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8

文章主題: 著裙打仗的男人

文‧中村美濃 (President of Stores Co.)。發表於: 星期三 十一月 08, 2006 10:38 am
resuridaisuki試譯。採取日中直譯方式,僅供參考。
原文刊登在日本雜誌《STORES REPORT》2000年10月號上。
日語原文:
http://www4.ocv.ne.jp/~morikei/NewFiles/special.html
英語譯文:
http://www4.ocv.ne.jp/~morikei/NewFiles/special2.html
http://www.lesliecheung.cc/Concert/passiontour/comments/skirt.htm


著裙打仗的男人   

到如今,男人化妝已不足爲奇。長髮更是到處可見。戴幾個耳 環的也已見怪不怪。但是,那個男人,讓人大吃一驚。他,著裙出 現。那裙似蘇格蘭民族服裝,因是圍式裙,走動時大腿忽隱忽現。 是Jean Paul Gaultier設計的。

  在香港舉辦的張國榮演唱會的第一天,觀衆吃驚於他的裝束。 次日,那著裙照便見於香港各報,引起衆人的議論。在以約束繁多 的中國文化爲基礎的香港,出現了反對意見,男人怎麽能穿裙子? 不過,據說他本人也是有心理準備的。

  張國榮,是因主演《霸王別姬》、《阿飛正傳》、《春光乍洩》等影片,而在國際上獲得好評的香港電影演員,他同時也是歌手。相隔三年的演唱會,日本許多FANS也趕到了。

     實際上,我也親眼看到了舞臺上著裙的他。同時,觀察那些看著裙男人的女觀衆的反應,注意到這個事象裏包含著許許多多。不管是哪個角度,性別角色論也好,心理學也好,服飾研究也好,都可以深入探討。

     裙子,自己是穿的一方,只有單純的服裝的認識。看男性的張國榮穿,第一次能夠以對方的視線,即以異性的視線來看。不管怎麽說,女觀衆的反應很有趣。裙子有兩種款式,依演出日不同而有更換,一款裙的長度到膝蓋,另一款裙的長度到小腿肚,腿部基本被覆蓋住。她們興奮地說,「那條短的好」,「能看見點腿的好」。這可了不得了。男人和女人,因一條裙子,完全變換角色了。

   穿無設防裙子打仗的意義  

    不管怎樣的男人女性化,再怎麽和女人一樣打扮,裙子對於男人來說是個未涉足的領域,裙子對於女人來說是主張像女人樣的最後一個堡壘。女人穿裙子也穿褲子,但男人不穿裙子。裙子,就是這樣象徵著女性的服裝。

     男人穿上裙子,看上去非常沒有防備。男人一直肩負著必須打仗的任務,應該是穿能立刻打仗的褲子。那若是裙子,太沒有防備,給人不安感。那麽,設計師Gaultier和張國榮是不是都放棄了打仗了呢,答案絕對是NO。倒不如說似乎是看到了他在打仗,他那高興地晃動著裙擺歌唱著的樣子,似乎內含一種不可思議的勇氣,似乎在說,「打仗嘛,光拿武器,不算能耐」。

這次他的演唱會,有一個貫穿首尾的主張。匯總在有「I am what I am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歌詞的《我》這首歌裏。這首歌感覺就像在唱他自己的生活準則。他有一個多年來的男性朋友,據傳那位大概是他的戀人。此事雖沒有公開言明過,可給世人的明顯是負面印象,但他並不刻意隱藏,而且事業上也沒縮小飾演角色範圍,一直活躍著。可是,他和他家人所受的中傷、歧視、偏見不是一般的吧。在這樣的背景下,著裙而歌的張國榮,看上去實在是自由、可愛、生氣勃勃、心滿意足的樣子。

     和穿女裝是明顯不同的。顎部有淡淡的鬍鬚,男人的腳清晰可見。當然,沒有化妝。可是,正因是裙子,鮮明強烈地宣言著一種message:「不管什麽,都可做到!不可能的,可以成爲可能!」儘管是遠離於所謂「打仗」的形象,但傳遞著一種清冽的覺悟。那決不是使勁的,反而是柔軟的,沒有迷茫的,非常自然的。就這樣,沁入許許多多人的心。他以這種方式,輕而易舉地推翻了許多人的固有觀念,消滅了敵人。

   從痛苦的共鳴到解放

     聽到電影名《男人辛苦喲》(譯注,此電影中文譯名爲《寅次郎的故事》),不由得嘴裏念叨「女人也辛苦喲」。光想裙子,它有的是怎樣的約束啊。褲子明顯便於行動,也舒服,這是無可爭議的。但是,正因爲最顯著地表現像女人樣的是裙子,女人們儘管不安,儘管處於無防備狀態,還是穿裙子。可以享受作爲女人的快樂,卻有某種意義上的不自由和不方便。不能夠跨大步地走,不能夠大膽地動作。同樣,有無意識到則是另當別論,心裏面,有了某些約束,有了箍。男人辛苦,女人也辛苦。

     作爲男人活著的悲哀,作爲女人活著的悲哀,以無性別活著的悲哀,進一步,大家活著都必嘗到的悲哀和痛苦,不知爲何,透過這個留著淡淡鬍鬚穿著裙子的男人看到了。痛苦,使他光彩耀人,引起觀衆不可思議的共鳴。然後,這種肅靜的共鳴,漸漸地成爲巨大的能量,走向解放。

     每當他輕輕晃動裙擺,就感覺是他在催促,「你也試試看走自己喜歡走的路啊,因爲沒有什麽可怕的啊,因爲不管什麽都能做到的啊」。覺得在那深處還含有對約束和偏見等的挑戰。狂熱的觀衆,不知何時,理所當然地接受了男人的著裙,至今加在自己身上的箍被去除,心,得以解放。然後,就好像背部被人推了一把,想試著再向前跨一步。甚至覺得那裙子,象徵著他想表達的這一切。

     在我眼裏,他的著裙舞臺裝,比褲子,比戰鬥服,更像他,更像無法替換的、神聖之戰的服裝。

文章主題: 楚門樂評:張國榮【一切隨風】幕謝了…太匆匆…

感謝楚門先生授權轉載。發表於: 星期一 二月 12, 2007 8:18 pm

轉載自《三十好多歲老頭的CD架》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eanie942/3/1236954069/20040401234637/#centerFlag

其他網址:
《楚門影音亞空間》
http://www.wretch.cc/blog/seanie&article_id=1910182


張國榮【一切隨風】

幕謝了…太匆匆…
藝人:張國榮
專輯:一切隨風

用著喜歡的歌手忌日來紀載日子的流逝,算不算是一種罪過?張國榮的過世可也荒謬,選在四月一日愚人節,這種玩笑不是一般人能夠開得起…匆匆地一年也過了,尚未習慣就已過一年…這一年來,許多關於張國榮的精選輯一直在出版,陸續還是看到張國榮的影像在唱片行裡出現,感覺他是個還在世的人,沒有遠離,卻也逐漸消失…

2003年的四月一日,張國榮跳樓自盡時,是個低迷的時刻,未知的SARS肆虐,社會的經濟不景氣,茫、亂、慌等感覺在張國榮結束生命的那一刻,尋到了一個可以共同發聲的渲洩出口;2004年的四月一日,總統大選的陰影還在,不過人的心可以訓練,大家都已經學會如何在浮動的心情下過日子,對於張國榮的憑弔也漸漸地淡了,過個幾年,四月一日不過就是一年365天裡的一天,張國榮或許只是新聞報導裡的30秒鐘,但是對我而言,2003年四月一日的那撞擊地面的聲響,總還會在夢中出現。

每個聽歌的人心中都會有屬於自己私密的情感空間,某些歌、或是歌手,總會有些情感是跟聽歌的人相呼應的,外人不能瞭解,自己也只能隱約知曉,要抓住精準的感覺並說出,是相當累人的一件事,卻也讓人樂此不疲…對於張國榮,就是如此,那份情感是我可以在四月一日這一天,在音響中放進他的CD,聽著他的歌來渡過,這樣的情緒我解釋不來,也不知如何說起…

將生前錄好的七首單曲加上三首發表卻未收錄的歌,集結而出的這張【一切隨風】紀念專輯,是在張國榮過逝後的百日—2003年七月八日發行的專輯,在出版當時,印刷包裝就已經被批評錯字誤漏,可是沒人苛責這張專輯的音樂,即使可以聽出混音、詮釋、聲線的不甚完美,但是因為唱歌的人是張國榮,一切都是可以被原諒的,甚至讓聽者在專輯音樂裡一首一首地尋找張國榮過世前的心情,試圖解釋他尋短的理由來讓自己的內心舒坦點,畢竟這個告別式來得如此匆促,匆促到讓人無法接受…幕謝了,太匆匆,相留醉,幾時重?

專輯開場的第一首「千嬌百美」,是C.K. Kong和林夕的詞曲,這和之前張國榮【Forever】專輯的「夢到內河」、【陪你倒數】的「夢死醉生」的開場手法一樣,用著華麗的歌詞,玩弄著中國文字,配上電化的旋律,四個聲部張國榮唱來也遊刃有餘,只是在這張專輯的效果並不如王菲在【只愛陌生人】的「開到荼糜」。

「玻璃之情」和「紅蝴蝶」若不是這張專輯數一也是數二的歌,兩首歌的鋼琴伴奏宛如聽到當年的「追」,只是「追」唱著『一追再追 只想追趕生命裡一分一秒 有了你 即使平凡卻最重要』,想要追求平凡的幸福努力,在「玻璃之情」中,卻用著玻璃易碎的特性來比喻兩人間情感的消失,『一起 要許多福氣 或者承受不起 或者懷恨比相愛合理 即使 可悲~~』,牽手來空手去的看破世間情,兩相對比之下,生死兩茫茫的感覺怎不油然而生?…另一首「紅蝴蝶」,周禮茂的詞用『隕落紅葉』、『一身鮮血』、『化做紅蝴蝶』等鮮明描寫,對比『灰』、『悔』、『未配』、『餘孽』等心冷意象,相互衝突交織著恨斷義絕的強烈情感衝突,詞寫得好,張國榮唱來內斂含著力度,最後一句「我恨蝴蝶未配」,好悲…

相形之下,同樣也是以蝴蝶為題,林夕所寫的「蝶變」,描寫蝶飛花叢間的不定,意境就不如「紅蝴蝶」一曲,極為匠氣。在這張專輯中負責五首歌詞的林夕,在張國榮死後20天的專欄中撰文:「遺憾的是,在最後五首歌的歌詞裡,我依然按以往路線在感情世界中唱遊…監製曾提醒我,别寫太悲的東西,我也没特别放在心上,忽略了當時他心境上的需要…」---渲染力極強的林夕歌詞讓「隨心」一曲歌詞簡直是看破世事的箴言---

甚麼都可不愛 甚麼都可愛
心經出心愛 較涅盤精彩

隨心的分不開 隨心的分開
這麼多心景 再沒人 覺得悲哀…

當然張國榮的過世和這首歌並沒有關係,只是這麼決絕的詞,即使現在聽來都覺得觸目心驚。這感覺在接下來收錄,為活動所唱的主題曲「挪亞方舟」,專輯中唯一的國語歌「我」,加上翻唱自奧莉薇亞紐頓強Olivia Newton John溫馨的情歌「I Honestly Love You」,慢慢地平息這樣的心濤波動;也是由林夕執筆的「我」,開頭第一句唱著「I am What I am 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這句是張國榮堅持要加進的詞,出自於1978年著名的同志喜劇電影【一籠傻鳥La Cage aux Folles】在82年所改編的同名舞台劇中的插曲名,就是這樣的一種態度所展露的自信,讓張國榮有著兼容陰陽的跨性別魅力,華語歌壇裡,除了他之外,可能也很難找得到有人可以一方面唱著「芳華絕代」「怪我過份美麗」的風騷、「大熱」的誘惑、「紅」「怨男」的野魅、「無心睡眠」「Monica」的青春,另一方面又能唱「當真就好」「追」的深情、「風繼續吹」「風再起時」的感性、「紅顏白髮」「阿飛正傳」的溫柔。 曾經風繼續吹,現在一切隨風,唯獨有你,在心中…我想明年的今天我還是會用同樣的心情來懷念你---張國榮!!















曲目---
.千嬌百美
2.玻璃之情
3.敢愛
4.隨心
5.紅蝴蝶
6.蝶變
7.我知你好
8.挪亞方舟
9.我
10.I Honestly Love You
_________________
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文章主題: 楚門樂評:張國榮【春光乍洩】勿忘影中人

感謝楚門先生授權轉載。發表於: 星期一 二月 12, 2007 8:35 pm

轉載自《三十好多歲老頭的CD架》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eanie942/3/1266903029/20060401005836/#centerFlag

其他網址: 《楚門影音亞空間》
http://www.wretch.cc/blog/seanie&article_id=6177069


張國榮【春光乍洩】

勿忘影中人

歌手:張國榮
專輯:【Crossover】

晚上吃完飯打電話給朋友,問我要做些什麼,我說加班之餘,會寫篇關於張國榮的文章,畢竟又到這個時候了,他說:「現在大概只有你還記得這件事吧。」聽到這話,心底感覺悽然,老實說我也沒啥空理會這事,可總是掛礙著。

在這張【Crossover】EP專輯裡,兩人互唱對方創作的歌,張國榮唱了黃耀明的這首『春光乍洩』,黃耀明唱張國榮寫的『如果你知我苦衷』,然後兩人相互幫腔,『十號風球』黃耀明為張國榮唱和聲,張國榮替『這麼遠那麼近』配上獨白,最後加上合唱的『夜有所夢』,很簡單的一張概念EP,卻成為張國榮歌唱生涯最末也最精彩的火花。

有別於黃耀明版的電音迷幻,這張專輯裡由蔡德才編曲的『春光乍洩』,將探戈和電氣交合,實虛交錯間,讓人想到電影裡何寶榮(張國榮 飾)拉著黎耀輝(梁朝偉 飾)的手,在破舊的小屋裡學跳探戈,一來一往一進一退,何寶榮跳進了別人的懷抱,黎耀輝看著他被外國男人擁抱的落寞眼神,這舞沒得跳了,人該往何處去?只是電影中,黎耀輝在瀑布的揮灑間散盡了癡迷戀纏,我卻對關在小屋裡飲泣的何寶榮心痛不已。這首歌吉他手Tommy Ho拉丁味的彈撥,頹廢性感放浪哀傷,釋放全部的意亂情迷,成就何寶榮的放肆張揚。

張國榮演了【春光乍洩】的電影,但是這首歌卻不是那部電影的主題曲,而是黃耀明自己的創作,歌與電影也沒有關聯,精神卻很相通。我一直理所當然的覺得電影主題曲應該由張國榮來唱,結果到了2002年,張國榮和黃耀明合作了這張【Crossover】專輯,才為【春光乍洩】中何寶榮的歸鄉旅程劃下個句點。

隨身聽裡一直都留著這首『春光乍洩』,我喜歡這首歌,也百聽不厭這首歌,張國榮沒刻意修飾他沙沙的聲線,每每聽到張國榮在第二段時,用氣音唱的「一樣」,總覺得怎有人可以把性感的味道詮釋地這麼厲害。下面這個MV是來自You Tube網站,製作來源是Ivy (
http://www.leslie912.com/《不一樣的煙火》網站-張國榮的粉絲網站),從一句「讓我們從頭開始」,一面看著畫面一邊回顧電影裡的張國榮,一邊聽著這首『春光乍洩』,既然無法從頭開始,那就從現在開始吧!!



(看MV前記得關掉首頁音樂) MV欣賞請至--
http://www.wretch.cc/blog/seanie&article_id=6177069


歌詞
你以目光感受 浪漫寧靜宇宙
總不及兩手 輕輕滿身漫游
再見日光之後 欲望融掉以後
那表情會否 同樣溫柔

*意亂情迷極易流逝
難耐這夜春光浪費
難道你可遮掩著身體
〔來〕分享一切
#愈是期待愈是美麗
來讓這夜〔乍現〕春光代替
難道要等青春全枯萎
至得到一切
你我在等天亮 或在沉默醞釀
以嘴唇揭開 講不了的遐想
你我或者一樣 日夜尋覓對像
卻朝夕妄想 來日方長

愈是期待愈是美麗
來讓乍現春光代替
難道要等一千零一世
才互相安慰
_________________
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2009/06/25

《胭脂扣》影片介紹

資料整理 蕙婷

出品 威禾/ 監製:成龍 / 導演:關錦鵬/ 出品人:何冠昌/ 編劇:邱戴安平、李碧華

剪接:張耀宗
攝影:黄仲剽
配樂:黎小田
(同名主題曲『胭脂扣』
由梅豔芳主唱。)


首映:1988.1.11

『胭脂扣』歌詞
誓言幻作煙雲字 費盡千般心思
情像火灼般熱 怎燒一生一世 延續不容易
負情是你的名字 錯付千般相思
情像水向東逝去 癡心枉注 願那天未曾遇
只怕相依 那管見盡憾世事
漸老方華 愛火未滅人面變異
祈求在那天重遇 訴盡千般相思
祈求不再辜負我 癡心的關注 人被愛留住 (問那天會重遇)


--------------------------------------------------------------------------------

法國第10屆第三世界影展金球大獎

獲1989年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關錦鵬)、最佳女主角(梅艷芳)、最佳剪接(張耀宗)、
最佳電影配樂(黎小田)、最佳電影歌曲(「胭脂扣」);張國榮獲提名最佳男主角

獲1987年第24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梅艷芳)、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改編劇本獎

獲1988年 獲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88年 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Golden Montgolfiere

獲1989年 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

角色介紹:

陳振邦 (張國榮飾):為一風流倜儻、外型俊俏的紈絝子弟,又稱「十二少」,但這並非暗示他在家中排行十二
(事實上他排行第二)。1930年代流行於望族之間的習俗中,取這種別名是為了聽起來人丁旺盛一點。

如花 (梅艷芳飾):為香港30年代石塘咀的紅牌妓女。對十二少一往情深,為情不惜一死,死後亦念念不忘舊情人而苦苦
等待五十多年,是一感情激烈、專一的女子。

袁永定 (萬梓良飾):在香港報館任職的正直男子,同情如花的遭遇而傾力幫她尋找十二少。

凌楚絹 (朱寶意飾):永定的同事,事業心強的現代女性。和永定一同幫助如花,在發現如花和十二少殉情的真相後一度
無法諒解。


--------------------------------------------------------------------------------

劇情介紹:

三零年代的香港。紈絝子弟十二少深深迷戀上名妓如花,使盡追求絕招,終於擄獲美人心,兩人以一個胭脂匣定情。然而因十二少父母的反對,兩人情路坎坷,最後只能攜手走上殉情之路。

八零年代的香港。一位欲刊登尋人廣告的冷豔女子,四個承諾再見的「密碼」,揭露一段歷經五十多年等待的愛情真相…


--------------------------------------------------------------------------------

深入解析---小說與電影:

《胭脂扣》(Rouge,註一)改編自香港女暢銷作家李碧華的同名小說,該小說被視為女性主義意識覺醒之代表作。據推斷,其寫作背景資料應來自羅澧銘(筆名「塘西舊侶」)的半歷史小說《塘西花月痕》。因相隔大半個世紀,目睹當年盛況的人大多已離去,有關塘西(註二)花事的史料,大概只有在羅氏這本遺留下的著作才找得到。

這部作品的深刻之處,是從一個女鬼的愛情中,確立了一種永恆的價值觀,以此來對應當代社會易碎的人倫關係。在小說中有這麼一段話:「我們都不懂得愛情,有時,世人且以為這是一種『風俗』。」這句話已暗中把作品的浪漫性與社會因素契合在一起。


李碧華所塑造的人物,如程蝶衣、如花,其引人入勝之處之所以遠超出純浪漫,不僅因為他/她是屬於「過去」的人物,更重要的是他們已成為一種「傳奇」,他們所代表的那一個時代的價值觀,在當代社會已不復存在。而這種缺失,看在李碧華眼中,是對現世的莫大諷刺。因此,她常把「傳奇」和現世的愛情並置、比較,讓在其中進進出出的人物彼此在有意無意中把對方看作自己的鏡子;在鏡中,他們會發現自己不為人知、甚至不為己知的另一面。

正是出自構設鏡像關係的考慮,李碧華經常把普通的情節特定化,並將角色指派到時常變動的位置,賦予他們流動而多變的功能,他們在得到映射的同時,常受到鏡像的另一位人物的震擾。袁永定和凌楚娟就是被如花的痴情所感動,而重新檢討兩人之間的關係。跟現世的眾多情侶一樣,這對現代戀人似乎原只是為了「互相方便」才走在一起的,他們對婚姻並不熱衷,生活與工作的急速節奏又往往使他們心浮氣躁、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會感動於如花對愛情的堅貞不渝,但最終,他們也就停留在此而已,如花為愛情所做的,他們是絕不會做的。「傳奇」依然是「傳奇」,或者這也說明了李碧華對現世愛情,乃至文明進程的失望吧。

