得多好,我要回來唱給大家聽。」在演唱會上,他一反常態,穿高跟鞋唱《紅》,把《月亮代表我的心》獻給「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唐唐,正式公開同性戀身份。這一年,張國榮拋下偶像身架,向世人呈現自我回歸,梁朝偉說:「哥哥連說髒話都那麼有氣質。」
金融風暴後,香港電影陷入低谷,香港導演呼吁救世,計劃每個導演找明星低價拍片,把錢放回制作,絕大多數演員都拒絕減酬,只有張國榮象征性的收了1元錢片酬拍了《流星語》,並參與選角、劇本、場面設定,替劇組借車、安排食宿。
香港每次需要張國榮的時候,他都在場,可是2003年當全港陷入SARS恐慌時,想不到香港的「哥哥」會在愚人節讓「沒有腳的鳥」落地。
2003年4月1日晚6時41分,張國榮被發現「倒臥於中環文華東方酒店的士站與馬路間,由於沖力過猛,壓斷鐵欄,手腳折斷倒臥血泊」。
爾東升等他拍《三少爺的劍》、徐楓等他拍《美麗上海》、徐克新劇本打算4月2日送到他手裡、新唱片只錄了一半……而他只是偷偷在自家傭人帳號裡存了數月工資。
張學友評價說:「哥哥是一個敢愛而勇於承認,敢言而不失分寸,對長輩尊敬、對後輩提攜、對愛情專一、對工作專業、對生活認真、對家庭負責,為朋友竭盡所能,心地善良,無論開工、約會,從不遲到的人。他是我的做人指標。」
榜樣走了。
林奕華:香港娛樂十年
編者按: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香港的娛樂業在這十年內起起伏伏。想想我們小時候看的那些香港電視劇,以及那個時候崇拜過的四大天 王,現在不禁令人感慨唏噓。林奕華導演早期曾做過電視編劇,後來一直活躍在話劇行業,他一直關注著香港的娛樂文化的變遷,在這篇採訪中,他從最根本的角度 剖析了香港文化的根,剖析了香港的精神來源。
□林奕華/口述 本報記者 劉恒濤/整理
香港有上世紀80年代的繁榮,其實是因為70年代的經濟起飛,讓80年代享受到了70年代的成果。但是到了90年代的時候,它其實已經有點停 頓下來了。香港人常常會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大家都喜歡馬上看到成效,要快、要方便,所以香港的好處或長處就是它會實事求是地很有效率地處理解決問題。
我猜可能是因為香港崛起的時間還很短,大部分人來到香港其實就是在50年代,也就是說戰後這一代。那個時候香港還很窮,它的經濟起飛是從70 年代開始的,慢慢從一個手工業的社會變成製造業的社會,再由一個製造業的社會變成一個出入口貿易的社會,慢慢變成世界金融、經濟的一個中心。
香港成就了一些東西,但這些東西有時候也會變成只是一種泡沫。像回歸之後的泡沫經濟就很明顯。因為回歸之後,全世界對香港的注意從之前的非常密切變成了一個“哦,它已經完成了一個歷史的時代了”這種感覺。所以有一陣子旅遊就很淡。
香港是一個非常迷信成功的地方。香港的主題曲就是《上海灘》。因為其實香港還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貧窮,那麼多的小孩子住在政府的廉租屋裏,父母就給他們這麼一種影響,就是要儘快離開這個環境,賺到很多錢,改變這種生活狀態。所以賺錢是香港人最大的人生目標。
現在看看,其實我覺得香港的經濟在內地的幫助下還算蠻穩定的,但是香港人好像還沒有完全改變那種一直以來很短視的習慣。我覺得整個香港文化並 沒有很多的空間,做香港文化的人都沒有明確意識到。你去改革教育,他去怎麼怎麼的,但是那都是很外在的東西,並沒有抓到問題的核心。香港人為什麼常常覺得 很空虛,因為香港的物質生活太富裕了,所以變成大家都覺得理想生活就是物質生活,我覺得這樣的概念其實造成很多誤會。
香港有安逸的慣性
我覺得要改變這種風氣,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需要那些人有自我,有自覺性。但是香港其實沒有多少文化是把香港人帶到這個路上去的。我們日常生活裏面看的報紙,聽的音樂,跟朋友聊天的話題,其實還是有很多物質形式的。