周茜評論李碧華時說:「對八十年後期的讀者和觀眾來說,這種鴛鴦蝴蝶式的故事之所以引人入勝,重要的原因在於它的社會背景。李碧華顯然為寫這篇小說做了不少歷史調查,搜羅了二十世紀初各方面有關香港娼妓這門職業的有趣資料。小說《胭脂扣》因此也可看作某個歷史時代的重構,透過這個時代的習俗、禮儀、言語、服飾、建築,以至以賣淫為基礎的畸型人際關係,這個時代得以重現眼前。」

《胭脂扣》由此而在香港颳起了一股「懷舊」風潮,與世紀末世界性的「懷舊」潮流相契合,並使香港的「懷舊」與當初的「西洋風」轉入「中國式」,從中讓人看到文學跟社會、政治、經濟變化的莫大關聯。李碧華的觀察力是敏銳過人的。

而由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執導的電影版,雖然以當時香港風行的鬼怪靈異故事為主題(註三),但拍得非常哀怨纏綿、自然流暢,把如花這個「鬼」刻畫得甚通人性,塘西風月的部分則拍出了港片罕見的頹廢美感,是可以較完整地反映關錦鵬電影中情色世界的代表作品。

電影情節大致忠於原著,但不再將敘事觀點鎖定在袁永定身上---原著是以袁永定的第一人身敘述進行故事,讀者是隨著他與如花的交往而獲知一切;電影版則不斷穿梭於三十年代的塘西和八十年代的都市之間,現世的部份似乎是袁永定的經歷,昔日塘西風月的璀璨影像卻是如花回憶的呈現。歷史的論述向來都以男性為中心,關錦鵬卻透過一個女人---特別是一個處於邊緣位置的女人---來創造過去。《胭脂扣》的懷舊並不是純然理性的歷史,而是在帝王將相的正史以外,提供一種對昔日的另類想像。

名妓如花這個全劇的關鍵角色, 是由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影視歌星梅豔芳演出,原本這是不太合適的,一來當時梅豔芳的戲路經常是活潑壞女孩(例如《緣份》、《壞女孩》),二來梅豔芳的樣貌算不上標緻,與八十年代中後期最年輕靚仔的張國榮飾演的十二少(據傳這角色本由鄭少秋來演),實在毫不相襯。但梅豔芳把生前的如花演得風情萬種,把死後的如花演得楚楚動人,表現令人刮目相看。而在《塘西花月痕》書中附的舊圖片告訴我們,當時的名妓其實也不是傾國傾城的佳人,甚至反而是貌不驚人、身材矮小扁平的普通女子。(註四)

此片推翻了一些(在以前的電影中)關於鬼的固有觀念(如讓鬼可以在白天出現,以及吃東西是用鼻子嗅等),上映後轟動一時,國內國外獲獎無數,除了讓梅豔芳榮登影后寶座之外,導演關錦鵬因此片及後一部《人在紐約》的大獲成功,躋身港臺著名導演之列,原作者李碧華亦開始走紅,自1989年起,進入創作的旺盛期。

題外話,由於李碧華很欣賞張國榮,當初籌拍電影時,十二少的第一人選便非張國榮不作他人想,後來還為十二少加了許多戲。而張國榮不俗的演出讓他獲得許多正面評價,戲份雖少,仍獲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註一:電影的英文名稱Rouge,是指現代口紅出現前,婦女用細長紙片染上紅色色素,然後用嘴唇抿住紙片,讓顏色附於唇上的胭脂,如花在影片開頭便是用此方法抹上口紅。

註二:塘西是石塘咀的舊稱,乃燈紅酒綠的煙花之地,但絕不是三教九流聚集之處。不單是尋歡作樂的公子哥兒甚有文化修養,連老舉本身也是知書達禮的。而塘西這個熱鬧的小社會久而久之也培養出一種小圈子的文化(有點像廟街或現今的「旺角」),在《塘西花月痕》一書中,羅氏原原本本地記錄了這種文化,那些可堪玩味的名詞便是一例:「乾煎石斑」形容心急乾等的人客,「蓆嘜」形容情迷戲子。在片中,十二少送大床到妓寨,古慧珍演的老妓對如花說:「我由水坑口做到黎石塘咀,都無見過好似你呢個「溫心老契」咁,咁識「溫」姑娘("learn"聲)」。汪禹演的少爺投訴妓女珊珊來遲,令他的朋友「一個身後蕭條,一個後顧茫茫」。《塘》書特別指出,當時各名寨的門口都有一副對聯,沒有對聯的大寨,並不入流。片中,十二少為博取如花的歡心,也題了「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一聯。今日的石塘咀則僅是港島區普通的商住地方,與筲箕灣、北角等地基本上沒有太大差別。

註三:不少學者都以九七大限來解讀八十年代末的懷舊風與鬼片熱潮,視之為對當前身份危機的反應或是對前途恐懼的投射,片中一再出現的「五十年不變」便令人聯想到北京政府回收香港前的政治承諾。

註四:二三十年代的香港社會風氣依然很保守,正當人家的女子鮮有淪落風塵,通常只有無依無靠的才會在塘西當妓女。電影中,如花以妓女之身冒昧拜訪陳家,譚倩紅飾演的陳母諷刺她說:「這可能就是你們風塵女子的作風吧。」可見當時的保守風氣與深厚的階級觀念。而當時從妓的,最終目的其實是找頭好人家「埋街食井水」,以今日的眼光來看,塘西大寨似是高級的徵友會社,多於人肉橫流之地。又因為物以稀為貴,塘西妓女的身價都非常高,散盡千金為博紅顏一笑的亦大有人在。而當時社會的審美觀以林黛玉型的骨感美人為準,所以當時的塘西妓女身材都較羸弱。如花醜,也得到俊美的十二少的心,除了有歷史的根據之外,也是因為十二少認為「老婆醜,老公就靚溜溜」才算有夫妻相吧。


--------------------------------------------------------------------------------

補充介紹:

導演(關錦鵬):


香港出生,浸信會學院大眾傳播系畢業。從早期被定位為女性電影導演,到「出櫃」後被人評說作品裏的「同志」暗流,關錦鵬的電影中一直含有悲美的情愫。他擅長用不加粉飾的純粹情色來描述男人、女人、異性亦或同性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感糾葛。

如果說,電影反映人生,那麼關錦鵬的電影便是不斷呈現了現代人在感情中,載浮載沉的人生際遇。從1985年的處女作《女人心》、1986年的《地下情》到1987年的《胭脂扣》,關錦鵬將自己對女性電影的理解推至極致。


原作者(李碧華):


香港文壇大名鼎鼎的專欄作家,中學時代開始給報刊投稿。1986年至今,曾任職記者(人物專訪)、電視編劇及電影策劃,在影視、舞台劇等藝術領域頗有建樹,並由劇作家跨入小說創作,認為寫小說是「先娛己,然後再娛人的享受」。其作品大部份在發表同時拍成電影,影響較大的有《父子情》、《胭脂扣》、《霸王別姬》、《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秦俑》、《川島芳子》、《誘僧》、《青蛇》等,屢獲多種國際獎項,有「奇情才女」之稱。

李碧華認為,人生所追求不外「自由」與「快樂」,作風低調,行蹤神秘,堅持不公開照片、身世、年齡。為回避與讀者見面,她甚至放棄了「香港十大暢銷書獎」。自述最愛、最恨的都是男人。又因為『極度虛榮,無可救藥』,所以希望『不勞而獲,才色兼收,醉生夢死』,遺憾的是『上述願望俱成空想泡影』。

她的小說選材冷僻刁鑽,揭示人物複雜豐富的心靈世界,表達了作者對情的執著追求,並融入歷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意蘊,所以她書中的人物獨具一格,故事別出心裁、瑰奇詭異、雅俗共賞,為她贏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譽。她尤擅長寫帶有血腥味的愛情,一直探討女人、愛情與命運的奇妙關係,大膽質疑蓋棺定論之說,為古今有爭議的女性進行故事新編,展示出新的女性主義觀點,而被文學評論界喻為「新女性主義視角」代表人。

李碧華的小說有豐富的內涵、深刻的主題、渾然天成的技巧,有別於通俗小說,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出現李碧華是個奇跡,可以說,她在純文學和商業寫作之間找到了第三條道路。


資料來源:

http://www.taiwan123.com.tw/song/movie/newmovie01.htm
http://bn.sina.com.cn/movie/2005-12-02/170012739.html 、維基百科
http://www.mymui.com/film-rouge.html (照片亦出自此處)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3-02/17/content_731710.htm
http://www.hkbookcity.com/searchbook2.php?key=author&keyword=李碧華&startnum=1 、http://read.anhuinews.com/system/2006/02/14/001433970.shtml
「超越男性視角:改編自小說的關錦鵬電影」(文‧蕭恒)
http://hqys.ccwb.net/News.aspx?id=1437 、
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20620/200206200001.html
「李碧華的詭異言情小說」(劉登翰作,選自<香港文學史>,香港作家出版社)
「胭脂扣---悼念梅艷芳(1963-2003)」(http://www.stanleyng.net/12012004.htm )

2009/06/24

《英雄本色》影片介紹

資料整理 蕙婷

出品 新藝城/ 監製:徐克 / 導演:吳宇森/ 美術指導:雷志良/ 編劇:吳宇森、陳慶嘉、梁淑華

剪接:金馬
攝影指導:黃永恒
服裝指導:余家安
動作指導:董偉、柯受良
配樂:胡大為
(主題曲『當年情』由顧嘉輝作曲,黃霑作詞,張國榮主唱。)


首映:1986.8.2/ 票房:34,651,324

獲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 (黃永恆 )、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作曲 (顧家輝)等多項提名,最後並獲最佳影片及最佳男主角 (周潤發) 兩項大獎;

獲第23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吳宇森)、最佳男主角 (狄龍)、最佳攝影 (黃永恒)、最佳錄音 (新藝城公司)。

2005年被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電影評論學會選為中國百大電影第二名(為港產片之首)


--------------------------------------------------------------------------------

角色介紹:

宋子豪 (豪哥)(狄龍飾):香港黑社會大哥,以印刷偽鈔為生,為人重情好義。為了弟弟打算退出江湖,卻在最後一次買賣時遭人出賣,父親亦因而被殺,造成兄弟兩人反目成仇。

李馬克 (Mark哥)(周潤發飾):香港黑社會大哥,宋子豪的好兄弟,是個血性男兒,平生最恨被人瞧不起。豪在台灣出事後隻身尋仇,亦因此中鎗而變成殘廢,但他一直忍辱負重地等豪出獄,希望和他再度聯手闖蕩江湖。

宋子杰 (張國榮飾):宋子豪的弟弟,是警隊中的督察,為人衝動單純。本來不知道豪的黑社會身份,對這個哥哥敬愛有佳,知道真相後一度不諒解豪,不願和他相認。

譚成 (李子雄飾):本為豪及Mark的手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個奸險之徒。

Jackie (朱寶意飾):宋子杰的女友,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個性單純迷糊,間接害死自己未來的公公。但她個性善良,一直希望能從中調解,讓子豪和子杰言歸於好。

堅叔 (曾江飾):計程車公司老闆,本身亦曾入獄,因此專收不為社會接受的出獄人士為員工,子豪回港後亦投靠他。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台灣探長 (吳宇森客串演出):負責拘捕豪及偵緝Mark及成等人的案件。

音樂學院評審 (徐克客串):汽車的玻璃被Jackie失手打破。



--------------------------------------------------------------------------------

劇情介紹:

宋子豪和Mark同是黑社會偽鈔集團的核心分子,兩人亦情同手足。子豪為了考上警校的弟弟,決心幹完在台灣的最後一筆買賣後,就退出江湖。然而子豪卻在這次交易中遭手下譚成出賣、被捕入獄,父親亦遭殺害,使弟弟子杰對他恨之入骨;Mark則為子豪赴台灣尋仇,卻不幸中槍成了殘廢,在幫裡的地位一落千丈。
出獄後的子豪一心想改頭換面、重新做人,但他面對的卻是對自己毫不諒解的弟弟、雖成了殘廢卻一心要和他再度共闖天下的Mark、及不擇手段地逼他重出江湖的譚成…


--------------------------------------------------------------------------------

電影詳談:

以黑幫、江湖為主題的電影歷來是香港電影中的強勢類型,不覺間見證了香港電影及社會的熙鬧落寞、滄海桑田。江湖片的發韌,早在六七十年代張徹導演的電影中已隱約可現,那是善惡分明、且陽剛味十足的男性世界。

《英雄本色》最早是1967年由龍剛導演的同名電影。龍剛的版本受六十年代日本的一系列「太陽族」電影(描述暴走族男女自甘墮落的故事)影響,描述爆竊慣匪李卓雄(謝賢)出獄後,決意改過自新,不再涉足江湖,為免影響弟弟李志琛(王偉),而一直隱瞞曾入獄的事。匪幫大佬獨眼龍(石堅)見雄拒絕再入夥,遂利用志琛逼卓雄就範。卓雄堅持不屈,最後為保志琛之清白,獨自承擔一切,再度入獄。


八十年代中期,吳宇森(張徹的得意門生)正值電影生涯停滯不前的困境,在徐克的幫助下,於1986年執導了新版《英雄本色》,由狄龍、周潤發、張國榮主演。新版的主要情節與龍剛版本相同,亦與一般江湖片一樣,是一部宣揚江湖義氣、親情和友情、導人改惡從善的電影,但黑幫兄弟間的情義、仇殺在吳宇森的導演下變得異常凶險,吳宇森亦能把中國傳統情感和當代動作片元素相結合,在硬朗的男性情誼內,注入蕩氣回腸的柔情元素,形成獨樹一幟的浪漫主義英雄風格,據說這是受日本暴力大導深作欣二及黑幫片(yakuza films)大導石井輝男的影響。吳宇森在《英雄本色》內拍攝的唯美鎗戰暴力、描寫的兄弟間的情義和手足情成為日後的經典,形成他往後作品的「暴力美學」風格。

《英雄本色》在香港上映後,曾獲得海外一些電影專家及媒體的廣泛讚譽,亦被認爲是與同時期(指1980年代)的好萊塢優秀動作片齊名的一部十分優秀的香港電影。它不但打破當年電影最高票房紀錄,亦開創香港八十年代黑社會英雄片的先河,及由成家班功夫喜劇主導八十年代香港影壇的局面,影響了往後香港一系列英雄電影的發展。此外,這部片亦讓當時面臨事業瓶頸的周潤發和吳宇森大紅大紫,吳宇森因此片而奠定其電影風格與地位,周潤發亦由「票房毒藥」轉為電影巨星,小馬哥穿著風衣的經典形象在多年後仍為人所模仿。順帶一提,片中Mark為替子豪報仇,以雙鎗獨闖「楓林閣」火併的慢鏡頭,是吳宇森電影的最經典場面之一。

由於《英雄本色I》的空前成功,其後又接連拍了兩部續集《英雄本色II》及《英雄本色III》,俱由周潤發任主角。其中,II 仍由吳宇森執導,III 則因吳宇森轉往好萊塢發展,而改由《英雄本色》I 及II 的監製徐克執導,票房都相當不錯,但論成就則與《英雄本色》相去甚遠。

而《英雄本色》在海外,如日韓,亦都掀起過一陣熱潮。由於此片於日本上映時譯名為《男たちの挽歌》,此後在日上映的港產江湖片便多冠以「xxxx挽歌」之名,可見此片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



--------------------------------------------------------------------------------

補充介紹:

導演(吳宇森):


生於1948年9月22日的吳宇森,自小便迷上電影。年輕時的他愛上了《刺客列傳》,崇尚「士為知己者死」的浪漫犧牲精神,他也喜歡看存在主義書藉,認為做人要「存在而不失去自我」。他還有其他的鍾愛:繪畫、音樂、五六十年代歌舞片等,這一切塑造成今日這個崇尚俠客精神、注重藝術美感的吳宇森——反映在他的電影中,便成為捨身取義、肝膽相照的浪漫情懷,以及充滿音樂感、如詩如歌的浪漫動作場面,博得了「動作美學大師」的美譽。

吳宇森在香港拍了26部電影,以《喋血雙雄》獲第九屆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3年往好萊塢執導的第一部西片《終極標靶》即引起轟動,使帶有東方色彩的武打動作風格與西方的暴力初次結合,融入美國片的主流。新鮮感十足的《斷箭》(Broken Arrow)與《變臉》(Face Off)奠定了他在美國華人導演「一哥」的地位。《變臉》裏大量摻入寫實元素,並將危急時刻人類共通的本質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1995年,吳宇森被美國多文化電影協會授予「多面手大獎」。’98年又獲香港導演學會授予「終身成就大獎」。目前,他正在澳洲執導《碟中諜續集》。

男主角(狄龍):


因成功扮演《英雄本色》中的豪哥一角,而獲第2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殊榮的狄龍,是香港著名動作片巨星。他自小習武,22歲入電影圈,在一系列古裝動作片中擔任男主角。1973年,他在《刺馬》裡飾演反派人物馬新貽,獲第11屆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同時榮獲第19屆亞洲影展「表現突出性格」的男演員獎。以後,他又因主演《冷血十三鷹》獲第25屆亞洲影展演技最突出的男主角獎。

除演大俠外,他的「文戲」表現也很出色,例如他在《辛亥雙十》中扮演的共進會領導人鄧玉麟、《傾國傾城》中扮演的憂國憂民、主張改革卻受制於慈禧的光緒皇帝等。近幾年,狄龍仍時常在幕前演出,在無線劇集《新包青天》裡飾包公、《廉政行動》中扮演廉署調查員等人物形象。


參考資料:

Wikipedia(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9%9B%84%E6%9C%AC%E8%89%B2 )http://hk.movies.yahoo.com/040605/173/10roe.html
電影雙周刊—Home Entertainment DVD
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read.php?170 (文中照片亦源於此部落格)
http://www.geocities.com/hkmovies168/abettertomorrowi.htm
http://suntao.diy.myrice.com/filmmaster/johnwoo/abettertommorow.htm

異度空間太嚇人

chiahua 發表於: 星期三 十一月 08, 2006 12:44 am 促膝長談討論區

The refined Leslie
in the 21st century



記者蔣慧芬/台北報導

來源:ETtoday
http://news.pchome.com.tw/entertainment/ettoday/20021223/index-20021223164923800949.html


在今年金馬獎大放光芒的林嘉欣,23日下午與導演羅志良,一起抵台為電影《異度空間》展開2天的宣傳。林嘉欣說,能與張國榮合作是件幸福的事,只是導演把氣氛弄得太恐怖,讓她拍完了片還無法抽離,回到飯店就哭了起來!

在《異度空間》片中,林嘉欣飾演一個自稱見鬼、實際上卻有精神病的獨居女孩,而張國榮則是她的心理醫生。私底下的林嘉欣,15歲就一個人住在外地,她以前從來不敢看鬼片,就是因為怕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會害怕,沒想到這次拍了《異度空間》,才終於體會到恐懼的滋味。

林嘉欣說,導演羅志良很會營造氣氛,拍片現場的房子佈置得很陰森,讓人一走進去就不寒而慄,而片中出現的女鬼,也都是出其不意地出現,所以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她一直覺得很緊張。所以導演羅志良說,林嘉欣演得真的很好,因為她不必裝,就是一副備受驚嚇的模樣。

就是因為太害怕了,讓林嘉欣拍完了戲,還無法完全從角色中抽離,在香港回到飯店,還嚇得哭了起來,直到打電話到加拿大給爸爸,才覺得自己真的已經離開拍片現場。而且還好接下來就與謝霆鋒拍了一部喜劇《戀愛行星》,才讓嘉欣很快就忘了害怕的感覺。

而第一次與張國榮合作,林嘉欣坦承剛開始時真的很緊張,尤其她與張國榮第一次見面時,張國榮還臨時起意要林嘉欣與他排一場戲,不過,林嘉欣說,張國榮真的是一個很專業、也很有耐心的演員,他不會刁難新人,而且還會不斷給對方表現的機會,讓她學到很多東西。

尤其兩人在片中飾演一對情侶,張國榮常會給她浪漫的驚喜,林嘉欣形容,張國榮真的很會放電,無論是擁抱或親吻,都讓林嘉欣毫無招架之力。林嘉欣說,「當哥哥親我的臉頰時,我真的整個人都軟掉了呢!」

因為一連在金馬獎與香港金像獎中獲獎,林嘉欣的戲約不斷,1月份她將擔任香港電台「中文金曲獎」的嘉賓,然後就要到大陸與劉燁合拍《Floating Landscape》,而 3月還將拍喜劇片《八個單身一個家》,為了這兩部片,看起來已經清瘦不少的林嘉欣還要減肥,她說:「至少還得瘦個3磅才可以!」

香港影評學會主辦的《異度空間》座談會

煙火 發表於: 星期日 十二月 07, 2008 5:39 am 促膝長談討論區

香港影評學會主辦的《異度空間》座談會

出處:香港電影評論協會網站:http://filmcritics.org.hk/big5/index.php

CIA三面睇放映後座談會
日期
2002年4月28日

地點
藝術中心林百欣影院

影片
《異度空間》


講者
影評人:林錦波 (林)、趙嘉薇 (趙)

嘉賓
導演:羅志良 (羅)、觀眾 (觀)

精華撮要

羅:
在原先的構思是沒有鬼的,因為很大的原因是我不相信有鬼,我相信如果自己不信有鬼,就拍不到一部有鬼的戲。幾年前有個編劇,她寫了一個大概四十五分鐘的劇本,是關於一個女人,在家中疑神疑鬼的戲,這個情況是大多數獨居的人的感覺,而我亦是獨居,我有那種感覺,就是半夜三點鐘,突然外出有人清理垃圾,你會想究竟是清理垃圾還是"其他甚麼"呢? 因為我是很晚才睡的人,我在半夜四點鐘還未睡,你明知是假的,但你會有個興趣就是我應否行近大門,打開防盜眼,究竟是甚麼呢? 原先我希望是一個相當簡單的構思,就是獨居的人,可能會有如此的經驗,再推而廣之,大家就會問,為何通常是獨居的人才有呢? 因為獨居的人,通常沒有朋友,沒有很多與人溝通的東西,你就會疑神疑鬼。至於空間感的問題,是自己由年少時至長大,去到一些地方,未必是黑漆漆,但只要是很大,大到沒有盡頭,我會驚慌,不知是不是驚鬼,但我就是不信有鬼。

我以前做暑期工,我就做個護衛員,是要巡商場,那個商場當年有一層是空置的,當你發覺要半夜三點鐘去巡商場,我終於知道所有玻璃都會冷縮熱脹,你入到商場,玻璃是會"霹靂拍勒"的響;我也對自己說,若果有人叫我,我會否回頭? 我發覺是不應該回頭。同時簽簿的地方,我始終不明白為何要走到角落,打開抽屜,然後才簽到,我時常覺得有日打開抽屜時,會有個頭跌出來。

起初想做的其實是這樣,但到中期,我想是我自己個人的問題;我覺得自己前半段是做這樣的,但是經過很多不同的轉折之後,很多東西有所改變,可能是因為我不太相信那樣東西,所以有很多地方不大協調。

座談紀錄

登:
歡迎大家蒞臨CIA 三面睇的《異度空間》放映會,今天我們很高興導演羅志良能參予這個座談會。在我的最右邊的是本會的資深影評人林錦波,跟著是羅志良導演,然後是本會另一位資深會員趙嘉薇小姐,而我是登徒。

我從一個影評人的角度,想問一問羅志良,曾看過一些訪問,亦提到其實這部戲的難度在於沒有鬼,而大部份是兩間屋拍完整個故事,亦花了心思令到同一間屋的空間大為不同;先問"沒有鬼"的問題,這個設計是如何構思? 而拍攝的時候,是否真的希望一隻鬼也沒有,還是箇中有些曲折的情況,可以與我們分享?