香港人常常讓我覺得整個社會都沒有很強烈的公共意識,大家都比較會看到自己。所謂的成功,很多時候是錢賺得多不多,有沒有得到名譽、身份地 位,而不是說你對這個社會有沒有貢獻,你怎麼去看待那些活得沒有你那麼好的人的生活,少了一種關懷。大家都是比較緊迫地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如果能享受自己 的人生,那就最好了。比如我們唱的那些卡拉OK,那些歌曲就是給那些情感受傷或者失敗者用來心理治療的。而且很多歌曲,你都看得到,都是自我形象很差或者自我感覺不良好。
絕大部分香港的精神食糧都是在消費性的層面,而且在這過去的十年裏,我覺得還蠻嚴重的事情就是性的壓抑。你看現在的報紙,常常都會拿一些藝人 走光或者就是性感什麼的來做文章,然後發明了一大堆你也可以說比較侮辱性的字眼,讓大家都覺得這個社會任何人要上位的話都只能靠這個。
所以香港的電影、戲劇等等,都非常非常關注形象。但是我常常覺得這個東西在外國來講沒有那麼嚴重,因為外國人對於別人怎麼看自己和自己怎麼處理自己,他們不會太以社會的眼光來作標準,因為他們都非常個人主義。但是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就會,從一個規範的角度,用民間的意見來管理整個社會的一些道德和傳統。
狗仔隊在美國在日本都有,但是他們不會像在香港這樣變成一種主流。《蘋果日報》的影響其實不止香港,在內地、臺灣也很厲害。所以我之前還說,光從娛樂報導的手法來講,香港和臺灣、內地還是有區別的。香港的娛樂記者很 被動。唯一的主動大概就是用狗仔隊,光用狗仔隊其實也是很被動的,因為他們不會想用別的方法來吸引讀者。在狗仔隊還沒有很影響臺灣媒體的時候,臺灣的媒體 都有娛樂版,但它不會每一份都一樣。比如有些會比較重視一些議題的探索,然後有些可能會用一些“根”,還有一些是另外一種。所以我在臺北翻報紙時會發現, 它從各個角度做它的頭版。但是香港就不一樣,一般都是那些記者會,找一些比較聳動的字眼,來講一些記者會所講的東西,真的沒有什麼很敏銳的新聞角度。但是 我常常覺得你不能去怪媒體,因為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社會。
張國榮去世的時候,我記得我是在一個唱片店,電視在播這個消息。我就“哦”了一聲,很多前塵往事都來了。我跟他的緣分比較奇怪,最後一次見他是在柏林。我們認識的時候還都是十幾歲,很遙遠了,就是我在念初二的時候,他讀初三。我剛好新到那個學校,他也是。他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全學校最漂亮的了,常常跟一些女生在一起。他很喜歡打籃球,我還記得他打籃球的時候幾層樓的人都來了,看他。他從小到大都是明星。後來我離開那所學校到臺灣念書,念完書回到香港去了另外一家中學。收到他的一個朋友給我的一個訊息。說讓我給他打個電話,我猜那個時候他是想去臺灣,我沒有回,然後沒多久我就在香港無線碰到他了,他正參加一個歌唱比賽。
所以說香港回歸十年,它被評定的標準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看那個地方的人的生活,有沒有一種特別的品質。我們現在常常講香港人怎麼樣、上海人怎麼樣、紐約人怎麼樣。我覺得這些統統都是文化使然。
過去的十年裏,從文化的角度來講,我希望香港已經到了最惡劣的一個狀況,往後就會有一點點升級。我此前就和人說過,香港的過去是從動盪到安逸,然後在安逸裏面成長起來的那一代人,他們太把安逸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不會對自己做更多的要求。他們認為很多事情只要守住目前的狀況就ok,但是 事實上不是這樣。每個人如果都只是付出他覺得ok的力量,這個社會就會變得很有成就的話,不可能。
香港有十個文化基因
香港是一個非常鼓吹成功的地方,隨口就會有人跟你說,哦,你想當李嘉誠啊,或者說你以為你李嘉誠啊?很多時候他們把那些受歡迎的人,作為一 個成功的標準。我常說香港有十個文化基因:周星馳、林夕、金庸、無線電視的連續劇、王晶等等,還有商業電臺。他們其實曾經做出了香港的一種興旺,還有演唱 會,也是一個文化基因,因為演唱會象徵成功,香港紅館是一個成功的殿堂。 林夕對香港人的精神狀況的影響是很大的,我不是說正面的,還有張小嫻。我現在說的這些文化基因,就是說從這十個文化基因就可以歸納到為什麼很多香港人都一樣,講一樣的話,有一樣的價值觀。