羅:
歡在原先的構思是沒有鬼的,因為很大的原因是我不相信有鬼,我相信如果自己不信有鬼,就拍不到一部有鬼的戲。幾年前有個編劇,她寫了一個大概四十五分鐘的劇本,是關於一個女人,在家中疑神疑鬼的戲,這個情況是大多數獨居 的人的感覺,而我亦是獨居,我有那種感覺,就是半夜三點鐘,突然外出有人清理垃圾,你會想究竟是清理垃圾還是"其他甚麼"呢? 因為我是很晚才睡的人,我在半夜四點鐘還未睡,你明知是假的,但你會有個興趣就是我應否行近大門,打開防盜眼,究竟是甚麼呢? 那你就會驚恐,若果打開防盜眼,而沒有垃圾婆,你又會不會驚呢? 原先我希望是一個相當簡單的構思,就是獨居的人,可能會有如此的經驗,再推而廣之,大家就會問,為何通常是獨居的人才有呢? 因為獨居的人,通常沒有朋友,沒有很多與人溝通的東西,你就會疑神疑鬼。至於空間感的問題,是自己由年少時至長大,去到一些地方,未必是黑漆漆,但只要是很大,大到沒有盡頭,我會驚慌,不知是不是驚鬼,但我就是不信有鬼。

我以前做暑期工,我就做個護衛員,是要巡商場,那個商場當年有一層是空置的,當你發覺要半夜三點鐘去巡商場,我終於知道所有玻璃都會冷縮熱脹,你入到商場,玻璃是會"霹靂拍勒"的響;我也對自己說,若果有人叫我,我會否回頭? 我發覺是不應該回頭。同時簽簿的地方,我始終不明白為何要走到角落,打開抽屜,然後才簽到,我時常覺得有日打開抽屜時,會有個頭跌出來。

起初想做的其實是這樣,但到中期,我想是我自己個人的問題;我覺得自己前半段是做這樣的,但是經過很多不同的轉折之後,很多東西有所改變,可能是因為我不太相信那樣東西,所以有很多地方不大協調。

登:
歡你剛才提出的問題,很多影評人亦提到的那部戲的前半段與後半段是兩個故事,甚至是兩種Tone,去到後半部,變成了一個愛情重傷的故事作結。有很多訪問亦問過你,是你的Contribution,還是有其他人的Contribution。現在這部戲已經上畫,你再以平常心去看,有甚麼看法?

羅:
歡我當初有人跟我說過,你的想法太偏,於是有一日,我去做一些東西,未必一定是我盡信的,我覺得人沒有全部東西是自己的,我嘗試去相信其他人說的東西,嘗試去跟他的某些方向走;這未必是那件事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未有足夠時間,令我自己去相信,後半段是我明白的東西,明白的意思是,我明白那件事,但未令我轉到最後,是繼續走回我當初想要的東西。這是我個人的問題,因為當初我相信,或者說我嘗試令自己去信這件事,然後我嘗試去做這件事的時候,我越走就越覺得,原來我不相信。這個是我今次的經驗,去到事後,我去到現場,我有權去質問自己,為何要這樣? 對我而言,我覺得這個是很大的問題,我中段曾經出了亂子,我那時想不是這樣,我當我嘗試做我自己想做的東西,但又是否可行?

登:
歡不如我直接問,監製爾冬陞的參予去到甚麼程度? 你剛才也很坦白,說得很委屈圪

羅:
歡我覺得不是委屈,依心直說,我與他的關係是有不同的,因為始終他是第一個讓我有機會寫劇本的人,他是第一個讓我做導演的人,所以我與他的關係,不是一個正常的導演與監製的關係,這個我直至如今也覺得很奇怪的,有時會爭吵不休,差一些就會拍檯說不拍了。但有時我又會覺得他有些提議是對的,我承認他有些東西是我沒有的。可是在今次我覺得,我實在不可能去代入他的世界,我不可以將我的世界融入他的世界,因為我覺得最大的矛盾是,我不相信愛情是如此具傷害性的,簡單而言,我不覺得仇恨是要延續下去,如此令我覺得很難去控制後半段,但我就算不相信,那可否用技巧補救,我得到的經驗是,技巧好像令到整部戲都沒有問題,但仍騙不到人。

登:
我想問一問林錦波,從一個影評人的角度,我們之前亦討論了《異度空間》不少的perspective,你的意見又如何?

林:
導演亦說過,上半部與下半部是很不同,但我的感覺是你舖排上半部,是為了說下半部,但很奇怪,你也可以將上半部與下半部銜接,可能真是技術補救。我第一次聽你說故事的來源時,我發覺這很好,因為我認識一個精神科醫生,我曾經問他關於這部戲,他就說很多地方也不對,特別是愛情方面;反而你說到一個人住而產生幻覺,這種情況在精神病的例子,的確是發生過,也是很常見的情況,所以影片的上半部,我是拍爛手掌,我很喜歡上半部,但下半部就的確是有問題的,但我又覺得你好像是舖排下半部,我就有點奇怪。

羅:
就算我原先最早的方向,其實也是舖排的。因為起初的構思,是由林嘉欣的寂寞,然後去到張國榮的寂寞,就是這樣簡單;寂寞其實不一定與愛情有關,但亦有權牽涉愛情,其實當初只不過是互相幫助,最原初想的說當張國榮認識林嘉欣,然後越來越幫忙林嘉欣,他會有些奇怪的事情出現,終於發現他比林嘉欣更加寂寞,這是引發他開始見到奇怪事情的原因,當然他的背後有以前的事情,但那件事與現在是有不同,我們原先構思以前的事,是說在張國榮五、六歲時,涉及一些貼身的事情,那就是大家五、六歲的時候,起碼我們那一代是這樣,一定會去過墳場玩,大家互相嚇人,而就是這樣,他去扮鬼,嚇死一個小孩,在那個時候,他是發現自己暈倒了,然後他忘記了一切,他家人再不跟他說這件事。

若果你說牽涉這個問題,我也問過精神科,精神科認為這也可能發生的,同時家人通常也不讓他知道;我們也問過,若果在這個情況,我可不可以任精神科醫生,那個精神科醫生答了一句:正常而言是可以的,因為沒有人會調查你的家事,然後他還說了一句,都很合理的,通常是有問題的人,才會去讀精神科。醫生通常一定會有原因去做醫生,通常是家人,或者是朋友患病而救不來,然後才立志做醫生,去拯救世人。而精神科醫生大多數本身都可能有點問題,這是個別精神科醫生跟我說的話。

可以說以前舖敘的方法與現在的舖敘方法是沒有分別的,都是在說張國榮的事,惟一的分別是,我最初的構思是林嘉欣幫助張國榮,而現在的結局是林嘉欣沒有辦法幫助張國榮。

登:
想問一問Edith,這部戲佔了很重的愛情線,你又覺得如何?

趙:
其實反而不理有沒有愛情線,而是起初看張國榮的形象和他與林嘉欣的溝通,都用一個權威的形象和專家的口吻去舖敘兩人的關係,我覺得很不自在。但去到有個Twist,發現張國榮也有自己的問題,兩人的關係也開始有變化,誠如剛才羅導演說過,原先是寫林嘉欣最後會幫助張國榮,是兩人互助幫助,不論說是不是愛情,那兩人的關係會比較自然及舒服。但現在變成是張國榮要親身處理自己的問題,又反而令我想到影片由頭至尾,每個人其實都是獨處,即自己一個人住、在某程度上很自閉,但其實張國榮最後又可以處理到自己的問題,又看到一些人本身正面的力量,但雖然,這又未必是羅導演原先要的東西。

登:
若然你這樣說,你是指出這兩個題旨本身是矛盾的,如果一個人獨處是寂寞,而最後又可以自己處理問題,是相互矛盾的。

趙:
但亦可以相互補足,我看到的是人是有兩面的。

登:
大家有沒有問題?

林:
不如我問吧,若果我是站在一個劇情的角度去看,我覺得這部片最大的問題是你不相信鬼,若果本片你是相信鬼,並不一定要說相信,而是你的確是疑神疑鬼,我覺得這個結局在這個類型而言是可行的、或者成功的。

羅:
我不覺得信與不信有鬼,是最大的要點,因為其實最後你說有沒有鬼,若果你信有鬼,你入場就會當這部戲是鬼片,你不信有鬼,我怎樣拍你也當是沒有鬼。我記得當初我第一個想法是,我不是在拍是否有鬼,你說的矛盾不是我信不信有鬼,而是我要拍有鬼。

林:
我覺得影片的宏旨是你在說世界上是沒有鬼,這個宏旨是很明顯的。

羅:
有些東西是自己想得太美好,今次的教訓是你想到的未必做到。我當初接納這個結局的時候,我對自己說,若果最後沒有奇蹟出現,那件事是不會完結的。

這不可以責怪公司,亦不可以責怪任何人,因為當初我自己去接受這個製作的規範。我發覺原來我做不到我原先的構思的時候,原來我自己真的不信,原來我不相信,是我去不到那個位,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問題。當然你說信不信鬼,可能是會有影響,但我覺得那個不只影響後半段,也會影響前半段,若果是這樣,我前半段不會這樣拍。

其實故事裡的女人,某程度是原本這個編劇,當初寫了四十五分鐘的劇本,是根據她的朋友的真人真事去寫,我們突然發覺身邊越來越多這些人,這個朋友住在尖沙咀,在對面的樓房突然有人看她,她會聽到有人跟她說,你為甚麼每晚都看這個節目,我們站在朋友的立場,應該說她是有鬼還是有精神病;她說是有鬼,但大家就說,你去到這個程度,是不是要去看醫生呢? 我們知道其實很多人害怕去看精神科醫生,然後這個女人越來越好轉,當然她不是看精神科,她是看中醫推拿。

林:
分別可能不太大。

羅:
是的。中醫推拿也做精神科醫生的。但西藥也是有用的。

林:
我的理解是,我可能會有錯,精神出現問題其實是因為你身體的機能失調,西醫及中醫都可以調理。

觀眾1:
我想問一問影片中女鬼的造型,前半段拍得真好,而鬼好像較為恐怖,後半段的鬼可能出現得太多,同時那些鬼的造型是否你設計的?

羅:
是的。

觀眾1:
那是不是前半段比較有心思,後半段沒有心思?

羅:
那不是。我也覺得很奇怪,因為公映之後有很多人跟我說,鬼的造型像貞子。我記得由第一次開始,我們決定不要貞子的造型,我首先想那些形象我會驚,就是穿校服的人。由最初開始,我也說過我不是拍鬼片,所以我想拍得很"光猛",然後見到鬼,但我做不到。我想未必是化妝的問題,而是整個做法的問題,你可以是前半段因為見得少,而在後半段的最大問題,是我不當它是驚慄片去拍。若果我要當它是驚慄片去拍,我會再遷就,也會用另一些方法去做,但我覺得這是決策上的錯誤。可是我覺得很奇怪,為甚麼很多人會覺得像貞子,不知道貞子是否太深入民心了,只要穿白色衣服的都是貞子。我們研討的時候,都在想那隻鬼究竟穿甚麼衣服,中國人通常是穿紅色衣服,但穿紅色衣服,別人就會說你抄襲,我們是中國人,那一定要拍中國鬼 ,況且影片前半段也說過,那些鬼是你看過才有的。大家最後覺得就簡簡單單吧,就要校服,同時如果拍年代限定的戲,校服是最便宜的。

觀眾2:
我沒有看電視及看報紙,我知道有這部戲,完全是因為海底隧道的廣告板,這個廣告給我很強烈的訊息,就是這部戲是鬼故事,但戲名又不是鬼片。我看完這部戲的感受,是覺得這是很可惜的,為何我會在起初以為這是一部鬼片,但我又很喜歡你的故事,很喜歡你以不是鬼片的角度去拍這部戲,所以我對後半段也不太滿意,我想問你關於宣傳及其效果的意見。

羅:
我個人覺得,我放棄了一些東西,例如戲名,由起初我就不喜歡《異度空間》這個戲名,但我想不到一個更好的戲名。入行之後,有人跟我說,當你沒有一個更好的,不要說人家的不好,這是對的。那你說是不是當一部鬼片去宣傳,我覺得是應該當一部鬼片去宣傳,宣傳上是沒有錯誤。我只覺得是後半段,自己拍得不好。

登:
現今香港的鬼片與驚慄片的分野,一直都不太清晰,很多人都覺得鬼片是驚慄片,在外國鬼片、恐怖片是horror,與驚慄片是不同的form,而香港只有鬼片是市場上的定位清晰,而亦有一群追捧鬼片的觀眾,反而港產的驚慄片,這個觀眾群就不太清晰,亦相信人數也不多,這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又如何? 如果你不要鬼片,而要驚慄片,其實這是更小的市場。

羅:
我當初沒有考慮這個問題,我想當初可以說服老闆,去投資這部電影,是大家相信,只要認真去拍一部驚慄片或鬼片,應該會有市場,這是大家的經驗所得。而純粹說票房的收入,原來現在所謂的大檔,好像已經消失,是很奇怪的,電影圈的人會質疑,大檔是不是一個好檔,原來在香港,一個大檔是在暑假,另一個大檔是新年。大家也很清楚,《2002》在聖誕上映,卻只收七百多萬,你就知道聖誕不是大檔。如果《2002》第一周,星期六的兩點有十萬,如果以前的計法,該片起碼有九十萬,但是當日的五點半、七點半及九點半是上映Harry Potter,為何一部可以有九十萬的戲,為何要有三場上映Harry Potter,但有人告訴你,Harry Potter的票房更好,那就會發覺,除了那兩個真正大檔之外,其餘的大檔也未必有著數,如果純粹以票房計,現在通常賣錢的是閒檔。

觀眾3:
其實剛才的影評人很dominate,將這部影片分成前半部及後半部,可是我並不如此認為,而我之前又沒有看報,也不知道影評人如何評論。其實我覺得如果劇本的結構,在上半部是集中在林嘉欣的故事,之後再寫張國榮的另一面,這是可以的。只是去到見鬼之後,他的樣子很驚慌,我開始覺得不太舒服;即是說,他不像會那麼驚恐,而驚到擁著部電腦去打字,可能你想回應林嘉欣之前去打字,而去到走廊用電腦打字的時候,我會覺得有點像Caligari一樣,會將前半段的戲反轉過來,全部之前的橋段,是張國榮自己的想像,我那一刻覺得張國榮由始至終都是個病人。其實去到那一場,我也覺得很得意,我不覺得後半段明顯的改變是有問題,但是若果之前的愛情線舖敘更多,可能是好的,即是說前半段雖然很順暢,我就覺得張國榮對林嘉欣是軟化一點,後半段不會有那麼多問題。可能那隻鬼出現得太多,反而有反效果,原本我也相信,但她出現得太多,我反而不怕了,可能又是因為你剛才的原因,就是拍得太光,在車內的鏡頭已經足夠,但之後她還不癒G出現,已經不令人信服,可以令到張國榮那麼感動。

羅:
我絕對認同你的看法。

觀眾3:
我想問張國榮有多少input?他作為一個演員,有沒有多一些影響?

羅:
今次是有的。

登:
他是如何工作的呢?

羅:
今次有點奇怪,以前我是有full script 才跟他談,但今次我也說過,我有前半段的四十五分鐘,還欠四十五分鐘,他是有將自己想過的醫生說出來,例如他夢遊,因為他小時候有夢遊,當日我覺得可行,是因為他相信,他亦做過。另外就是由起初我就不相信這個男人,今次我覺得我給予他很多空間,讓他自己發揮,結果是有點出岔子,不是他的演技有問題,而是整體有問題,我覺得他的情緒不連貫,是我不清楚他這個角色的問題。

你問跟他怎樣合作? 因為我跟他合作得很多,而跟他合作不難,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他與林嘉欣在廳裡,那隻鬼的出現是奇怪的,我記得跟他說,我要全改,我想改成當所有回憶之後,張國榮看到的只是個影,然後林嘉欣阻止他去看,隨後林嘉欣變成那個女人,接著他推跌林嘉欣。那時我揀的場景,是因為有水池在外面,而林嘉欣就跌到水裡,林嘉欣是差點死去;我起初談到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這個人有一個原因,要離開這個家,因為他知道若果他不離開這個家,他會殺死林嘉欣。最後我都是想走這個方向,就是他知道自己有很大的問題,他不知道這是鬼還是甚麼,但他知道他跟這個女人在一起,他會殺了她,那他才會走。當然我有以上的構思的時候,我記得有人反對,我當時亦覺得自己很累,我在能力上,我未能堅持,這是我的責任。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有個好朋友說張國榮上街之後失控,那是當然的,因為導演本身都已經失控,你怎能要求演員及其他人不失控。這是個有趣的經驗。我在上一次拍《鎗王》,雖然他做不到我要的結局,但我仍然知道,正在發生甚麼事,我知道那兩個主角是同一個人,我知道我是反英雄,但只牽涉製作的問題,並沒有離開主位。可是今次我最後發覺我失了主位,這是令我自己控制不了後半段的問題,若果我可以清晰一點,就算是現在這個結局,其實由一條線轉到第二條線,這是結構,轉得好與否,並不是他寫得好與否,而是因為轉變成兩個tone。大家如果留意到,其實前半段的角色沒有太多對話,後半段那些人突然說很多東西,這就是大家突然轉變成另一部戲的問題。這是香港的導演、監製、出品人都不相信一部驚慄片是可以拍成電影。我起初其實想拍一部純粹的驚慄片,當然我亦做不到。我記得我看《目露凶光》的時候,前半段是很好看,但為何後半段變成了警匪片。《等著你回來》的前半段又是很好看,但他又是拍了二份一,跟著後半段變成了另一部片。我對自己說,千萬不要這樣,但原來大家都不敢去試。

登:
我想問本片的卡士,在這個情況而言,那些side cast是很重要,因為除了兩個人的世界之外,其他人是一些外力,令到這個故事有多些momentum。有幾個角色是很特別的,包括李子雄飾演的醫生兼好同學、徐少強的角色及林嘉欣住所樓上的住客,其實影片就算沒有這些人,仍可以用這個form去說故事,但你仍選擇起用這些side cast。 特別是徐少強,令我聯想到《瘋劫》,一個滿身罪孽的角色在這部很恐怖的驚慄片,同時現在片中的李子雄其實作用不大,可否說說你在設計上的看法?