我說香港人是加引號的,就是說張小嫻讓很多人覺得,在一個高度發展的物質社會,女人追求的就是這些。她跟另外一個小說家深雪,常常灌輸這些概 念,就是女人一定要會控制男人,不然的話他離開你就糟糕了之類的。但這類東西對很多人真是很受用的,所以我做的很多東西就是常常在反抗這些文化基因。我是 很反抗林夕的,反抗張小嫻,反抗無線電視劇,反抗商業電臺的影響。
林夕那麼受人歡迎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他自己的生活大概也不怎麼快樂, 所以他非常懂那些不快樂的東西。我不認識他,但是從他的歌詞裏我覺得他有很多很多的單戀。就是我上面講的,香港人為什麼需要卡拉OK,就是因為香港人自己 覺得不好,自我價值很低,所以那些歌統統都是很自戀的,對我來講都是一種精神上的自虐。然後他們唱完第一首又要第二首、第三首。我覺得這方面林夕變成一個 典範,然後很多人就無法從這個典範中走出去。
香港是這樣一個社會,香港是那麼一個重視成功的地方。你有一首歌一定要交給有分量的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他就變成一種壟斷,不夠多元,每天都是這些。這是一種精神狀況的壟斷。我覺得香港人常常要唱那些歌,很大程度上核心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喜歡自己。可能是他們的戀愛都談得很失敗,就到歌裏去找。很多人就是很認同,我不能認同的原因是,愛情的很多事情我真的不那麼看。我不能認同愛情是憑感覺的,因為對我來講感覺只是一個表相。愛情不可能就是你把問題丟給別人,要別人來解決。可能我跟別人的愛情觀不一樣。我會覺得那樣很假。
香港人如果自己有創意的話,就不會變成每個人都只能唱別人的。香港人很依賴現成的東西,他們連談個戀愛,都希望跟小說家、卡拉OK接通,只是想活別人活過的一個經驗。我原來也是這樣,整個人格都變成了這十大因素,我後來慢慢找出一些經驗,原來不能這樣。
香港並沒有很多的管道讓這些意識發生改變。大家都說,你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幻想是香港娛樂文化很重要的一個元素。香港的文化之所以對內地來說那麼具有吸引力,讓內地那麼多人喜歡它,就是因為它有那麼多資源,有那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創造了很多內地人的幻想。
香港文化是反英雄的
香港是很早就可以跟世界外面接通的,但是現在我覺得香港人對於外面世界發生的事情並不是那麼感興趣,因為他們會說,那跟我有什麼關係?他們只關心一個東西——時裝,因為時裝是一種權力,是一種fashion、潮流。
香港之所以那麼需要潮流,是因為他們覺得在那上面可以得到很多在別的地方得不到的權力。你製造得越多,就代表說,你越在別人的上面。所以香港 不會有思想家,雜誌不會請思想家寫稿,但香港會非常願意請像黃偉柏這樣的人。也不是說黃有錯,但是因為在這樣的位子,大家就會覺得他是一個大師,是一種大 師。因為他有權威性,別人一定要聽他的,要在他的口中得到標準,如果你不是像他那樣看時裝的話,你就落伍了。香港人不怕自己腦袋裏面沒東西,但香港人很怕 別人說他不夠型。 香港很專長做一些表面的事情,做得很好看,但是這些很表面的問題,因為有關這個社會的變化,所以它也有一些可以被閱讀、被詮釋的空間,但是到後來,連這些東西也只是變成一些方程式。就像周星馳,我本來說要好好寫寫他的東西,看了《功夫》之後我覺得很失望。
這幾年香港過世的頂級藝人也很多。我常常都覺得香港人一直活在別人為他們製造的一個很虛幻的世界裏,我覺得他們心裏面是很空的。像梅豔芳,她如果還在,或許她很難立足,因為她太“大”了。
香港很快就已經忘了80年代,我們的斷層很厲害,90年代的人不知道80年代發生什麼事情。 香港對中國人來講,最大的貢獻就是用了很多很多的時間、金錢去成就了一個小男人文化。香港沒有英雄,香港是一個非常反英雄的地方,我說的這個英雄不是商業英雄,那種是非常受歡迎的;我說的是那種人文意義上的英雄,周星馳、劉鎮偉統統都是反英雄。