羅:
在最早的時候,編劇已經設定了七樓的男人及徐少強的角色,我也比較喜歡這兩個角色。我不是說李子雄演得不好,他現在是演得很好,但由起初,我就知道他的發揮是不多的,因為他與故事,有一個地方是不吻合的,就是他沒有問題,因為原先的設計是這部片的每一個角色都有問題。我以前住在村屋,是可以聽到樓上說甚麼,我覺得或多或少,人是有偷窺及偷聽的興趣。而樓上的男人之所以有興趣去偷聽或嚇人,其實因為他寂寞,由始至終,我不覺得他是一個簡單的人,他與林嘉欣是一樣。原先不是張國榮去罵樓上的男人,而是張國榮幫助林嘉欣之後,開始發覺她見不到鬼的時候,當樓上的男人去嚇她,她是去樓上跟那男人說,你出來,我不怕你,她終於肯面對這是人還是鬼,然後樓上的男人打開門說,這不是我說的,當然其實所有人都知道是他說的,但林嘉欣將以前張國榮送給她的巧克力,再給了那男人,然後跟他說,若果以後你想找人聊天,你繼續說吧。林嘉欣是將張國榮給她的,她再給另一個人,這是一直轉開去的。我們拍一部孤獨的電影去提倡孤獨,是很有問題的,大家覺得人是不應孤獨,而是每一個人都有另一個朋友,在這座大樓住的人,全都成為朋友。

至於徐少強的角色,這男人是真的想見鬼,因為他愛他的妻兒,他很想見他們,現在的處理似乎是少了這些設計,我當日實在不應放棄這條線,因為他知道林嘉欣見鬼的時候,他曾經問過林嘉欣,他怎樣可以見鬼,又若果她真是見到的時候,真的轉告他們怎樣找到我,完全是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的時候,很希望見到他們,其實有沒有鬼不重要,見鬼不一定會驚,若果你愛他,你怕甚麼。原本的圓圈是要靠徐少強的,而張國榮為何會驚鬼,是因為他做錯事,但是現在徐少強的線索又少了。

而李子雄的設計,我是最陌生的,因為那部份,最後不是我寫的,我沒有對他有很深入的想法,他只是幫助張國榮。當然周嘉玲的角色,是比現在更多,她有另一個作用,她是令林嘉欣開始,變成一個不是寂寞的人。我是放棄了某些side cast。

趙:
你剛才曾說過,在某個處境,張國榮當了林嘉欣是他從前的女朋友;那麼在起初穿校服的女孩出場,我以為是林嘉欣年少時的樣子,這個是否刻意令觀眾混淆?

羅:
是的。

趙:
那是否是張國榮一直過不了愛情重傷的關口?

羅:
若果根據現在的故事,我是設定他在那件事後,從來未拍過拖,一個人孤獨生活了二十年,他的問題不是今天才發生。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是這樣想? 但當他真真正正去接受一個人的時候,原來有人在你家中,就知道你有問題而已。我會很接受張國榮一直都有事,他怎會因為林嘉欣的事才勾起一切的事?他是二十年來也有事。而林嘉欣的事,並不是因為張國榮醫治她,而引發他見鬼,而是因為女人終於住在他的家。我沒有可能說張國榮是因為林嘉欣影響,而勾起從前的事,因為這不合理,除非那是件大事,只有一個可能是,他一直都有問題。很多人可能都有些一直不透露的事情,這是我的經驗,我記得有個朋友,當他的一個親人離開的時候,大家也以為沒有事,原來他可以五、六年以來,這件事是從來沒有忘記過,但每次你提這件事,他會哭得很厲害。我相信有些事情,是不離開就是不離開,但若果依照原先的構思,我覺得不應該要這些事情,帶去下一世,所以有這個結局。我當日接受這個結局,是只有一個方向去處理,他一定要解決到那件事,若果解決不了這件事,這部戲是不應該拍,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登:
你的監製認為這件事能否解決?

羅:
是互相傷害得來的解決,不是平和的解決。

登:
不是釋放?

羅:
我覺得不是釋放,仍有怨恨。這是最大的分別。我不接受這件事是要用怨恨去解決。他以前的構思是,他會勾起這個女孩做錯的事情,在我的立場就是這件事不是誰對誰錯,因為人生一定有做對或做錯,而是你怎去面對那件事,那件事是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你有權終生都不快樂去過,但亦有權去正面面對,我是做錯了,那又怎樣,是不是每天都要懲罰自己? 這不是欺騙自己,有些事情是要自己面對,那世界就會不同,這是我的經驗。

登:
我補充一句,其實爾冬陛監製的電影,之前有《我愛你》,也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但似乎《我愛你》也不是他覺得滿意或成功的電影,甚至假手另一個導演,都拍不到他的故事。今次其實都是他心目中的故事,那麼可以貼近他理想的原型嗎? 若果仍是未如理想,那下一部他監製的電影,再會出現這隻鬼?

羅:
很難回答,但我覺得是會的。每個導演都有情意結,王家衛的情意結是互相傷害,這沒甚麼問題。

觀眾4:
在這個討論會,我覺得導演的遺憾,還多於我們看這部戲。其實我們看這部戲,並不如你所說,有那麼多遺憾。很多觀眾也覺得這部戲是有誠意的,也很好看。

羅:
若果不如此,我不知道自己之後怎樣做,那不是遺憾,而是我要清楚,我不可以"企兩邊",原來走中間是最危險,亦不會work。今次的討論會不只你們去發問,而是我去反思,不是反思票房,因為我不能控制票房,而是我知道我不相信的,就不應該去拍。

乍洩的春光 其實是無奈--我看春光乍洩

lyo1014 發表於: 星期日 十一月 05, 2006 8:52 pm 促膝長談討論區

這部電影是哥哥出演的三部王家衛電影中,我最晚看的一部。三部中,只有「東邪西毒」是一看就懂、一看就喜歡;「春光乍洩」則和「阿飛正傳」一樣,都是第一次看時,情節都懂了,就是不懂片子想表達什麼。一直到看了許多影評對畫面、對一些象徵物品的分析,才有較為通盤的了解;把先前剛看完電影時,心頭那股自己也說不上來的愁緒釐清。之所以說愁緒,是因為王家衛的片子很重氛圍,講的是一種心情;很有美感,卻是一種揉合深深失落與疏離、錯過的美感,讓人看後不勝欷歔。

總的來說,這篇心得是我看過影評(尤以「的灰」那篇對我影響最大,認同感也最深),以及第二遍「春光乍洩」後的感想。

開頭那段具爭議性的激情戲,我接受度蠻大的,因為我覺得惜鏡如金的王家衛採用這一段,必定有他的用意,不只是製造賣點與話題這麼簡單。國外網友討論時說,或許這一幕是要讓觀眾了解他們同志的身份,並從他們的上下位置看出誰是這段關係中的「主權者」,我頗認同這個說法。當然有趣的是,之後觀眾就會發現,實際上的主權者是看似弱小的何寶榮。

我看過的同志電影不多,但據我所知,有激情戲的不在少數,演員也不見得就是同志,因此我並不覺得梁朝偉犧牲特別大,我反而在意哥哥。因為接演這部片,等同把自己的性向放大到螢幕上讓觀眾審視;觀眾在了解他的背景下,亦很難跳脫既定印象來看他的演出。記得我弟弟在我第一次看這部片時路過,正好看到這段激情戲,當時他問我:「梁朝偉是同志嗎?」在我回答「不是」後,他露出既佩服又同情的表情說:「那他不是犧牲很大嗎?」當時我沒多說什麼,其實心裡好難過,抱持此種想法者想必不在少數。當初決定最佳男主角提名還是得獎人選時,就有評委以「同性戀演好同性戀是正常的」為出發點來看哥哥的演出,但這種說法實在欠缺根據,流於偏見。如同異性戀者有千百種個性,同性戀者亦如是,何寶榮並不等同張國榮,要演好這個角色,仍需要演員下工夫去揣摩。張叔平就說過,哥哥私下其實比較像黎耀輝,都是生活井然有序、很有人生規劃的類型,因此哥哥曾為如何表現這個角色傷了不少腦筋、下過不少工夫。只因性向而將演員下過的一切苦工一筆勾銷,未免太不公平。

言歸正傳,第一次看這部片時,我的感想其實跟一般大眾比較類似,都比較同情黎耀輝,而對何寶榮反感。那時我對何寶榮的任性不置可否,看他手傷一好就跟黎耀輝翻牌而去,完全不顧黎一直以來的付出,覺得他根本是在利用黎。因此後來何寶榮租回黎耀輝住過的公寓,努力打掃並排好菸時,我看了還想:「現在才想補償,已經來不及了吧」;但看過「的灰」的影評後重看此片,感覺卻又整個不同了。基本上,這是個無關異性戀還是同性戀的愛情故事,它著重的只是凡人皆有的、面對愛情時的無奈心情。正如IMDB上的網友所說,這部片是「在表達一個悲傷卻不可避免的愛情失落的過程」。片中黎耀輝與何寶榮這對情侶雖然相愛,卻因彼此個性的差異,而導致嫉妒、猜忌與爭吵,終致分道揚鑣、各走各路。

電影沒演出兩人之前不斷分合的過程,不知道何寶榮每一次的心態是不是都跟片中這次一樣認真,但從開頭可以推知,之前的分開大都是何寶榮的任性與易倦使然。黎耀輝說何寶榮的「重頭來過」可以有兩種意思,至於意思為何就沒細說,據我自己猜測,或許第一種是「暫找避風港」,另一種則是「就此廝守」。何寶榮電影中指的應是後一種意思,因此,兩人最終的分開更顯悲哀。

這部片有一大段是黑白,王家衛說畫面的黑白與否是隨黎耀輝的心情轉變的,因此與何寶榮分開那段過去,對他而言就是黑白的。只是,市面上找得到的DVD版本,字幕都是內嵌型的,既小又白,畫面黑白時更難看懂,對不懂粵語的我而言實在吃力。但我仍深感慶幸,即便是台灣代理版本亦選用粵語發音而非國語配音,因為何寶榮的「聲音表情」有時比肢體語言更能表現出他的個性及感情,若是國語配音,就完全走調了。

話說回來,我真的好喜歡片中兩人甜蜜的片段。喜歡他們一個默默付出照顧對方,一個任性撒嬌地接受對方照顧,那種互補的關係。王家衛把這些片段處理得極好,從精簡的幾個鏡頭、幾句對話,就充份表現出兩人的親密感。(當然,兩位演員極為自然的演出也是一大功臣)

令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幕:一是何寶榮跑去沙發和黎耀輝同睡時,黎耀輝問:「怎麼你有床不睡?」何寶榮答:「我鐘意。」(值得注意的是黎耀輝這時還沒有趕他走或改去睡床的意思)接著黎耀輝突然叫一聲:「你幹嘛咬我?」何寶榮則像隻小動物似地,拖著長長的尾音答:「我餓~」這一段我真是百看不厭,每次都不禁被他們的無限甜蜜蕩出濃濃笑意。另一個我極喜歡的片段則是黎耀輝因何寶榮提議晨跑而凍病了,何寶榮跑去關心他,說著說著竟要黎耀輝抱病起床去煮飯給他吃那段。看到黎耀輝大罵何寶榮沒人性的同時,還是乖乖裹著毯子臭著張臉去煮飯,就忍不住要笑。這兩人真是太妙了,簡直是天生一對,我打心底這麼覺得。至於廣受中外影評盛讚,認為拍得極美那段廚房共舞,雖然也很不錯,但相較之下,我更喜歡兩人分開後,何寶榮接受外國人共舞要求,心裡卻想著黎耀輝的那段相擁輕舞的畫面,輕柔、緩慢,沒有激情,卻更能讓人感受到其中濃情。

其實我覺得兩人之所以再度分開,除了個性因素—黎耀輝顧家,過著固定平實的生活;何寶榮則愛玩、嚮往自由,做事總憑一時興起—外,主要還是先前失敗的經驗導致的。何寶榮個性中難以捉摸的一面,讓黎耀輝欠缺安全感,因此打從他回心轉意那刻起,黎耀輝就處處謹慎小心,除了當晚就偷藏起何寶榮的護照外,更為小張惡作劇的一聲「喂」疑神疑鬼、緊張得大發脾氣,反而讓本沒多想的何寶榮起了疑心,從而引起兩人間的猜疑與爭吵。其實何寶榮真要搜,根本不會神不知鬼不覺地搜,以他的個性,應該會唯恐天下不知地搜,但已被焦慮弄得昏頭的黎耀輝根本想不到這些,他只是不放心。第一次看這部片時,我不能理解何寶榮看到黎耀輝買回來那成堆的菸,為什麼要那麼生氣,當時我覺得,黎耀輝這麼為他著想難道不好嗎?還覺得他不知好歹;後來我才明白,這除了是一種束縛,也是一種不信任。

在某種程度上,「春光乍洩」的何寶榮與黎耀輝,其實相當類似「阿飛正傳」中的旭仔與蘇麗珍。蘇麗珍希望以結婚取得穩定的感情關係,正如黎耀輝試圖透過偷藏護照、約束何寶榮的外出(替他買好菸,讓他沒有出門的理由)來留住何寶榮,但結果旭仔及何寶榮都是像風一般難以束縛的人,越束縛他們越欲逃脫。只不過何寶榮不似旭仔那麼灑脫,拿得起放得下,即使在乎也能裝作遺忘,而總為自己的衝動後悔。到頭來,得以重新過生活的還是黎耀輝、蘇麗珍,旭仔和何寶榮就只能在異鄉墮落,然後凋零。就這點來看,兩人的悲劇性是一致的。

黎耀輝的獨白說,何寶榮受傷那段日子是他最快樂的日子,他多麼希望何寶榮的傷永遠別好。這段話一方面令人傷感,因為內斂的黎耀輝從來只有默默付出,未曾將自己的愛意毫無保留地透露給何寶榮知道,若他能將這段話說給何寶榮聽,或許兩人就不會走到決裂的地步;另一方面,從這段話卻也可窺知黎耀輝強烈的獨占欲。他只希望何寶榮永遠脆弱地在房間等他回來,等他煮飯給何寶榮吃、替何寶榮換藥,那裡也別去。從某篇影評上看到,就黎耀輝種種行徑看來,其實他更像夫妻關係中妻子的角色:總是煮好飯等丈夫回來,怕丈夫貪玩,在外頭花天酒地,而想盡辦法要把他綁在家裡(被剪掉的片段更顯示黎耀輝恨不得買把鎖,把何寶榮鎖在家裡),對這種說法我還挺認同的。

在何寶榮又回頭來找黎耀輝,以拿回護照為藉口希望復合時,有一幕是何寶榮半夜去敲黎耀輝的門,黎耀輝開門後門外卻空無一人。有人認為何寶榮真的有去找黎耀輝,只是黎耀輝太久才去開門,所以他已經離開了,但我更相信這一切只是黎耀輝作的夢。除了何寶榮的個性不像會就此罷休,而應該會繼續或者更急更囂張地大聲敲門之外,也因黎耀輝的下一段獨白開頭就是「最近我又開始失眠...」。不就是這樣一種夢境,讓他驚覺自己潛意識的渴望,害怕再度陷入惡性循環,而焦慮得夜不成眠(甚至不敢入睡,以免再作同樣的夢)?之後他又有一段獨白:「我承認他那句話對我真的很有殺傷力,我只是不想再繼續」,也證明黎耀輝內心深處是期待何寶榮回來的,只是理智告訴他一切不會有結果,因此最後他還是選擇逃避到屠宰場進行夜間工作。這段獨白的下一幕鏡頭,就是他空洞地沖著地上的牛血。諷刺的是,那灘被一遍遍沖開,又積聚起來的牛血,彷彿就是他自身寫照。像他心頭的傷,還未癒就被何寶榮那句帶殺傷力的話一遍遍割開;也彷彿是一種無聲的嘲笑,笑他努力沖刷也是徒勞無功,最終見了何寶榮,他還是會屈服在那句帶殺傷力的話之下...

因此最終,黎耀輝還是沒敢見何寶榮;取而代之地,他把何寶榮的護照留在桌上,也把兩人共同夢想的那盞燈留下,自己造訪了瀑布,像要藉此正式向這段戀情告別,正式為它劃下句點。(不過我跟我姐姐的疑問都是,如果何寶榮後來沒去租那間公寓怎麼辦?難道黎耀輝不怕護照被別人拿走?)一直以來都是何寶榮向他提出:「讓我們重新來過」,但這次,是他要讓自己的人生重頭來過,是他要向父親提出重新來過的要求。在台北的捷運上,我想他真的看開了,他的人生似乎像那捷運一樣,要向前飛駛,不再回頭;也像那捷運一樣,終於歸了站。

但何寶榮呢?小張及黎耀輝都有個家,他的家在那裡?他比旭仔更像無腳鳥,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要往那去,只知道他嚮往自由,一生中不停地飛,卻原來他那兒也沒去過,因為他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不知道重新開始後的黎耀輝,是不是真能就此忘記那個他曾深愛過的人,也不知道將來還有沒有緣份讓黎耀輝能再巧遇何寶榮,給他說那句話的機會。或許更有可能的是何寶榮會一輩子抱著遺憾,就此寂寞地靡爛凋零在異鄉,我還是寧願相信他們的感情不會隨影片演完。

至於小張,其實我覺得張震的演出不盡理想,總覺得他台詞說得不自然,不是台灣國語的影響,而是語調中不帶什麼感情張力與抑揚的戲感,讓我產生這種感覺。或許這是角色需要,為了表現出小張的單純活潑的關係?總之每次一看到他和梁朝偉對戲,就覺得一股不平衡感襲面而來,演技的層次實在差太多了啊!這時就份外希望黎耀輝快快回家,和何寶榮飆戲去。

總的來說,這部片真的很棒,攝影美指配樂皆屬上乘之作。難以想像王家衛是怎麼從那幾萬呎的底片中,取出短短70幾分鐘的精華,來說這麼一個精彩的故事。更神奇的是,只要他願意,隨時可以剪出完全不同的故事。只能說王家衛真是個天才...

P.S.順帶一提,據說在某個韓國舉辦的「王家衛電影中最相配的戀人」之類的票選中,黎耀輝及何寶榮奪得冠軍,分析家認為這是起因於同性戀題材特別引人矚目的關係,我卻認為這完全是起因於這兩人激起的強力火花,強到讓我已把這對戀人視為經典,再也想不出如此相配的螢幕情侶還有誰...

春光乍洩影評(轉自批踢踢實業坊的好文!)

煙火 發表於: 星期三 二月 21, 2007 12:26 pm 促膝長談討論區

作者 yyla (會家子) 看板 Leslie
標題 [心得] 呼應一下春光乍洩
時間 Fri Feb 16 13:24:48 2007
───────────────────────────────────

看過這部電影三次,第一次是一九九七年在戲院看的,記得當時新聞炒的焦點是張國榮與梁朝偉飾演一對同志情人,但是導演堅稱這不是一部同志電影,於是我的眼鏡先是塗上一層同志影像,然後又要塗去那層同志影像,坐在漆黑電影院裡的我,於是眼神昏亂,無法對焦。那個時期的我,選擇相信導演的話,除了這是他拍的片子之外,還有一點,「我不是很喜歡『同性戀』三個字被一窩蜂地拿來當作宣傳重點」。

然而,那是一九九七年;我發現,帶著那副塗上又塗去的眼鏡,走出電影院時,竟感覺有些暈眩。看不出所以然,或者,不想看出所以然。

這並不是一部快樂的電影,黎耀輝與何寶榮。一個說「他受傷的日子是我和他最開心的」,正是因為這種心態,才會讓對方覺得悶吧?在他沒受傷的時候,你懂不懂得如何開心?一個老是將「讓我們重新開始」掛在嘴邊,這句話,可以讓對方妥協,卻改變不了重新開始之後的兩個人。

於是,不開心加上重新開始,一次又一次輪迴。他們的眼光是望向對方的,只是沒能真的碰觸在一起。黎耀輝給輪迴搞得失去信心,無助到奢望買一堆煙回來,就可以讓情人不要出去。自由鳥,要的只是飛翔的自由,沒人說,他就一定是要飛走,除非,你逼他飛;他要的自由你給不起,於是,他的選擇,也同樣是錯誤。

其實我不知道在他們兩個之間,是否存在著幸福的可能;然而,我還是為了兩個人分開這件事情感覺到難過。

很久以後再看這部片,先是看的在網路上發現的劇本,王家衛的劇本,單獨來讀,也別有風味,不比電影更乏味。讀的時候,很多模糊的影像只靠記憶拼湊,當文字取勝的時候,我讀出來的不是同志片,而是想家的感覺。記得那天,我讀到一個人兀自落淚,剎那間,我好像也終於見過世界的盡頭了;如果連世界的盡頭都見過,你還會想再往前看到什麼?什麼都不想了,你只想轉身,回「家」。

不知道那是否貼近幾分導演當時的心境?他說他拍的是香港,是九七。在多年之後,我想我終於有些許領悟。

於是,我又將錄影帶借回來看,看了兩遍。當影像說話的時候,家的味道淡了,gay的意味加重。這是可以當作同志片好好收藏的一部片子,裡頭的肢體、燈光、服裝都好gay啊!如果我是gay,我想我會愛上梁朝偉飾演的黎耀輝吧!但我沒把握我們會開心的,他愛人的方式,真的好悶啊!當我把自己放在「愛上黎耀輝」的位置上,我似乎突然間明白了,為什麼,何寶榮會一再地離去。唉!我以為當黎耀輝明白了「寂寞的時候,每個人都一樣」的道理,他們倆會有再一次的機會,可惜,他已經不想這樣下去了。

當看到片尾演員名單,哥哥排名在梁朝偉前,我感到有些訝異,論戲份,梁是最重的,連哥哥都說,拍出來他像個男配角似的,不明白,在這裡,王導葫蘆裡又是擺了什麼。

常常還是會想念他。

哥哥在這部片子當中的演出,是需要被細細咀嚼的那種細膩,包裝在角色外表喧嘩的任性之下,層次豐富。

不知道我的想像可有幾分真確,但我認為,在這樣一個不能算是友善的大環境下,一個男同志藝人要飾演男同志角色,並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吧!大家看張國榮與梁朝偉,只想到異性戀飾演同性戀所要克服的心理障礙,卻沒想,在這種情形下,同性戀要飾演同性戀也可能面對另一種心理障礙?

所以我看霸王別姬與春光乍洩,心裡頭總是會特別地感覺到難受……




文章出處/http://kuso.cc/1fW&

【藍祖尉的電影筆記: 20060814】斑斕花內褲

煙火 發表於: 星期六 六月 02, 2007 1:03 am 促膝長談討論區

【藍祖尉的電影筆記: 20060814】斑斕花內褲

感謝藍祖尉老師授權轉載: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2980966




十年了,熱情繽紛的《春光乍洩》再度上市,而且附贈了一條花色內褲。

除了家人,有誰會送你內褲?

答案可能得多加個選項:情人。

但是,我的第三個選項是:行銷公關。

最近幾年來,我收過兩條內褲,都和家人與情人無關,而是來自電影公司的行銷公關。

第一條內褲是藏青色,那是1950、1960年代長大的孩子曾經習慣的內褲樣式,蘇照彬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愛情靈藥》,走的是Kuso路線,電影天馬行空,行銷策略也很另類,因此有了復古內褲的誕生。

問題是這款內褲,通常你不太敢穿,摸摸看看,不是放到衣櫃底層,就是隨手拋了,畢竟不好時時欣賞把玩。

第二條內褲則是五色斑斕的花內褲,包在新上市的《春光乍洩》新版DVD大紅禮盒中。

《春光乍洩》是王家衛1997年的扛鼎之作,當年的坎城影展選作世界首映後,在影展宮殿的大銀幕上,頹廢的光影和色彩,天涯浪子的放逐心情,不可告人的孽子情懷,飄泊無根的情海迷航,紅牌演員的肉身布施……都讓人看得目瞪口呆,王家衛的藝術大師地位在那一刻確立,張國榮也等於做了出櫃告白的暖身準備,梁朝偉的感情世界則更顯撲朔迷離,杜可風的攝影風貌,Contaeno Veloso的「鴿子歌」都成了影迷窩心的瑰寶。

1997年的夏天,台北的戲院搶鮮推出了《春光乍洩》,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和Frank Zappa的動聽情歌都成了我在電台中一播再播的搶手歌曲,至於台北木柵捷運在燈火輝煌中熱情奔馳時伴隨而來的「Happy Togrther」,更讓人熱血沸騰,王家衛親口告訴我:「解嚴後的台北,到處都充滿了生命力,我的電影只是要表現我對這塊土地上人民的敬意!」他做到了,不但木柵捷運轟傳國際,連遼寧街夜市都成了永恆的大地之歌了。

然而,影迷對《春光乍洩》的記憶是各不相同的,有人難忘南美大瀑布,有人嚮往世界最南的燈塔,更多的人對於張國榮與梁朝偉在片中就穿著小內褲在床上翻來滾去的戲念念難忘,戲是同志戲,情是同志情,大明星不再拘泥名氣與身段,就那樣吻過來滾過去的真情畢露,何等的敬業感人。

這條花內褲就是那間小房間的記憶濃縮,具現著南美的溫度,阿根廷的色澤,你還是不一定想要穿它,卻一定會想起電影的魅力。

十年光陰就這樣過去了,張國榮往生了,杜可風已經分道揚鑣了,這套DVD包含著電影、原聲帶和關淑怡白忙一場的《攝氏零度》紀錄片,王家衛從1996年搭機前往阿根廷一直到1997年完成電影原聲帶的告白也都收羅其中,再附上一張十周年的紀念海報,算是一次全紀錄了。

今天走進錄音間,一首接一首聽著原聲帶的音樂,我想起了1997年也同樣坐在麥可風前述說電影風情的自己。

【藍祖尉的電影筆記: 20050816】世紀末華麗

煙火 發表於: 星期六 六月 02, 2007 1:13 am 促膝長談討論區

【藍祖尉的電影筆記: 20050816】世紀末華麗

感謝藍祖尉老師授權轉載: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391613



不能讓人心馳神往,就不叫好電影,《春光乍洩》就是一部讓人熱血沸騰的電影!

1997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那一年香港從英國手中交到了中國,那年六月,《春光乍洩》和《第五元素》先後於台北上映,那年六月,霪雨紛飛,政治嘈雜。難得的快樂,唯一的快樂,全靠電影院裡的好看電影。

只因為有朋友再提到了張國榮,所以就重看了《春光乍洩》,就想起了1997年《春光乍洩》和《第五元素》炒熱台灣電影市場的往事。

王家衛┼張叔平┼杜可風=?

你的答案是什麼?

盧貝松┼丹維爾┼尚保羅高帝耶=?

你的答案又是什麼?

我的第一個答案是:浪漫。

極度的浪漫。

我的第二個答案則是:狂想。

激越的狂想。

不論是浪漫或狂想,《春光乍洩》和《第五元素》光影交織,聲光交響的情景,卻不折不扣,構成了一場世紀末的視覺饗宴。

因為是世紀末,所以華麗是絕對必要的。

世紀末,又遭逢香港驚天動地的分水嶺,不華麗如何顯得出心靈的蒼白浮動?

站在世紀末的高峰,探索未知的二十三世紀,不華麗如何雕砌得出海市幻影?

王家衛的華麗是暈黃、輝煌、但又斑駁的。

梁朝偉的心情是像那盞始終看不清楚全貌的瀑布燈?還是他房間花不隆咚,讓人對不清焦距的彩紋壁紙?

花色斑斕是美麗的偽裝,就像生物世界的保護色一樣,本來就不想讓人懂。而且,讓看不懂的人頭暈眩迷,有什麼不好?又有什麼不對?只有剋星,才能穿透保護色,一舉擒獲獵物。一旦遇上剋星,不認命,又能怎麼辦?

沒有人知道張國榮和梁朝偉為什麼一定要點著大燈,燈火通明地睡大覺?燈火下掙扎的欲望,其實就像燈光下搖晃的人形,越光亮,影越亂,只有更添寂寞。

華麗和斑駁本來就只有一線之隔,分寸掌握,靠的是導演的才情和直覺。

其次則是場面的調度和鏡頭的運動旋律。

酒肆狂歡出來,酒意深濃的張國榮腳步已蹣跚,但是意識依然清明,他可以不抬頭,不直視,就像一個觸角靈敏的生物,清楚收到牆腳邊有人在等他的訊息。

等他窩進計程車內,透過後車窗,讓梁朝偉的人形就浮動在車窗後,然後再悄悄地側過頭來,告訴所有的觀眾,他的視而不見,是一種故意,是一種姿態,是一種折磨。

戲,可以不要對白,就說出跳動的情緒。一字不出,意境盡出,最是高明。

繞旋瀑布的鏡頭,環繞世界盡頭燈塔的鏡頭運動,都有明確的節奏旋律,準確傳達出人們面對自然奇觀的感動與冥思。

但是另外有一種不規則的運動,發生在:

(1) 午夜床邊,梁朝偉和張國榮兩個相對觀點,兩個相對個體的凝視;

(2) 張震和梁朝偉行前話別的擁抱,慢動作中的抽格;

(3) 高反差,強背光的小廣場足球賽,人物走位和鏡位出入的矛盾相悖。

(1) 不規則,造成了喜趣的情境對比。

(2) 不規則,點出了當事人猶豫難安的離別心情。

(3) 不規則,營建了閃動跳躍的莫名意念。

規律,往往是人們自以為是的必然;不規律,卻可能才是自然的必然。當我們習慣於自以為是的規律的時候,人為的不規律,卻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我們不敢面對,羞於面對,或者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的生命真相。

王家衛用他的理性與知性,帶領我們走進一個感性充沛的世紀末情欲殿堂。

相對地,盧貝松卻是用他的感性與任性,堆砌一個頹廢至極的世紀末迷宮。

迷宮的設計師,一筆一畫,都有巧思光華。但是,走進迷宮的人們,卻膛目結舌,把不定自己的羅盤方位。

所以,我們只能驚訝於機械企鵝般的外星救世主造型,以及體能與智能完全不成比例的尷尬。

所以,我們只能像蜜拉.喬娃薇琪一樣,茫茫於三度空間的交通亂像,進退失據,只好捨身蹤躍,投身於不可知的未來。

所以,我們只好羨慕盧貝松可以有那麼多優渥的空間和財力,把習見的電影公式:警匪追逐、希特勒式歹徒、海天旅遊、單槍戰群魔、愛情至上論……逐一換穿上銀子鑄造的新衣,炫死你、迷死你、暈死你……

銀子不是萬能物,但是沒有銀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肯定是很難具像華麗的;但是沒有了想像力,再多的銀子,也鋪串不出亮晶晶的觀影喜悅。

盧貝松捉住了銀子,就像神勇的「賓漢」,捉準了韁繩,駕馭著他的想像力馬車往前狂奔,買票上車的你,隨車顛奔,快意吼叫,激情飛天,車停走人,汗流浹背,心滿意足。

我們的觀影資料庫裡,有太多看過就忘的膠片和青春,一旦得能巧遇讓我們銘記於心的作品,就當高歌歡唱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兩千年前的曹孟德就這樣唱過了,今天的我們,更沒啥好猶豫的。

影評《春光乍洩》讓開始重新我們吧

煙火 發表於: 星期一 六月 25, 2007 1:17 am 促膝長談討論區

轉載自【東森新聞報】: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27/17/eyit.html

直到待役的那段期間才完整的把王家衛團隊的《春光乍洩》看完,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怎麼久才去把這部片找出來看完,不過此時此刻的我終於可以把這篇停滯腦中已久的觀影心得完成,雖然距離看完電影僅僅相隔了一年多,但這期間的人事交替卻讓我對時光的變遷有點力不從心之感,但是至少在此片上映的十週年前寫成,我希望自己可以很牽強地對身邊周遭的人事物說:「讓我們重新開始。」

以一個東方社會體系的觀眾來說,能看到一部將愛情表達得那麼如此純熟的作品,老實說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或然,恰巧這部電影又是一部很容易被模糊焦點的同志電影,今天以《春光乍洩》回頭檢視國內外的同志片,我只想用一句話來檢帶過就好,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真的如我們所想如此的簡易扼要?

觀眾應該注目的不是開頭的床戲,那只是標明身分關係的過程,一對有性關係的同性戀男子和一對有性關係的男女以及一對有性關係的女女其實真正的差別在於愛情的本質。在短短的數十分鐘內,我們很難去判別到劇中人物性體驗的差異,有的電影以為「喔!接吻了!」「喔!做愛了」就足以概括一部電影情感層面的強度,所謂近代疏離式愛情的定義我想並不是真正的漠不關心,真正的疏離,而是在這個寂寞孤獨且短暫的人生中真正的感受到對方的心跳,你的,我的,張震的,何耀輝的,張國榮的,梁朝偉的。

「為什麼愛一個人要分男的女的,我X他祖宗十八代的同性戀、異性戀和雙性戀!」這是我在最近亂寫的小說自己有感而發的台詞。

也許很多時侯我內心的旁白是「為什麼一部電影要分臺灣的好萊塢的,或是同志片呢?」

這會不會是一種碰觸不到而強說愁的藉口呢?

「在異地」成了重新開始的催化劑,只是孤寂被放大檢視,對方輪廓的真正浮現,如果一對戀人真的能經歷一段旅程,我想那代表的是彼此承受住了對方孤寂不安的劑量,「在異地」也許是一種情感放大的縮影,把情感結構的放大重現。

而黎耀輝和何寶榮兩人的感情糾葛從某個角度都僅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幾種型態,我個人認為整個劇情所呈現出來對於情感描述的精準與強度,是整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

何寶榮於失愛之後,依然在他熟悉的酒吧與人共舞,此時肢體的記憶卻停留在他與黎耀輝共舞的情景裡。小張說,有些事情用耳朵聽比用眼睛看來得清楚,何寶榮聞著過往時空的味道,不禁失聲痛哭。

而黎耀輝嗟嘆著為何到達了目的時,終究還是孤單一人。必須得坦承自己在情感面的脆弱,因為情感本身就是一件很脆弱的事情。

最近在電視新聞聽到關於對張震的報導,大意是張震在歷屆坎城影展中都是以非主線男主角的身分出席,所以很難受到真正的注目。在我接連看了《手》和複習《春光乍洩》之後,不能不否認張震本身在電影給人的感覺都會自然而然有一種另類的感覺,不只是口條的問題, 而是張震的演出往往最後都會成為很特殊的穿插,或許在某些作品中,張震的出現就是一種帶點實驗精神的氛圍。

而在《春光乍洩》這部電影中,張震所飾演的臺灣男孩小張卻很成功地扮演了劇情和微妙關係的轉折點,「在異地」一個陌生且熟悉的臉孔,前一段感情的失落襲上心頭,而何寶榮所掘出的窟窿竟成了孤獨的黑洞。像冰河流轉般的緩慢而不自知,直到小張離去的那一天,兩人才知道彼此的情感已經預設了某種想念。

我很喜歡小張帶著黎耀輝的不開心到世界的盡頭,從酒吧到最後梁朝偉坐在捷運做為結局的整場戲。小張最後沒有聽到黎耀輝說了什麼,僅聽見了兩聲很像哭聲的聲音,我只能這樣臆測,或許人在真正悲傷的時候,任何的言語和文字都是一種很沉重的負擔,要說出來是一件很稀薄的事情,但也或許是酒吧太吵了吧!真正的愛情、情感亦或稱之感情的東西是什麼?僅僅是眼淚或是忌妒爭吵等等顯而易見的表象所能說服我們的嗎?當我們撐著皮相而將疲憊不堪的情感塞進無關緊要的角落中,也或許在那些應該言說而怯懦表達的場景中暗自神傷,如能愛過,如能真正地愛過,無論是任何形式,對任何一個人,當我們已經聽到自己以及對方的心跳聲時,在我愛你或是我喜歡你的禁語尚未從嘴形透露秘密之際,亦或被一段感情籠罩一段時日,而困惑終日之際,倘若我們聽到彼此的心跳聲,真正的聽到,也許就無關感情的濃烈疏離了。

如能Happy Together該有多好。

註:黎耀輝和何寶榮除了是劇中人物的姓名,同時也是此片的助理攝影。

●東森論壇徵稿區→http://www.ettoday.com/write/●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ettoday.com

(●作者gohole,男,高雄縣人。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2009/06/22

日本熱情演唱會記實

日本熱情演唱會記實 發表於: 星期日 三月 04, 2007 2:29 am

Handsome Man, Awesome Concert! Leslie Cheung Passion Tour in Japan!
摘自網站: Leslie Cheung City

這次能去日本,主要是因為在Las Vegas的「Passion Tour」認識了Sako and Tokue,Sako負責安排所有的住宿、交通及翻譯,Tokue幫我們買票,另外還有一位也在Vegas認識的 Junko,她則提供了我們所有人四場演唱會的螢光棒! 真的感謝她們。

1/12 Vancouver
我和從Toronto轉機來的 Landy在溫哥華的機場見面,一路上我們不停的聊著哥哥,大家都很興奮,Landy斷斷續續的睡了一個鐘頭,我則完全沒有闔眼,這可是頭一遭,坐長途飛機完全沒有休息,我倒還沒經歷過。
另外還有一個Fans, Beina,是從紐約飛日本,我們在東京碰面。

1/13 Narita Airport
到達東京成田機場已是13號的下午五點,Sako 和 Tokue都來接我們,她們說哥哥會坐八點鐘左右的日航到達,問我們要不要一起等他。 我們想想覺得滿好玩的,也很想見到哥哥,於是我們就在機場的餐廳吃了點東西,準備七點半再回到機場大廳等哥哥。 當時已經有不少日本Fans聚集了,因為沒有人確定哥哥的班機是幾點的,所以有很多人是從早上就開始等的。 到了八點左右,Fans愈來愈多,因為出口的通道不止一個,所以我們都在猜哥哥會從哪裡出來,很多人都拿不定主意,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換來換去,我則和Beina站定了就不動了,我想等哥哥出來再隨機應變吧!
過了一陣子,有幾個空姐出來,站在前面的Fans問她們有沒有見到哥哥,她們都很興奮的說"有",於是現場就開始躁動起來,沒多久,哥哥一身便裝的出現在我們的前面,日本歌迷是滿自律的,起先大家倒都沒有一轟而上,反倒是幾個Security,一個箭步就上前把哥哥團團圍住了。 這次我站的離哥哥有一點點距離,但不是太遠,也因為如此,我有很多時間把他看個仔細,因為我的運氣很好,他是朝我這個方向走來的,不一會兒,他就到了我的面前,這時有些日本歌迷叫著Leslie,我就突然叫了他聲「哥哥」,我想他是聽到了。 Security帶著他走的極快,當他從我面前走過後,一群日本歌迷突然都追了上去,這時我也莫名其妙的跟著跑了起來,Landy也跟了上來,我也沒有想做什麼,只是想多看看哥哥幾眼,哪怕是背影也好。 一下子他們就出了大廳到了室外,我們還是繼續追著,但沒有人可以接近哥哥,他在日本被保護的很嚴密,跑了一陣子之後,我突然想起來,在場的所有人,應該只有我們三個是中國人(哥哥、我、Landy),於是我用廣東話大聲的對哥哥說: 「哥哥,我們是從加拿大來的」,說完,我又繼續用國語說了一遍:「哥哥,我是從溫哥華來的!」 說完,哥哥就差不多到了接他的車子那裡,我則好像任務達成了般,站在車子的後面,沒有擠上前,我不想讓哥哥看到我! 哥哥走後,我們都還捨不得走,大家都笑的好開心,我也特別開心,因為只有我們和哥哥是說同一語言的! 我也不知道哥哥有沒有聽到,不過Landy說一定有,因為她聽的滿清楚,也覺得很大聲!

那天,哥哥穿了一件水藍色的高領毛衣和牛仔褲,他是短頭髮,和陪你倒數時差不多,他的心情非常好,這次見到他的感覺最特別,第一次在溫哥華見到他時太緊張,所以沒有好好把握機會,第二次在Vegas雖然很近也握了手,但哥哥是長髮,將頭髮束在了腦後,只有這次,他是真正的他,而且是便裝。 每一次見到他都有一種驚豔的感覺,他真的靚絕了,看上去像個二十來歲的人,充滿活力並且氣質出眾。

晚上我們是住在Sako的姐姐家,其實從離開溫哥華到那時候,我大概已經二十多個鐘頭沒睡過覺了,但是一點睡意都沒有,整夜我都不停的想著哥哥的樣子,就這樣,一直到了第二天,我沒睡過。
1/14 Tokyo
他們一早就起來了,我則根本沒睡,九點半我們就出發到東京去看「流星語」。 電影是十一點半的,戲院滿小的,但是等我們要進戲院時,才知道已經沒有座位了,日本的戲院好像沒有劃位的,先到先坐。 站著看的人很多,後來大家都坐在地上看,從這時開始已經發現哥哥是真的滿受歡迎的,電影結束後,「小明星」這首歌還沒播完前,竟然沒有一個人離座,全部的人都等音樂完全結束,才離開戲院,我覺得滿感動的,我在溫哥華看的時候,戲一演完,大家就等不及的走了,真差勁,哥哥還在唱歌呢!

晚上的演唱會是在東京最大的一個國際會議廳演出,可容納6000人,除了二樓最後面的一些些位子外,全場坐的滿滿的,第一次在日本看哥哥的演唱會,真的領教到日本歌迷的熱情,像我們這種只拿著一根螢光棒的歌迷,已經是少數了,大部份的人都是耳環,手環再加螢光棒,並且都不只拿一支! 快歌的部份全都是站著聽的,幾乎從頭站到尾。

哥哥將Rundown做了一些些改變,沒有再唱「風繼續吹」、「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及「為你鍾情」這些歌。 他換上了「有心人」、「怪你過份美麗」的R&B版本,最後安可的部份,他唱了非常非常動聽的「Tonight and Forever」,這首歌收錄在他日本版的「大熱 + Untitled」中,我是第一次聽,聽完已經快要流眼淚了,他的聲音清澈遼亮,簡直通徹雲霄! 唱完後,TVB的主持人出來訪問他,因為TVB在做日本的現場直播,將哥哥得獎的好消息告訴他並直接傳送回香港,他得的是「四台聯頒大碟獎」及「TVB致敬大獎」,我們都很榮幸,能和哥哥共同分享這一刻! 這時他也宣佈了將在四月份回香港再加開六場壓軸的熱情演唱會! 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除了還有機會再次見到哥哥外,哥哥將壓軸演唱會再放回香港,表示他的演出受到大家的歡迎,正可以讓那些報導不實的傳媒閉嘴。 從此之後的幾天,每一個Fans之間的對話都少不了:Are you going to HK in April? 哥哥真的讓我們好忙呀!