我覺得王家衛是個擺姿態的人。他跟林夕是很類似的。一方面絕對是因為他沒有辦法把一個故事寫成完整的劇本,所以他就是東一段西一段,事後再把這些東西連在一起,後來發現原來這個樣子非常受香港人喜歡、受全世界的人喜歡。《花樣年華》如 果不是張曼玉的那些標誌著東方的旗袍,也很難說。徐克這個人,我覺得他太神經質了,我不知道他為什麼不能安靜一點去講一個事情,一定要飛來飛去,比如《七 劍》,我看了之後發現,這個重點在哪里呀?我比較喜歡的是《上海之夜》。杜琪峰很懂,但是我覺得他的作品沒有更多一些內容上的充實感。
所以我覺得我們真的是很寂寞,非常寂寞。你在香港找不到一種深情款款的東西。
本貼於 2007-07-01 19:50:01 被【紫色拉@-LtJt】修改
_________________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林奕華/口述 本報記者 劉恒濤/整理
香港有上世紀80年代的繁榮,其實是因為70年代的經濟起飛,讓80年代享受到了70年代的成果。但是到了90年代的時候,它其實已經有點停 頓下來了。香港人常常會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大家都喜歡馬上看到成效,要快、要方便,所以香港的好處或長處就是它會實事求是地很有效率地處理解決問題。
我猜可能是因為香港崛起的時間還很短,大部分人來到香港其實就是在50年代,也就是說戰後這一代。那個時候香港還很窮,它的經濟起飛是從70 年代開始的,慢慢從一個手工業的社會變成製造業的社會,再由一個製造業的社會變成一個出入口貿易的社會,慢慢變成世界金融、經濟的一個中心。
香港成就了一些東西,但這些東西有時候也會變成只是一種泡沫。像回歸之後的泡沫經濟就很明顯。因為回歸之後,全世界對香港的注意從之前的非常密切變成了一個“哦,它已經完成了一個歷史的時代了”這種感覺。所以有一陣子旅遊就很淡。
香港是一個非常迷信成功的地方。香港的主題曲就是《上海灘》。因為其實香港還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貧窮,那麼多的小孩子住在政府的廉租屋裏,父母就給他們這麼一種影響,就是要儘快離開這個環境,賺到很多錢,改變這種生活狀態。所以賺錢是香港人最大的人生目標。
現在看看,其實我覺得香港的經濟在內地的幫助下還算蠻穩定的,但是香港人好像還沒有完全改變那種一直以來很短視的習慣。我覺得整個香港文化並 沒有很多的空間,做香港文化的人都沒有明確意識到。你去改革教育,他去怎麼怎麼的,但是那都是很外在的東西,並沒有抓到問題的核心。香港人為什麼常常覺得 很空虛,因為香港的物質生活太富裕了,所以變成大家都覺得理想生活就是物質生活,我覺得這樣的概念其實造成很多誤會。
香港有安逸的慣性
我覺得要改變這種風氣,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需要那些人有自我,有自覺性。但是香港其實沒有多少文化是把香港人帶到這個路上去的。我們日常生活裏面看的報紙,聽的音樂,跟朋友聊天的話題,其實還是有很多物質形式的。
香港人常常讓我覺得整個社會都沒有很強烈的公共意識,大家都比較會看到自己。所謂的成功,很多時候是錢賺得多不多,有沒有得到名譽、身份地 位,而不是說你對這個社會有沒有貢獻,你怎麼去看待那些活得沒有你那麼好的人的生活,少了一種關懷。大家都是比較緊迫地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如果能享受自己 的人生,那就最好了。比如我們唱的那些卡拉OK,那些歌曲就是給那些情感受傷或者失敗者用來心理治療的。而且很多歌曲,你都看得到,都是自我形象很差或者自我感覺不良好。
絕大部分香港的精神食糧都是在消費性的層面,而且在這過去的十年裏,我覺得還蠻嚴重的事情就是性的壓抑。你看現在的報紙,常常都會拿一些藝人 走光或者就是性感什麼的來做文章,然後發明了一大堆你也可以說比較侮辱性的字眼,讓大家都覺得這個社會任何人要上位的話都只能靠這個。