哥哥東京的演唱會說了很多很多的英文,除了後來的訪問外,演唱中間只有講一兩句廣東話及國語,大概也因為TVB有高層到場吧,他唱的非常認真及專心。。。。 這裡有一件事一定要提提,哥哥問我們是否有從外國來的朋友,我大聲說:有! 他接著問從哪兒來,我說:加拿大! 後來哥哥又問:「有沒有從台灣來的朋友?」,我又大聲說:有! 這時哥哥笑笑說: 「You must be kidding!」,哈哈,他真的聽到我在機場對他說的話了! 但,我可沒說謊呀,我是從加拿大來的嘛,但也是來自台灣的呀!

到了晚上睡覺時,我已經快50個小時沒睡過了,但哥哥帶給我太多的Energy,我竟一點都不疲憊! 為了第三天有好精神,睡前我吃了一顆幫助睡眠的藥,這也是生平第一次呢! 一覺到天明!

1/15 Nagoya
今天的演唱會是在名古屋,所以我們將大隊拉到名古屋,Sako帶著我們坐新幹線,在東京往名古屋的車站,有許多日本歌迷在等哥哥,Tokue-san也是其中一個,我們則沒有等,自行前往Nagoya。 到了之後不久,Tokue-san也到了,她打電話告訴我們,她猜哥哥會住在Marriott,因為那是最高級的,並且酒店就在新幹線車站的樓上,所以她去check-in了! 我們也想知道哥哥是否會住在那兒,於是我去櫃台問小姐,但她們查不到,後來我將演唱會的票拿出來,上面印有「張國榮」三個字,那櫃台小姐一眼就看到那三個字,開心的指著他的名字對她旁邊的同事興奮的笑了笑,我們問她們認不認識,她們一直點頭,我們都很替哥哥開心,走到哪裡大家都認識他!

演唱會是6:30開場的,就當5:30我們準備要去演奏廳時,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雪,只不過五分鐘不到的事情,原本還是情朗的好天氣,突然之間室外白茫茫的一片飄雪,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真是「貴人招風雨」。

當晚的演唱會,觀眾的反應上比東京還要熱情,不過哥哥大概太累了,唱錯了幾個歌詞,哈哈,只有我們少數幾個人是聽的出來的! 這天,他沒有說一句廣東話,倒是用國語向我們問候,他還說希望我們中國人的熱情不要比日本人低,我大聲的回答說:好!

這是哥哥第一次在Nagoya開演唱會,入座率非常高,二樓及三樓也幾乎滿座,每人也都是揮舞著螢光棒。 演唱會中哥哥再次告訴大家四月份的壓軸演唱會將在4/11~4/16演出六場,他希望大家都可以去香港,順便去他的Coffee Shop及吃些「Dim Sum」,我身旁的日本人笑的很開心,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她是從香港回日本來聽演唱會的呢,這是她第一次欣賞哥哥的演出,二月份她就會回香港了,我請她務必要再度支持哥哥。

今天的安可部份,哥哥加唱了「至少還有你」,昨天大概因為要做訪問吧,所以刪去了這首歌。 對了,他這次的Return concert沒有穿短裙,換上了在大馬的那件褲裙,結尾時也沒有穿浴袍,而換上了在香港最尾場的那套閃閃西裝,簡直正點!

演唱會結束後,我們四人馬不停蹄的奔往下一站,大阪。 我們想早些到Osaka,這樣第二天才可以放鬆些。

1/16 Osaka 我們在Osaka是住在離演唱會場地最近的一個酒店,近到連大門都不必出,它們是連起來的,好方便。 一早Tokue-san從Nagoya打電話向我們通風報信,她說哥哥現在正從Nagoya前往Osaka途中。 又是大批歌迷在車站等待,她們真的是如影相隨,但是她們又什麼都不做,滿奇特的! 因為知道了哥哥的到達時間,所以我們也回到Osaka車站去等哥哥,這次我和Sako都躲的遠遠的,沒有加入她們,倒是Landy and Beina看到了哥哥一眼,他戴著太陽眼鏡,誰都沒有理,就快步的離開了!

演唱會開演前,幸運的事又再度降臨在我身上。 我們從11樓坐電梯下樓準備要到演奏廳時,電梯到了七樓時打開了,我一眼見到一些band members,於是我一個箭步衝出去,Patrick就站在我的面前。 當時我的手上拿著一些下午買的禮物,準備如果有機會見到他的話,要送給他的,沒想到真的見到了,我開心的跟他說:「這麼巧,我想找你呢」。 Patrick竟然說:「做什麼呀,要送東西給我呀?」 我說:「是呀,但你要幫我拿東西給哥哥簽名唷!」 他看看錶覺得時間不夠,他說哥哥正在化妝,不如演唱會結束再拿給他! 於是我和他約了結束後再見面!

當晚的演唱會,實在是日本的所有演出中,觀眾最最熱情的,我們幾乎連慢歌都是站著聽的,哥哥當然是感覺的出來的,所以,他哭了,他哭的很傷心,哭到Gary上前拿Tissue給他擦眼淚,哭到他用英文說了長篇大論的心情告白,他告訴大家,在香港有太多人想知道「who am I and what am I」,他說私下的他需要大家給他個人的space,讓他能過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I can be totally yours」,他叫大家不要去敲他的門,不要相信旅行團的話說這是Leslie's house。。。。他真的很認真的說,這一刻很感傷,大家都不想讓他走,不過唱完「我」之後,燈還是亮了!

這場演唱會中,也有幾段很有趣的地方,大家不停的叫著Leslie的名字,我和 Landy坐一起,我們一直試著一齊叫「哥哥」,但是每次都笑場,叫不出來。 突然在他唱「左右手」之前,我對著 Landy用手比劃:1,2,3,然後我們在全場安靜無聲中,整齊的喊了聲「哥哥~」,哥哥立即回答:「喂、喂、喂、喂、喂,好嗎?」「你們好嗎?」我和 Landy開心的葷了,大聲的回說:好! 哇~有意思極了,全場觀眾中,哥哥對著我們倆人說話呢! 然後他就現場教日本歌迷了幾句廣東話:「你好嗎?」「你好靚仔」。日本歌迷都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

還有,哥哥在唱完American Pie時總會告訴大家,在很多年前,他很"小"的時候,like a baby(大家都笑了),這是他第一首參加比賽得獎的歌曲,這些年在他不斷的努力之後,他已經成為「The Greatest One」,目前他是香港歌手中唯一在日本開過十場演唱會的紀錄保持人,全場觀眾均給予熱烈的掌聲,我們都為哥哥驕傲!

另外,在演唱「春夏秋冬」和「沒有愛」中間,哥哥突然興之所至的親了彈吉他的Adrian臉頰一下,令到全場歌迷嘩然,尖叫聲四起,不知後面的團員說了什麼,哥哥調皮的轉頭對後面的電吉他手說:「You want one? I'll give you one later!」。 唉~哥哥呀,你不知道嗎? Everybody wants ONE!

演唱會結束後,我將photobooks拿給Patrick,還和他拍了照!

當晚,我們簡直樂瘋了,將錄回來的Tape又由頭到尾聽了一遍,一面唱一面跳,開心到飛起,不過可能因為體力消耗過度,第二天 Landy似乎有些感冒了。

1/17 Osaka ~ Fukuoka
這一天沒有演唱會,原本我們打算要在Osaka逛街的,要晚上才前往福岡,但是早上起來後,我突然覺得要逛街可以到了福岡再逛,早些去到那兒,心裡比較安定,於是我告訴Sako這個念頭,她們也覺得滿好,於是我們在房內吃了早餐,悠悠閒閒的前往去福岡的車站。

一到車站的大廳,我就見到整團的Band members,天吶,太巧了,又可以見到哥哥了嗎? 我不敢再想,只想躲起來,不讓他看見,我真怕他覺得我就是那個不給他私人空間的瘋狂歌迷。。。Patrick見到我,想將photobooks交還給我,但我告訴他我的行李放不下了,所以請他先幫我帶著,他很頑皮的說:「很重呀,你不要啦,可別後悔唷!」 我當然要啦,那可是我的寶,但我管不了那麼多,心裡滿緊張的,又怕和Sako她們走丟了,又不知哥哥在哪兒,隨口丟下一句:到 Fukuoka再說吧! 我就進入月台了。

上了新幹線,我們的車廂是第六節,許多日本歌迷也在這班列車上,她們不停的走來走去,不知在做什麼? 將近一小時後,Tokue-san打電話來通報說哥哥在第八節VIP車廂中! 我們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了,每個人都想到第八節車廂去走走,但又不想騷擾哥哥,最後勇敢的Beina說她要去! 她拿起皮包假裝是一般的旅客,獨自一人往後面VIP車廂走去。。。沒多久,Beina回來了,她說看到哥哥坐在右邊的座位和一位女士在交談,沒有在睡覺!(後來知道那是Florence)
Beina回來後問Sako我們有沒有可能多花些錢,upgrade到VIP的車廂去坐,我和Sako則不是很想,除了要多花錢外,就算真的換到第八節車廂去,也沒有接近哥哥的機會,他身旁的Security比他緊張的多,並且我真的不想太刻意,所以我們四個不停的討論,光是要不要換座位就討論了十幾二十分鐘。 我想想還是沒勇氣去,於是我告訴Sako我要去上廁所(在第八節車廂前),但我不會走到第八節車廂內。 Sako決定先去一下廁所再順便幫Beina問問票價,她說:OK, Let's go!我們便一起往第八節車廂附近走去。。。。
等我從廁所出來,我的魂都快嚇飛了,我見到兩個Security就站在廁所的通道上,一個是日本人,一個就是在Vegas和我交談過,並幫我交禮物給哥哥的那人。 他們看來不太友善,我以為他們認為我們是故意在第八節車廂前徘徊的歌迷,是特地來趕走我們的,當時我沒見到Sako,我以為她已經遭遇不幸(haha),所以我突然間不知所措,站在那窄窄的通到上自言自語並又去洗了一次手,現在想想都覺得可笑! 還好等我洗完手出來,他們都沒有對我做什麼驅趕的動作,這時我也發現Sako就站在旁邊的小小房間內和驗票員交談,想必她是在問票價的事,我終於放下心中大石,往她身邊走去,這時她向我示意,說哥哥在這兒,於是我明白了,她從廁所出來後,哥哥接著就進去了(因為廁所只有兩間)。
我站在她身邊假裝鎮定,也假裝很投入他們的話題,其實他們說的日文我一句也聽不懂,但為了可以在那兒待久一點,我小聲的告訴Sako:Make your conversation longer. 這種從天上掉下來的好運,我怎麼也捨不得錯過呀!
Sako很努力的問,那驗票員也不厭其煩的回答著,終於。。。哥哥出來了,兩名Security馬上圍住了他(緊張什麼嘛,我又不會吃了他)。 那車廂的通道本來就很窄,我已經佔了一小塊地方,那個日本 security 還是很努力的擠在我和哥哥中間(真討厭),不過,當哥哥經過我身旁的時候,距離真是非常非常的接近,這次,我差一點被電暈了過去。。。,他真是世上僅有的美男子呀,以往的經驗,已經將我訓練的很鎮定了,雖然哥哥這次又是長髮束在腦後,但是和前幾次不同的是:我看到的是他完美無瑕的『側面』。。。猶如巡行和匯演,我眼光只接觸他側面,沉迷神情亂閃,我所知的他其實是哪面。。。我目送著哥哥進入VIP車廂,表面上很沈著,但內心卻激動不已!

Sako的任務也完成了,我們回到第六節和第七節車廂的中間接連處,興奮的回味著剛才發生的好運,我想是我們臉上太開心的表情吧,連站在一旁不懂英文的賣便當小姐都來加入我們的話題,她問Sako我們是否在討論Leslie? 哇~連她也認識哥哥呢,她告訴我們剛才哥哥有向她買東西吃呢,她也好開心,還告訴我們 Leslie真的非常Handsome,我則開玩笑的說要換上她的制服,也推著車子去向哥哥賣便當,那小姐笑的很開心,我們更開心,知道哥哥受歡迎,已經比什麼都重要!

回到座位後Sako告訴我,她剛才根本不知在問驗票員什麼問題,她說了一大堆沒有意義的話,目的只是在拖時間,哈哈,好好笑。 不過她還是問到一張VIP車廂的票,要加多 8300日元,我的天呀,到 Fukuoka只剩不到一個鐘頭了,還是算了吧! 於是我們另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加一點點錢,換到第七節車廂,除了可以更接近哥哥之外,在列車到站時,我們可能還可以再和哥哥同時下車呢! 果然,下車後,哥哥就站在離我們不遠處,我們是搭乘同一個手扶電梯出車站的,我不敢看他看的太仔細,他身旁的Florence表情非常嚴肅,所以只瞄了他幾眼,他戴著一個大墨鏡,還是一個「靚」字!

過一整天的折騰,Landy真的累壞了,晚上她在房間休息,Sako, Beina和我就出去逛街,我們只逛了書店,就已經逛到百貨公司打烊了,我們都在找尋和哥哥有關的東西,及選購信紙,想要寫信給哥哥。

將近半夜一點半,我才找到Patrick,從他那兒取回了photobooks,哥哥真的太可愛了,這次他給我的簽名是:Dear Hilary / Regards Leslie 及日期這麼多字,他叫我DEAR呢,想必他知道我從溫哥華遠道而來吧,他是否記得我們在Vegas的相遇呢? Anyway, 我已經太感動,和他之間似乎已經沒有距離了!

1/18 Fukuoka
中午我在Lobby見到Patrick並請他將我們寫好的信轉交給哥哥,真的滿感謝他的,如果不是他,我們的信將會和成千上萬的日本歌迷信混在一起,說不定哥哥不會親自閱信呢!

下午我們和Tokue-san約了喝下午茶,於是我們前往酒店和她見面,她當然還是下榻和哥哥一樣的酒店囉。 到了那兒又見到上百位日本歌迷等候在酒店Lobby,她們真是癡情呀,等了一下午了呢! 因為哥哥還未出現,所以Tokue-san還要繼續等待,我們則去附近的商店買「口哨」,準備最後一晚的演唱會,要盡情的替哥哥造勢! 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還是讓 Tokue-san等到了哥哥,我們都站的很遠很遠,所以沒有看的太清楚。

晚上的演唱會,有一些來自韓國的歌迷,也有一位男歌迷叫了一聲「張國榮」三個字,字正腔圓,像是從中國來的。 這晚我和Beina坐在一起,本來我們約好了要用國語一起喊:哥哥,你好帥! 結果Beina竟喊了張國榮三字,等她喊完時,她已經沒氣了,剩下我一人說了聲「你好帥」,實在太糗了。 不知哥哥有沒有聽到,管它呢,他反正知道我在現場的!

哈哈,當晚的演唱會,哥哥繼續我行我素,犯著和前兩晚相同的錯誤,錯的地方、錯的歌詞都是一樣的,這也是一種「功力」吧? 我們後來的結論是,哥哥並沒有唱錯,他只是自行修改了歌詞幾個字而已,反正,Who cares? 真正的錯誤,只有在唱「至少還有你」時,唱到最後一句歌詞的最後幾個字時,他突然一閃神就忘了歌詞,大概是最後一場了吧,他頗 Relax的,他自己笑笑的轉頭看看後面的Gary,然後就「啦啦啦啦啦~」的帶過了,反應也是一流,唱完後,他自己向觀眾說:「剛才忘了歌詞,不過這才是Live Concert!」

最後一晚的演唱會,有兩個地方和其他場不一樣的,一是他穿回了短裙,他還告訴觀眾他好久沒有練習了呢。 另一個是他加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全場歌迷和他一起大合唱,身為中國人的我們,當然唱的最大聲啦!

最後,哥哥告訴日本歌迷,他無法promise大家何時再來日本,這時大家報以熱烈掌聲,天呀,哥哥愣了三秒鐘,哥哥回頭看了看團員,又轉頭重新說:「No, no, no,我想大家誤會了,我的意思是說,我不知道何時會再來了,我是很忙的,我想要專心拍我的電影。。。。」 這大概是日本演唱會的唯一遺憾吧,哥哥說的許多笑話或內心告白,不知有多少日本人聽的懂? 還好,他們用熱情彌補了語言的不足,他們給哥哥的Response勝過了一切!

當晚,我們四人就搭午夜十二點的火車,披星戴月的趕回Osaka。

1/19 Fukuoka ~ Osaka ~ Tokyo
到Osaka已經是早上九點半了,然後我們立刻轉搭新幹線回東京,到達東京已經中午了。 在回東京的列車上,仍然接到Tokue-san的線報,他們繼續在Fukuoka的酒店及機場大廳歡送哥哥,而我們則想像哥哥和我們坐在同一班列車上,回味著兩天前的幸福!!

下午將行李稍做整理後,傍晚我們就出發往機場,Landy和我當天回加拿大,到了機場,才知飛機 delay兩個鐘頭,是老天讓我們多些時間和 Sako及 Beina告別吧? 還是讓我們可以再和哥哥離的近一些呢? 此時此刻,哥哥已回到香港,出席港台的頒獎典禮了。

1/19 Vancouver
回到Vancouver家中,已是下午兩點半了,四點鐘就立刻要開始工作,於是我稍微梳洗後就小睡了半個鐘,睡夢中,哥哥的『側面』清晰可見~~~


後記
一、日本的演唱會是不准拍照及錄音的,每次進場前要檢查皮包,我們為了錄下這珍貴的記錄,每次都像做小賊一樣,挾帶私逃,偷偷摸摸的錄音。
二、在日本也是不准靠近舞台送禮物給哥哥的,每個演奏廳門口,都有兩個很大的禮物收集箱,所有的禮物及卡片、信件,都要交由Security總一交給哥哥。
三、這七天的行程中,我用英文、廣東話、國語、及破爛的日文和大家交談,說到最後,舌都打結了。 進加拿大海關時,海關問我去日本做什麼,我竟半天無法開口說英文!
四、這次進日本海關及回加拿大海關時,Custom form上的purpose of trip,我和 Landy都填上 「Leslie Cheung's Concert」,順便替哥哥做做promotion,沒想到溫哥華的那位官員竟然認識 Leslie! 驚喜竟一路伴隨我到家門口!
-Hilary-
曲目:
1. 夢死醉生
2. 寂寞有害
3. 不要愛他
4. 愛慕
5. 怪你過份美麗
6. 追
7. 有心人
8. 側面 ~ 放蕩
9. 夜半歌聲
10. 當愛已成往事
11. American Pie
12. 春夏秋冬
13. 沒有愛
14. 路過蜻蜓
15. 無心睡眠
16. 熱情的沙漠
17. 大熱
18. 紅
19. 枕頭
20. 左右手
21. 我
22. 陪你倒數
23. H2O
24. 少女心事
25. 第一次
26. 不羈的風
27. Monica
28. Stand up ~ Twist & Shout ~ Stand up
29. Tonight and Forever
30. 至少還有你
31. 月亮代表我的心
32. 我
_________________
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文章主題: 日本著名樂評家小倉對哥哥演唱會的評論

日本著名樂評家小倉エージ對哥哥演唱會的評論 發表於: 星期日 三月 04, 2007 2:32 am

轉載自聚榮堂

文/小倉榮司 (日本權威音樂評論家)
全文由Alin翻譯,感謝翻譯者Alin。
日本原文刊登於日本的《香港電影通信》第120期 (2000年9月20日) 《香港電影通信》是日本最權威的電影雜誌,專門報導香港及亞洲電影消息 中文翻譯收錄於香港電影雙周刊出版的“The One and Only”p.53-54 (2004年4月1日)

日本朋友Kunico是哥哥的忠實影迷,也是那些可敬的致力於讓更多人瞭解哥哥藝術成就的日本fans中的一員.上次發在客棧的中最主要的那些內容就是kunico提供的.我告訴她大家很高興看到哥哥在日本那麼受歡迎,於是她又通過email給我發來2篇日本著名樂評人小倉エージ對哥哥日本熱情演唱會評論,要我貼給大家看.這兩篇文章,她曾於2001或2002年寄送給香港希望能刊登出來,可是可能由於時效性等問題,未登.這次,kunico希望可在大陸的雜誌上發表,這樣能有更多人認識到哥哥的好.我知道有很多榮迷是報社記者,幫幫忙了,可以選在哥哥生日榮迷搞公益活動時配合發表.國外影迷尚且能為哥哥鞠躬盡瘁,大家也盡自己的能力吧.以下是正文:

(一) LESLIE 引導妖豔*華麗的娛樂圈新潮流

當燈光熄滅的一刹那全場沸騰,巨大的歡呼聲震耳欲聾,就連宣告演唱會開始的廣播也淹沒在響徹四周的聲浪中, 耳邊時斷時續傳來司儀的聲音。忽隱忽現的燈光被全部點亮之時, 透過白色幕簾, 聚光燈下終於捕捉到了Leslie Cheung那迷人的身影,浮現在空中的Leslie! 一身白色的西裝,雙肩點綴著純白的羽毛。不言而喻,觀眾的情緒達到了白熱化,氣氛一下子被推向頂點。的確, 這正是出人意料令人驚喜的出場。

演唱會開場曲是[夢死醉生]。此曲為張國榮去年年末推出的[陪你倒數]專輯中作為第一首的作品,是一首頗具古典風味非常引人注目的作品。Leslie在處理上並沒有一味地感情豐富地放聲高歌,而像是在細細品味每一句歌詞似的流露出沉著冷靜的表情。緊接著, 具有異國情調中東風格的旋律響起, 在硬搖滾風格的[寂寞有害]裏,觀眾能明顯感受到Leslie那強勁有力、頑強野性的男子漢風情。一小段傷感的吉他獨奏引出了以鏗鏘有力的POP搖滾為背景的[不要愛他], 帶領著伴舞邊唱邊跳, 越發地增強了歌曲的力度。

此外, 在上次演唱會中借用了Eagles[HOTEL CALIFORNIA]編排的[愛慕]這次則採用忠於原版的編排, 透過強調中低音的粗曠歌風, 窺探出Leslie堅強剛毅的形象。

重搖滾演奏強勁十足, 曲目的編排力度不斷增強, 將一個腥宋妒愕男蝸笮煨斐氏衷詮壑諉媲啊V毖圓換淶廝? 這是一種超出意想之外的音樂展現。

脫去外套, 裸露出雙肩的Leslie若無其事地舉手抱頭, 取下髮夾, 鬆散開的長髮輕舞飛揚。不用說, 場內又掀起了一陣轟動。

合著節拍, 伴隨著身體的每一次搖擺, Leslie長長的黑髮飄逸閃動,加之粗曠的聲域、強勁的歌聲, 給觀眾留下了一個魅力無窮成熟的男人形象。

今年夏天, 從7月末至8月上旬, 時隔差不多4年,含加場在內一連13場的的[張國榮 熱情演唱會Leslie Cheung Passion Tour]成為全香港的熱門話題。在英特網急速普及、商業性網頁相繼誕生的香港, 經常成為話題的TOM COM網站成為這次演唱會的廣告贊助商, 並推出了網上售票。連日來, 有關Leslie演唱會的最新消息, 不僅歌迷關注也吸引了社會大眾的視線。

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設計的服裝造型也成為一大熱門話題。

隨著演唱會神秘面紗的拉開, Leslie的長髮及Gaultier親自操刀的裙裝等諸多新聞通過大眾報章和週刊雜誌的大肆渲染, 一時成為起社會談論的熱點話題,而Leslie演出最重要的音樂性卻恰恰被忽略了。大部分報導幾乎隻字未提演唱會的音樂部分, 而是一味地以[Leslie扮女裝] 、長髮和裙裝、[手貼大腿自摸]等嘩眾取寵的內容作為賣點來歪曲和詆毀。

而實際的情形呢?無論是長髮還是裙裝都不至於被聯想到扮女人的程度。這些只能說是一堆充斥著不看本質的帶有明顯偏見的過剩報導。與其這樣, 倒不如說在上次演唱會中引起轟動的[紅]裏的高跟鞋和以男子為舞伴的舞蹈場景則更具衝擊性的多呢。

其實長髮也好, 裙裝也好, 這些都是以強調娛樂性、視覺方面的嶄新吸引力為目的的創意, 都是在如實地反映真正的專業姿態而已。況且, 長髮勾勒出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形象。

據Leslie說, 這是他自身對長髮感興趣而所做的一種單純性的嘗試, 是親手操刀服飾的Gaultier的創意, 在他的推薦下, 最後就選擇了長髮。為了這次演唱會上的長髮造型, LESLIE有刻苦鍛煉肌肉, 力圖展現出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形象,或許也可以說是印第安人形象吧。實際上, 從本次演唱會籌備開始便一直在訓練體力, 努力練就結實的肌肉, 演唱會進行期間也時時注意飲食和保持身型, 結果體重反而增加, 體力方面則能輕鬆地應付演出。

本次演唱會中, 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點是, 充分將歌手Leslie的魅力充實於每一首歌曲中; 對選曲、編曲、乃至歌曲排列和構成均進行了極其慎重恰到好處的處理。

在上一次的演唱會中, 複出的Leslie再一次開始了作為歌手身份的演出,演唱會中也廣泛採納了新舊保留曲目, 在追溯歌手自身足跡的同時, 亦能夠斟酌出香港人積極懷舊復古 , 追溯香港流行樂歷史的意圖。

與此相對應的是這一次則以最近的新作品為主。當然, 也選唱了一些令人懷念耳熟能詳的老歌, 但在編曲上著實花了很大的工夫, 並不是僅僅用謳歌懷念的方式, 而是致力於全新的詮釋,賦與老歌新的生命力。

上一次起用的是大腕極的音樂家, 在將流行樂編排成以樂團形式出現的同時, 採用了華美的演奏和聲音作為背景。而本次起用的是曾與BEYOND同時代的香港搖滾樂隊——太極樂隊出身的音樂人。這不僅體現出加強了重視活力和團體性的搖滾志向, 並且通過前方的吉他敲打突出了樂隊的合奏主體。此外, 將原始吉他未來化的非實際性意向也成為最為精采場面中的一部分。

還有一點就是除了演奏、聲音以外, 將歌曲內容即歌詞中的意境充分展現也是不能錯過的。

無論是懷舊暢銷老歌還是新歌, Leslie都親自斟選作品, 每次總要再次確認到確實是填詞優秀之作方才甘休。他說他會以新的心情來詮釋這些作品, 充分拓展歌路。特別著重在深深挖掘歌曲的內涵, 結果是使人感覺這些歌曲講述的都是Leslie現時的心情。這也是本次演唱會中的有趣之處。

另外, 飛入觀眾的心靈深處,同聲歌唱, 號召他們從座位上站起來並使他們舞動身軀, 分享唱歌的快樂, 對調動觀眾的積極性也同樣持有濃厚的興趣。也曾出現過興奮的觀眾激動得全都站了起來的景象, 這在迄今為止的香港演唱會中是從未曾有過的場面。

LESLIE亦想在本次演出中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完全呈現給觀眾,這就是特別為本次演唱會主題而準備的新歌——[我]。Leslie自己也說,[對於如今的我來說,它是新的起點和基礎。]

[瞭解自己, 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是在物質上而是在心中擁有, 這才是重要的。]--- Leslie如是說。

(二) 完美主義者:Leslie Cheung
夢幻般真正的藝術家!

繼去年年末相隔3年重返日本舞臺開演唱會之後,1月14日,Leslie的《張國榮 熱情演唱會》日本加場東京一站拉開了帷幕。演出內容大致與去年年底的熱情日本之旅相同,由於舞臺的關係,在燈光和服裝方面略有改動,另外也替換了幾首曲子。

在ENCORE部分,則給了大家一個意外的驚喜。現場向香港直播了TVB 勁歌金曲頒獎給Leslie的部分,《勁歌金曲頒獎》是TVB 一年一度在一月份春節前夕對上一年之樂壇進行總結回顧和表彰的一個頒獎禮。

舞臺上突然現身的DJ向 Leslie頒發了四台聯頒年度優秀大碟獎和TVB致敬大獎,以表彰張國榮對香港樂壇所做的貢獻。在對香港觀眾一番答謝之後,Leslie演唱了《我》, 而這一切都是不經剪輯而向香港直播的。事先完全沒有想到會在日本的舞臺上出現這樣的場景, 並且是現場直播。這應該能夠真實地說明Leslie Cheung目前不僅在香港娛樂界十分活躍而且他的頂尖地位、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對香港音樂界的貢獻都是不容質疑的。Leslie對這兩個大獎興趣濃厚, 非常高興。

在今天的演出中, Leslie客觀地談到在香港當地非常有影響力的於去年年末對《張國榮 熱情演唱會》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對此Leslie袒言他感到非常開心, 並向所有演唱會工作人員及FANS致謝。

正如大家所知,去年夏天,香港的大眾報章的娛樂版一味地以Leslie演唱會上的長髮、Gaultier設計的造型、裙裝大作文章。更有甚者,週刊雜誌上登載了許多所謂的有鼻子有眼的有關他的私生活的報導,實際上大部分的內容都是無憑無據純粹捕風捉影的謠言。在香港也有其他的歌手、演員有類似的遭遇,Leslie對此進行反擊嚴厲地斥責了相關的大眾報章、週刊雜誌,對於這些沒有職業道德的記者則採取了不合作的姿態。在這當中,著眼于《張國榮 熱情演唱會》的構成、音樂、演出內容本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讚揚了Leslie超越歌手身份而作為藝術家所做的積極的努力。正因為如此,Leslie理所當然地感到非常開心,在舞臺上直言要多謝。

Leslie自身是位身兼演員、歌手兩種身份的藝人,這一點只要你看過他的舞臺演出則自然會一清二楚。作為歌手的Leslie自複出以來,積極涉足於唱片製作、舞臺製作等嶄新的領域,親自上陣指揮,推敲新的創意,尋求自身多方位發展的可行性,大膽嘗試其他人未曾做過的事情。可以說他是一位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完美的幕後製作人。在唱片製作方面,除了親自作曲之外,還積極使用年輕的音樂人,Leslie所追求的是那些引入最新的流行元素並有創新的完美的作品。

在舞臺表演方面,這次請到了世界級的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設計服飾和造型,縱觀整場演出不難看出為了盡可能地讓FANS和觀眾得到視覺上最大的享受和全新的視覺衝擊而費盡心思做了最大的努力。只要看過Leslie在舞蹈中比起從前更加輕柔的舞姿,就能充分體會到他的努力。在這一次的《當愛已成往事》中他那自然流暢的京劇女角的動作和表情,就連身為男性的我都看得不由自主得春心蕩漾,這絕非輕易就可以做到的。可見在電影《霸王別姬》中,他為了能夠在形體和表情上成功表演出京劇女角的扮相是多麼地努力用功啊!

歌曲處理上中低音部分的充實也是如此,舉例來說,對於那些旋律性很強的歌曲中的高潮部分的處理也明顯可以看出Leslie的用功。毫不做作生動自然的演繹,深深挖掘歌曲的內涵, 這些都是無比精彩的。並且,每一次新的演出Leslie都會有新的突破和越發投入的表現,這正是Leslie孜孜不倦努力的結果。

1月14日演唱會結束後,在後臺我見到了Leslie。 他開口第一句就是 “瞧,答應你的我可做到了喲!”一面介紹著音響設備一面一臉誠摯地問我“效果怎麼樣?”,當聽見我回答“太開心了,效果非常好!”之後,隨即燦爛地笑了起來。我補充說,“今天在選曲方面太出色了,內容上比起去年末又有了明顯的豐富!”, 他馬上認真地說“在選曲上,我覺得還有許多地方值得重新考慮,有些部分不是很流暢,我不是很滿意。應該可以做得更好的,做得還不夠完美。。。。。。”Leslie皺起了眉頭。

從他的言談之間你可以清楚認識到Leslie是一個徹底的完美主義者。在力圖精彩出色之前首先做到非常專業化。沒有為了取悅FANS和觀眾而庸俗地賣弄風情,為了能夠讓他們快樂、在視覺和聽覺上獲得最大的滿足而不懈地努力著不斷地提高自己。悠悠的長髮、華麗的服飾、妖豔的挑逗渾身散發出性感的魅力,這些絕對沒有令人討厭之感,相反經過精練之後一舉一動都給人以絕對精彩高品位的享受。在Leslie身上隱藏著一股強烈的吸引觀眾心靈的魔力,時常帶給人們一種夢幻般的感覺。總之,稱Leslie為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_________________
這些年來,生活叫我不安的感覺,全因放你於我心中,至倖免。

2009/06/21

【2006輔大張國榮藝術節】「風月」座談會講評稿

煙火 發表於: 星期二 二月 20, 2007 6:30 pm 促膝長談討論區

「風月」Temptress Moon (1994)

主網頁:http://www.leslie912.com/2006filmfestival.htm

紅版討論帖:http://bbs.ent.163.com/board/rep2.jsp?b=zhangguorong&i=163174

出品:湯氏電影公司 (香港)
導演:陳凱歌
演員:張國榮/鞏俐/何賽飛/周潔/林健華/張世/周迅

獎項紀錄:
1996坎城影展參賽片
張國榮被提名第三十三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本片榮獲第三十三屆金馬獎5項提名:最佳男主角 (張國榮)、最佳造型設計 (張叔平)、最佳美術設計 (黃洽貴)、最佳電影音樂 (趙季平)、最佳電影歌曲《當真就好》(小蟲)
本片榮獲第二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3項提名:最佳女主角 (鞏俐)、最佳攝影 (杜可風)、最佳美術指導 (黃洽貴)

「風月」描寫20年代上海和江南龐家的愛情悲劇,本片著重人物之間複雜的情感,表現出主角、配角們之間面對愛情與親情的多層次心理刻劃。張國榮所飾演的上海拆白黨郁忠良,在無情、浮誇、淺薄、仇恨的人格中包藏了一顆未完全被泯滅的良心,但又無力掙脫他為自己拷上的命運枷鎖。鞏俐所飾演的江南龐鎮大小姐,純真、叛逆,視禮教為無物,面對自己的愛情時異常勇敢。其它配角如何賽飛飾演的郁忠良之姊和周潔飾演的天香里的女人均有出彩之處。全片的燈光、攝影和場景佈置,成功烘托出人性的壓抑與扭曲,予人無限的扼腕與歎息。


座談會講師簡介:

趙庭輝,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英國伯明罕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文化研究學系博士(PhD in Cultural Studies)。學術專長為影像美學(visual aesthetics)電影研究(film studies)文化理論(cultural theories)性別研究(gender studies)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曾發表多篇影視評論,並出版與傳播、影視和性別研究有關的學術著作。趙老師的詳細資歷和著作請參考:http://www.commarts.fju.edu.tw/faculty2.htm


座談會文字稿:

此研討會講評稿歡迎轉載,註明出處即可,謝謝!
第二場講評稿聽打專員:美玲 (感謝她的辛勞!)
研討會錄音下載:http://www.leslie912.com/2006_2nd_Seminar.rm


各位好,我是影像傳播學系的趙庭輝老師,很謝謝電影藝術研究社邀請我來參加這樣的一個講評,應該這樣講,這個片子也是我選的。原先我本來想跟大家介紹分享的是那個《霸王別姬》。後來因為好像時間太長了,所以就改成《風月》。我想我比較從三個方面來談這部電影,第一個我從一個它的影像風格來談這部電影,第二個我從它的一個敘事的結構跟形式來談這部電影,第三個我從它的性別的文化權力關係來談這部電影。

首先我想談的《風月》影像的美學跟風格,它裡面有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它某些鏡頭跟燈光使用得非常的多,這部電影當然有很多大遠景,很多遠景的鏡頭,但是它的中景鏡頭用得非常的多,中景鏡頭其實是為了對話。另外一個,它為了壓縮人的個性,扭曲人的內心,所以它的特寫鏡頭跟大特寫鏡頭非常的多。

第二個,這部電影它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它仰角跟俯角的鏡頭用得非常的多,它為什麼要這樣用,其實它是在表示一種權力的關係。因為這部電影是少見的傾斜鏡頭用得非常多的一部電影。一般的電影當中很少會使用傾斜的鏡頭,傾斜鏡頭是什麼意義呢!它主要表現人的心裡的不安全感,以及他對於世界的一個傾斜的看法,就是說,他不是一個正常在看這個世界的一個態度,而是一個彎曲的心的方式來看這個世界。

第三個,這部電影裡面有非常強烈的低調風格,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它主要發生的場景是在龐家跟大大在上海的黑社會的根據地,可以這樣講。有賭場啊!有舞廳啊!也有他自己辦公的地方,頗像是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a)在《教父》電影裡面的一個攝場,非常低調的風格,非常具有黑色電影的這樣的一個風格,它的室內燈光非常的多,即便是在室外,它也有用非常低調的方式方去表達。

第四個,這部電影當中,舞台表演的那種探照燈的方式相當的多,spot light就是人站在舞台的中央,燈光從上面打下來,打在你的臉上,具有兩種效果:第一種效果,讓人看起來,非常的恐怖;第二個這樣的燈光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壓迫感。另外一個,這部電影當中的側面單點打光非常的多,而用非常厲害的方式去打,每個人在臉部上面的單點打光。

第五個,這部電影裡面,它的色彩非常強烈,它有很多紅色的色彩,象徵性跟暴力;它有很多黑色的色彩,象徵陰暗跟悲劇;它有白色的色彩,象徵虛無跟慘白。這是這部電影在顏色當中主要的三個調系,紅色、黑色跟白色。

第六個,這部電影糊焦非常的多,它有很多拉焦跟選擇性的焦點,看起來非常的模糊,人幾乎看不清楚,我發現他最不清楚的地方,就是如意穿著洋裝式的旗袍,跑到舞廳裡頭去找郁忠良的時候,他離開的那個鏡頭整個畫面幾乎是糊掉了,整個畫面幾乎是糊掉了,就是這部電影裡面非常大的一些特質。

第七個,這部電影裡面的廣角鏡頭非常的多,那是一種短焦距的鏡頭,把人變得胖,把人變胖了,也把人的整個形體扭曲掉了,變大了。小時候我們都玩過凹凸鏡,對不對,這就是一種凸鏡的一種濾鏡的效果。我等一下會談別的,你(們)不要太緊張,我談得很快。這個鏡頭的東西,我覺得它很特別,很有意思,值得跟各位來談一談。這部電影在拍攝人的時候,它採取的那個拍攝的方向、方位是很特別的,它大部分都採取四分之三的側面的攝影方位,它採取的也有很多是,背對攝影機的方位,這些都是表示裡面的人物跟角色,具體的觀影者我們這些觀眾的關係,而不需要你的關係,而它是採取一個非常冷漠的拍攝方法,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人臉就偏一半,我常常也可以看到人背對著離開鏡頭,背對著鏡頭離開。

第八個,這部電影裡面的取鏡非常的緊,可以說把人壓迫到實在是沒有辦法去喘息的一個地步,坦白說它也是一個相當封閉形式的拍攝方法,它並沒有什麼開放,它是非常封閉的。我們剛剛看到江南的水鄉,感覺到那個水鄉一點美感也沒有,非常得緊,人的壓迫感非常的大。我們可以發現龐家的大宅院,我們也感受到大大在上海的根據地,每一個人都是壓迫;沒有什麼開大的感覺,我覺得最開大的地方就是,那個電車上面有那個,你有沒有看到那喜歡牌子的香水廣告,叫雙姝牌,雙姝那個一個女字邊,在一個朱那個字,雙姝牌的香水的廣告,那個地方我覺得是最開放的。可是那個開放的場合裡面,我們的郁忠良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頗類似台灣仙人跳,頗類似,嗯!頗類似。

第九個,其實這部電影當中的距離的感覺用得非常的多,我們在電影的景觀場面的調度當中,它其實有很多距離的關係,這部電影的各種距離的那種,親密的距離、個人的距離、社會的距離、公共的距離。在親密的距離當中,我們看到郁忠良跟如意,我們看到如意跟這一個端午,他的那種非常親密的鏡頭,我們看到個人的距離,我們看到了忠良就是,他跟他的姊姊談話的關係,我們也看到社會的距離,看到了龐安,還有那個七公公,跟端午還有如意講話的那個社會的距離,我們也看到公共的距離,我們在哪裡看到公共的距離,我們在舞廳裡頭看到公共的距離,我們在上海的場景看到公共的距離。

第十個,這部電影用很快的推軌鏡頭,增加它的節奏感。這部電影的節奏感非常的快,它快跟慢之間給人家感覺是一個,給人家洗三溫暖或者是玩雲霄飛車,你知道嗎!一下子高一下子低,砰砰砰砰節奏非常的快;還有非常多的推軌鏡頭跟跟拍的方法,就是手持著攝影機。另外,它的上下直搖晃動鏡頭非常地劇烈,這是這部電影整個我所看到,它比較特別的影像的美學跟風格的部分。

第二個,我想談一談的是敘述結構的警示,這部電影其實它是一個雙線敘述,它是一個吊詭的雙線敘述,它也是平行的狀態,透過交叉剪接的方法,讓在同一個時間發生的不同地點的事物,交叉地呈現在觀影者的面前,但是無論如何它整個敘事跟空間的架構,其實是在龐家的大宅院,以及大大在上海的那些舞廳跟賭場,還有他的根據地。我們發現它是一個很強烈的對比,我們發現在龐家的這樣的一個的大宅院中裡頭,它是一個很傳統,很落後的地方,有沒有?我覺得陳凱歌把一個辛亥革命這樣提出來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歷史的背景,為什麼?它是一個從傳統到現代之間非常好的過渡的一個時間表。那個就是在大大上海的舞廳跟賭場,你發現這是一個現代的上海,上海有什麼?有頹廢,有華麗,有的是什麼?有的是紙醉金迷,有的是金錢,有的是賭博,有的是情色,所以其實這是兩個非常大的對比,可是問題是龐家的大宅院中就沒有了嗎?有啊!有啊!它不是有很強烈的對比,不是說龐家的大宅院中就沒有所謂的上海的頹廢,沒有所謂上海的情色,情慾,有啊!我們那位如意小姐,還先試了一下,他找了一個她的僕人來試了一下,等一下我會提到,非常有意思,這是一個很強烈的對比。