所以香港的電影、戲劇等等,都非常非常關注形象。但是我常常覺得這個東西在外國來講沒有那麼嚴重,因為外國人對於別人怎麼看自己和自己怎麼處理自己,他們不會太以社會的眼光來作標準,因為他們都非常個人主義。但是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就會,從一個規範的角度,用民間的意見來管理整個社會的一些道德和傳統。
狗仔隊在美國在日本都有,但是他們不會像在香港這樣變成一種主流。《蘋果日報》的影響其實不止香港,在內地、臺灣也很厲害。所以我之前還說,光從娛樂報導的手法來講,香港和臺灣、內地還是有區別的。香港的娛樂記者很 被動。唯一的主動大概就是用狗仔隊,光用狗仔隊其實也是很被動的,因為他們不會想用別的方法來吸引讀者。在狗仔隊還沒有很影響臺灣媒體的時候,臺灣的媒體 都有娛樂版,但它不會每一份都一樣。比如有些會比較重視一些議題的探索,然後有些可能會用一些“根”,還有一些是另外一種。所以我在臺北翻報紙時會發現, 它從各個角度做它的頭版。但是香港就不一樣,一般都是那些記者會,找一些比較聳動的字眼,來講一些記者會所講的東西,真的沒有什麼很敏銳的新聞角度。但是 我常常覺得你不能去怪媒體,因為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社會。
張國榮去世的時候,我記得我是在一個唱片店,電視在播這個消息。我就“哦”了一聲,很多前塵往事都來了。我跟他的緣分比較奇怪,最後一次見他是在柏林。我們認識的時候還都是十幾歲,很遙遠了,就是我在念初二的時候,他讀初三。我剛好新到那個學校,他也是。他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全學校最漂亮的了,常常跟一些女生在一起。他很喜歡打籃球,我還記得他打籃球的時候幾層樓的人都來了,看他。他從小到大都是明星。後來我離開那所學校到臺灣念書,念完書回到香港去了另外一家中學。收到他的一個朋友給我的一個訊息。說讓我給他打個電話,我猜那個時候他是想去臺灣,我沒有回,然後沒多久我就在香港無線碰到他了,他正參加一個歌唱比賽。
所以說香港回歸十年,它被評定的標準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看那個地方的人的生活,有沒有一種特別的品質。我們現在常常講香港人怎麼樣、上海人怎麼樣、紐約人怎麼樣。我覺得這些統統都是文化使然。
過去的十年裏,從文化的角度來講,我希望香港已經到了最惡劣的一個狀況,往後就會有一點點升級。我此前就和人說過,香港的過去是從動盪到安逸,然後在安逸裏面成長起來的那一代人,他們太把安逸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不會對自己做更多的要求。他們認為很多事情只要守住目前的狀況就ok,但是 事實上不是這樣。每個人如果都只是付出他覺得ok的力量,這個社會就會變得很有成就的話,不可能。
香港有十個文化基因
香港是一個非常鼓吹成功的地方,隨口就會有人跟你說,哦,你想當李嘉誠啊,或者說你以為你李嘉誠啊?很多時候他們把那些受歡迎的人,作為一 個成功的標準。我常說香港有十個文化基因:周星馳、林夕、金庸、無線電視的連續劇、王晶等等,還有商業電臺。他們其實曾經做出了香港的一種興旺,還有演唱 會,也是一個文化基因,因為演唱會象徵成功,香港紅館是一個成功的殿堂。 林夕對香港人的精神狀況的影響是很大的,我不是說正面的,還有張小嫻。我現在說的這些文化基因,就是說從這十個文化基因就可以歸納到為什麼很多香港人都一樣,講一樣的話,有一樣的價值觀。
我說香港人是加引號的,就是說張小嫻讓很多人覺得,在一個高度發展的物質社會,女人追求的就是這些。她跟另外一個小說家深雪,常常灌輸這些概 念,就是女人一定要會控制男人,不然的話他離開你就糟糕了之類的。但這類東西對很多人真是很受用的,所以我做的很多東西就是常常在反抗這些文化基因。我是 很反抗林夕的,反抗張小嫻,反抗無線電視劇,反抗商業電臺的影響。
林夕那麼受人歡迎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他自己的生活大概也不怎麼快樂, 所以他非常懂那些不快樂的東西。我不認識他,但是從他的歌詞裏我覺得他有很多很多的單戀。就是我上面講的,香港人為什麼需要卡拉OK,就是因為香港人自己 覺得不好,自我價值很低,所以那些歌統統都是很自戀的,對我來講都是一種精神上的自虐。然後他們唱完第一首又要第二首、第三首。我覺得這方面林夕變成一個 典範,然後很多人就無法從這個典範中走出去。
香港是這樣一個社會,香港是那麼一個重視成功的地方。你有一首歌一定要交給有分量的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他就變成一種壟斷,不夠多元,每天都是這些。這是一種精神狀況的壟斷。我覺得香港人常常要唱那些歌,很大程度上核心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喜歡自己。可能是他們的戀愛都談得很失敗,就到歌裏去找。很多人就是很認同,我不能認同的原因是,愛情的很多事情我真的不那麼看。我不能認同愛情是憑感覺的,因為對我來講感覺只是一個表相。愛情不可能就是你把問題丟給別人,要別人來解決。可能我跟別人的愛情觀不一樣。我會覺得那樣很假。
香港人如果自己有創意的話,就不會變成每個人都只能唱別人的。香港人很依賴現成的東西,他們連談個戀愛,都希望跟小說家、卡拉OK接通,只是想活別人活過的一個經驗。我原來也是這樣,整個人格都變成了這十大因素,我後來慢慢找出一些經驗,原來不能這樣。
香港並沒有很多的管道讓這些意識發生改變。大家都說,你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幻想是香港娛樂文化很重要的一個元素。香港的文化之所以對內地來說那麼具有吸引力,讓內地那麼多人喜歡它,就是因為它有那麼多資源,有那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創造了很多內地人的幻想。
香港文化是反英雄的
香港是很早就可以跟世界外面接通的,但是現在我覺得香港人對於外面世界發生的事情並不是那麼感興趣,因為他們會說,那跟我有什麼關係?他們只關心一個東西——時裝,因為時裝是一種權力,是一種fashion、潮流。
香港之所以那麼需要潮流,是因為他們覺得在那上面可以得到很多在別的地方得不到的權力。你製造得越多,就代表說,你越在別人的上面。所以香港 不會有思想家,雜誌不會請思想家寫稿,但香港會非常願意請像黃偉柏這樣的人。也不是說黃有錯,但是因為在這樣的位子,大家就會覺得他是一個大師,是一種大 師。因為他有權威性,別人一定要聽他的,要在他的口中得到標準,如果你不是像他那樣看時裝的話,你就落伍了。香港人不怕自己腦袋裏面沒東西,但香港人很怕 別人說他不夠型。 香港很專長做一些表面的事情,做得很好看,但是這些很表面的問題,因為有關這個社會的變化,所以它也有一些可以被閱讀、被詮釋的空間,但是到後來,連這些東西也只是變成一些方程式。就像周星馳,我本來說要好好寫寫他的東西,看了《功夫》之後我覺得很失望。
這幾年香港過世的頂級藝人也很多。我常常都覺得香港人一直活在別人為他們製造的一個很虛幻的世界裏,我覺得他們心裏面是很空的。像梅豔芳,她如果還在,或許她很難立足,因為她太“大”了。
香港很快就已經忘了80年代,我們的斷層很厲害,90年代的人不知道80年代發生什麼事情。 香港對中國人來講,最大的貢獻就是用了很多很多的時間、金錢去成就了一個小男人文化。香港沒有英雄,香港是一個非常反英雄的地方,我說的這個英雄不是商業英雄,那種是非常受歡迎的;我說的是那種人文意義上的英雄,周星馳、劉鎮偉統統都是反英雄。
我覺得王家衛是個擺姿態的人。他跟林夕是很類似的。一方面絕對是因為他沒有辦法把一個故事寫成完整的劇本,所以他就是東一段西一段,事後再把這些東西連在一起,後來發現原來這個樣子非常受香港人喜歡、受全世界的人喜歡。《花樣年華》如 果不是張曼玉的那些標誌著東方的旗袍,也很難說。徐克這個人,我覺得他太神經質了,我不知道他為什麼不能安靜一點去講一個事情,一定要飛來飛去,比如《七 劍》,我看了之後發現,這個重點在哪里呀?我比較喜歡的是《上海之夜》。杜琪峰很懂,但是我覺得他的作品沒有更多一些內容上的充實感。
所以我覺得我們真的是很寂寞,非常寂寞。你在香港找不到一種深情款款的東西。
本貼於 2007-07-01 19:50:01 被【紫色拉@-LtJt】修改
_________________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