第二個(方面)這個電影當中裡頭的敘事跟主軸,是放在人物的錯綜複雜關係上面。忠良跟姊姊秀儀,如意跟端午,如意跟忠良,如意跟景雲,忠良跟....周潔...好可憐,她沒有名字,叫天香里的女人,我看到最後的演員表看得很難過,到底是誰在養誰我也看不出來,她沒有名字,那我們只知道她的本名,我們只知道演員的名字。這是這部電影當中非常複雜的部分,張國榮自己也講過,他演這麼多電影,這部電影的心理上最複雜,而且他面對很多角色的變化,這些變化非常的複雜,不是像我們想像當中是那麼單純的、一個很直線的這種敘事方式,或者是說一個比較簡單的一種敘事方法,就是以忠良為主,以這樣的忠良這個人物為主,然後旁支的敘述線發展出來,不是這個樣子。它是一個完全錯綜複雜,而且人跟人間都有很大的關聯性(的故事)。譬如簡單幾個例子,如意、端午、忠良跟景雲四個人的關係就非常複雜,不要講別的,在講四個就非常複雜,我想等一下我會再提到這性別的文化權力的時候,我再來談這個東西。

那麼第三個我想要談談的是,其實這部電影當中的服裝造型很重要,它裡面有很多很小的地方,可是你不注意的話就看不出來,這個點我覺得陳凱歌很用心在這個事情上面,我想不管是他在美術的一個畫面的構圖上面,不但是非常的好,最主要是他在服裝造型上要花很多的功夫。忠良在龐家的時候都穿著長袍馬掛,到了上海的時候他就變成西裝,我們覺得這很簡單的事情嘛!可是有趣的事情是,他為什麼回到龐家的時候都還要再穿長袍馬掛?不是說去上海穿西裝不對,這個是我們在看這個敘事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很接受的,他從一個鄉下的地方,跑到一個上海熱鬧的地方去當然穿西裝啊!那是一個現代化的,具有現代性的一個地方。可是為什麼他回到龐家的時候,還要再穿長袍馬掛?這是表示一種循環的過程,從傳統到現代,再從現代到傳統。他每一次從上海回到龐家,他回來龐家兩三次,大概前後看我看有三次,前兩次都是戴墨鏡,最後一次不會戴,不戴了,不戴就是我的心完全回來了,前兩次是我的心還沒有回來,Sorry! 我是一個在現代的上海,我根本是鄙視看不起,我不願意去看見一個傳統的一個院落,傳統的一個社會,傳統的一個環境。

另外,如意在龐家她穿的是鳳仙裝,對不對?她到上海的時候曾經換的一個洋裝式的旗袍,就是她跑去看誰,她跑去找郁忠良問說:「你到底愛不愛她?你到底愛不愛我?」,這是這一個電影當中,不斷地一個不斷地循環的一個口白,其實這個口白很重要,等一下我們再談。那麼她回到龐家之後就換了鳳仙裝,我想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在她在上海的時候,那時候穿著洋裝式的旗袍,她其實是在告訴忠良,她跟他一樣是具有現代性,她是有現代感。只是我們那位忠良好可憐,他壓抑的情感,根本說不出口,他的愛是一種肉體的愛,不是一個心靈的愛,所以當他要給女人promise的時候,他是給不出來的,因為他不曉得什麼叫愛。等一下我們再提到。然後這裡面有很清楚的對比就是,我們在看到很多上海女人穿的這種洋裝式的旗袍,這代表了是一種現代感,其實在上海1920年代到30年代,是中國,我可以這麼說,我們的女性最具有現代性的時期,最具有現代性的時期。

第七個,大大在上海都穿什麼衣服?很好玩的,那個人叫(大大)....好可愛,可是年紀很大,外號卻滿可愛的,他在上海他都穿什麼衣服?他都穿長袍馬掛的。在一群男性穿著西裝這裡面,我覺得他好怪異,他的怪異不在於他長得很不好看,他的怪異在於他好像用傳統的方式在跟現代在做控制,我的看法是這樣,我的看法是這樣。那忠良從上海回龐家的時候,從西裝換成了長袍馬掛,指的是跟他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那指的是一個現代對於傳統的推擠,現代一直想把傳統推擠掉,從這個時代當中推擠掉。就如同忠良在跟如意講,你知道現在社會發生什麼事情?辛亥革命,列寧啊講了一堆,看我們的那個如意完全聽對不懂他在講些什麼,這不是一個鄉巴佬的問題,這是一個在中國的那個社會裡面,內地跟沿海的城市,那個城鄉差距不是像我們現在可以想像的,我們在上海看到什麼?外國的使節,我們在上海看到什麼?外國的女性,我們在那邊看到很多外國的國旗,真的是很有意義。其實最好還是端午,他是一個維繫傳統,無論他到哪裡,他都穿著長袍馬掛。他從龐家到了上海,再從上海回到龐家,還是長袍馬掛,他天生註定就是龐家的接班人,龐家的接班人不會是大大,也不會是我們的忠良,因為他註定就是,他註定就是。

在性別的文化權力關係上面,我想我可以談得比較多一些的這個地方。第一個我想談一談就是,其實這部電影當中,它有很多父權社會結構。在這部電影當中,不管是在傳統落後的龐家,或者是在現代的頹廢的大大所在的場域裡頭,其實它都是隱喻著父權社會的結構,這裡面一直對平穩控制的北京有一個表儡,而且你忘了,而且無法看見了想像,那個人是透過一個,那個想像是透過一個人不斷地陳述它,那個人就是我們的忠良。他本來是要去北京的,不小心在鐵軌那邊,他的行李全部被人家弄走了,所以想好了,被兩個非常奇怪的人給架走了。從北京到了上海,從政治的首都去到了流行文化的首都,他不喜歡流行文化,他想像他遙想他平穩控制的北京,他不喜歡上海,他也不喜歡龐家,他每天不斷地口述著,我要帶你去北京!我要帶你去北京!因為無論是在上海,或者是龐家都是一個父權社會的結構的隱喻,那是一個非常強烈的隱喻。

第二個,大大對於忠良來說,是一個理想父跟子的關係,是一個理想的父跟子的關係,忠良不是不小心被人家帶去上海了嗎?他被人家收留,收留之後呢,大大就很喜歡他,想把他變成什麼?繼承人,想把他做成繼承人,可是呢到最後大大不得不去毀滅這個不再聽話的孩子。他跟他是一個理想的父親跟孩子之間的一個關係,父親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所以真正的想像的遠景,那個真正的父親是北京,不在上海,也不在龐家。大大很喜歡他一直培養他,後來發現忠良竟然為了女人,而不再遵守江湖的規矩,女人可以玩玩,不可當真!他在提醒他說,天香里的女人已經有半年了吧!夠了,可以結束了。忠良也很想結束,不過他一直在情慾當中去尋覓,他尋覓不到自我,所以最後殺掉忠良的是誰,是大大派的手下跑到江南去殺他,基本上離開了龐家的忠良,他(大大)不准他再進上海的家門。

相對來看,我們的端午就不一樣了。我們的端午相對於我們的忠良來說,他是一個父權社會結構當中,去被要求被喜歡的這樣的一個繼承人。那麼這個喜歡其實是顛覆過來的,最早開始他不是被喜歡的,而因為真正要被喜歡的人是誰呢?是忠良的姊夫,再從忠良的姊夫沒有辦法(而)變成了如意,再由如意變成了端午。端午是一個不被喜歡的繼承人,他跟忠良是一個強烈的在性別上、還有在整個敘事上強烈的一個對應跟對比。端午是很奇怪的一個個案,他有被虐狂,他不斷地被毆打,他代替如意被打了兩次,第一次是比較特殊的狀況,是誰呢?是姊姊秀儀,透過龐安把人家偷偷地叫來,怎麼樣?動以私刑,其實那是私刑。那為什麼要這樣子,其實某個程度,那是他姊姊對於那個端午無緣無故拿到這樣的一個掌房繼承人的位子,她有一些非常強烈的反彈。他第二次的被打比較明顯,第二次的被打是氣轟轟,跟著龐安一堆所謂的親族當中的長者,我今天看得比較清楚了,是拿鞋子打他,有的拿鞭子,有的拿鞋子。這個地方舞台的spot light最清楚,從上面照著,看著我們的這個端午。佛洛依德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一個男人,想要成為男人,他必須要被父親打,因為被打,所以他會服從父親的權威。端午是一個被虐狂,他不但被家屬的長輩虐待,他也被如意虐待,如意把他當馬騎有沒有。這(在片頭)已經開始,(七公公要如意)不可以進祠堂那個地方,那個(端午)抓住了她然後背她。他從什麼時候,從被虐狂變成了虐待狂?是他到上海去,他突然之間,在風雨交加的夜晚裡頭,他突然長大了,你有沒發現?他從一個被虐的一個女人的位子,變成一個虐待人的位子。哪一個時候最明顯,當如意去找了忠良很辛苦很難過地回來的時候,他對他怎麼樣,像忠良對其他的女人一樣,聽懂我在說什麼嗎?聽懂嗎?你看他第一次跟如意發生性關係的時候,他好溫柔喔!他是一個女性的位子,他好溫柔喔!我很重所以我在下面這樣子,然後他們兩個還演習了一下,這當然有一點趣味存在,可是最重要的是,他是在一個下方的位子,他跟如意發生這樣的關係,不是自願是有一點難過的,因為不曉得怎麼來進行。這對與其忠良在上海的所言所行那不一樣了。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的女人喜歡忠良嗎?他夠狂野啊!他非常wild! 非常wild! 所以很多的女性很吃他這一套,所以當他跟如意發生性關係的時候,他不習慣在下面,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習慣在上面,這時候如意說「不對不對,我有見識過,你不可以在上面,你只要在下面」,如意以為所有的男人都是這個樣子。對於忠良來說,他看過女人太多了,所以他基本上不會對如意採取這樣一個方法,最後我們的影像好可愛,乾脆兩個人都站起來算了,其實那只是一個拍攝的方法,兩個人很平等喔!在這個電影當中有一半也是一個非常強烈的情慾解放的角色,等一下我們就會談到。

另外,其實忠良的姊夫跟那個忠良之間的關係很特別,還有忠良對姊姊也很特別,假如你可以接受我的看法的話,我認為忠良對他姊姊有一種戀母情結存在,或者是說相反來看,他的姊姊秀儀對他有一種霸占兒子的成分存在,不曉得可不可以接受我的說法?你看她不讓他去愛耶!她不讓他去愛如意,他說如意是毒人,他對忠良說:「我是這世界上唯一還愛你的人」,哇!聽起來有時候滿可怕的!其實一開始沒多久,他們就要去玩一個遊戲,什麼遊戲,親你姊姊一下,滿可怕的!親吻耳環是這部電影愛的戀物象徵,這是表達愛情的一種戀物象徵,它是一種戀物癖的象徵物嘛,戀物癖的象徵物。這裡面有一個人會阻礙忠良跟姊姊之間的這種關係,那個人就他的姊夫,所以為什麼他要毒他,是有原因的。他是一個父權社會的另外一個代表,他假如跟他姊姊有一個不錯的關係,他的姊夫必須要離開。可是他那個姊姊呢又是愛恨交加的,我們英文講叫作envies,為什麼愛恨交加呢,因為姊姊其實是他一個理想母親的投射,也是一個他戀愛對象的投射,但是相反的來看,那只是一個亂無禁忌、所不允許的行為,聽懂老師講的意思嗎?很不允許的行為。所以他基本上是一個愛恨交加的,他也很愛他的姊姊,可是他也很恨他姊姊,有沒有,他有沒有說出來說他很恨他姊姊,坦白講他為什麼恨他姊姊?你會覺得好奇怪!我想是這樣,當我們愛一個人愛得非常過分的時候,反過來就是怎樣,就是恨他,那為什麼要恨他呢,因為我沒有辦法離開你,忠良為什麼要離開龐家,因為只有離開龐家他才能夠長大成人。

第五個,端午跟如意之間的關係,忠良跟如意之間的關係,也很好玩。端午跟如意之間的關係是一個主奴情結,一個是主,一個是奴,主跟奴怎麼可以有性的關係呢?你看我們的端午對於如意那是百般地順從,等如意嫁,他也要跟過去,那個龐安就開始發狂似地到處亂跑,其實坦白講真的,他所扮演的是一個婢女的角色,你知道嗎?那種丫環,小姐嫁就跟著嫁過去,懂老師的意思,他怎麼會變成這樣的一個角色?他是受制於如意,這一個男性,他是受制於一個有權力的女性。可是等到有一天,他想他長大了,他成長了,他想去控制,他想變成一個父權社會掌控權力人的時候,他的樣子就不一樣了。第一個,他對如意的態度不一樣,他去跟景雲說什麼?我跟她睡過了,你自己要考慮清楚,我們景雲很可愛,他是一個留學日本,在當時是很進步的人,他不以為意,他後來摟著如意往前走,就是不以為意,而且如意就像現代21世紀的女性一樣,就跟他說is truth!哇真厲害!他還站在後方,兩個人繼續摟著向前行,雖然我們的端午最後詭計沒有成功,但我們看到他面對我們鏡頭的時候,他那個陰險的鏡頭,他沒有成功。可是忠良跟如意之間的主奴情結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其實坦白講如意在情感上是愛忠良的,所以他跟他沒有實質的主奴的關係,並沒有,但是坦白說,忠良是被壓抑而沒有辦法表達,我覺得這部電影其實一直在講desire,情慾的問題,誰的情慾釋放得多,誰的情慾被制住得多,被控制得多。因為忠良在龐家當中,跟忠良在上海,是不一樣的。忠良回到了龐家,他的情慾就要被壓抑,跟他的姊姊他的情慾就要被壓抑,聽懂嗎?他有非常強烈的戀母情結,可是他不能違反亂倫禁忌喔,這違反道德規範的,所以他就在那邊掙扎,壓抑的情慾。他看到如意,其實他很喜歡她,他從小就喜歡她,可是呢他又覺得他自己曾經是人家的僕人,他每次的...,所以他是被壓抑的。可是他在上海是不一樣,他的那個肉體的發洩多過於對愛情的忠貞,他對愛情是完全不忠貞,他明明也喜歡...,他在上海的表現是完全釋放,完全解放的,我一直覺得他跟那個天香里的女人,他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搞那個拆白黨,一開始就被人家蓋那個頭罩的那個太太也是一樣,他其實跟在他上海的女性發生性關係的時候,他其實完全是肉體的發洩,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張國榮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一個,發了狂的某種像animal一樣這樣子,這樣子的一個情慾的表達,所以其實忠良他在兩個地方的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完全不一樣。

另外,景雲跟如意還有忠良跟如意的關係,也是一個相對應的關係。對景雲來說,其實如意是他自己的選擇,他不是透過父權關係的婚姻,他管她什麼毒不毒人,他要自己親自回來看看,他去日本留學,就如同現在去美國一樣,那個是非常fashion的,那是喝過洋墨水的,管他喝的是東洋的墨水還是西洋的墨水。坦白講那個時候,去東洋留學其實是一個,非常進步的象徵。所以他要親自回來看一看,他要親自回來看看他要娶的太太,想不到如意也對他如此的坦誠,因此他完全接受這個太太。可是忠良對如意卻不是這樣,表面上看起來,他在上海那個地方情慾是解放的,可是事實上他的心裡面的壓抑是沒有辦法被解開的,他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傳統的方式,那種傳統的方式就是,獨自地去占有她的身體,這個獨自的占有的身體就是,予以毒害,就讓景雲沒有辦法去enjoy她的肉體,(不知道你們) 可不可以接受我的說法喔。

最後一個,這個如意其實跟天香里的女人也是個對比,也是一個強烈的對比。我們看起來如意生活在一個很傳統的富家,這是龐家,很大,我們看那個家族人那麼多,當然現在我們可能比較難,以前可能人真的滿多的,還要家族會議這樣子。如意其實她生在一個...她在那個空間裡,那情慾是個很大的壓抑,她基本上是一個受制度(壓抑),而她沒有辦法解放的,可是她的情慾解放了。第一個她選擇了端午,情慾解放,她突破了階級的樊籬跟限制,她解放了。第二個她選擇主動去愛忠良,她解放了。她在那個舞廳當中,主動去找忠良,那個忠良一直在拒絕,可是她是主動找他的,你要注意到這個時間的關係。因為我看到她後來解放了,好可憐!好可憐!她一旦解放,不得了了!這個僵化的兩人對立的性別社會,會被繃緊到不行,她必須要回到傳統,她回到傳統。所以在整個敘述的結構當中,忠良,我們的張國榮就扮演這樣的角色,毒了她之後讓她不能動留在本家,她不能嫁出去了,那種太太誰要,我們景雲再怎麼樣,我們吳大維再怎麼現代化,也不可能娶一個他問她也沒有任何反應的太太,我們看他那龐安都代替大少爺隨便亂說話,那大少爺連眼睛都沒眨,他怎麼說大少爺也是同意的,根本就是假傳聖旨,所以因為她已經快解放了,對整個的敘事來講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就把它回歸正常,正常就是對她施以懲罰,這個懲罰就是毒她,然後回到傳統。

那現代的上海的,那邊婦女的太太(天香里的女人),我們看到她是有先生的嘛,所以她叫什麼「婚外情」,感覺上那情慾非常的解放,她非常解放,因為她等於是在外面租個房子,然後跟情夫同居在那裡。1920年代,哇這個是思想很開放的,在形動上也是很開放的。坦白講,她跳下去自殺那一剎那我就知道,她是一個仍然受到限制的,她的情慾是受制度控制的一個女性,她沒有解放。她沒有辦法從忠良的口中去得知道說,忠良是愛他的這樣的commit,承諾的時候,她選擇的事情就是毀滅她自己,這樣的方式就是告訴我們,在傳統僵化的兩人的對立的一個社會當中,你是不能逾越任何規範的,你本來已經逾越規範在先,當你要求的愛沒有辦法求得的時候,你唯一的方法也是毀滅,這個毀滅呢像是採取自殺的方法。可是相對於一個命,一個肉體看起來活著,可是靈魂已經不見了,其實意義是一樣的。 alright! 我們可以這麼說,如意就是一個活死人,活著但是是一個死的人,就跟她的那個哥哥一樣,看起來是活著,其實已經死了。

這部電影當中,主要描繪的就是情慾desire的問題,每個人的情慾的問題都不相同,有的人是解放它,有的人就受限制,有的人想要逾越規矩,有的人卻是傳統。最後大贏家卻是端午,我看起來真是非常的特別!說他此後可以走那個比較正的門,你有沒有發現他那長袍馬掛比較新了,他本來穿得很舊,他要換新的,所以一切都歸於平靜,在傳統的父權社會的架構底下,一切都是靠...,一切都是非常的normal,不要逾越它,當你要逾越它的時候 You are in danger! 謝謝大家。

給親愛的張國榮

chiahua發表於: 星期三 十一月 08, 2006 1:08 am 促膝長談.後張國榮時代

文.李碧華*
轉載自:以白開水潑墨‧李碧華的文字世界 (http://blog.yam.com/lpw)
http://blog.yam.com/lpw/archives/200488.html

四月一日,我們從此再也笑不出的愚人節。
四月五日,枉死城中驟添新鬼的清明節。

四月八日,你化作一把火,一撮灰,你真正走了,永不回頭。
希望你釋放心靈,忘卻塵世的煩惱和痛苦,找到自己的快樂。記得喝三杯孟婆茶,重新出發。

雖然你的愛人、知己、親朋好友、合作伙伴、為你傾情的 fans…… 甚至是任何一個欷歔的過路人,都捨不得你,但你這樣幹了,我們還有什麼好說?

那一定不是你!我不信。你一向怕死、畏高、愛美、惜身、還經常做 gym、打球、打麻將、旅行、品紅酒、享受人生。不能想像你選擇了從廿四樓縱身往下一躍時,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絕 ── 因為誰都知道後果是支離破碎肝腦塗地血肉濺飛……

這天我特別痛恨在文華酒店門口外,撞毀的鐵欄下 ﹝你的身體竟硬生生把堅牢的金屬拗曲了﹞,一個陌生人,用兇猛的水柱把你遺留的一大灘血,連同灑落的紅花,不消一陣,沖洗淨盡。你隨水而去,轉瞬不見了。我痛恨這個動作。

穿著一身好衣服,杏色西裝,染滿鮮血的你,又被一塊白色布包裹,血跡滲出來,暈淡一如胭脂。為你蒼白虛弱的一息,抹上最後濃妝。後來,你被一個長形的竹蘿盒蓋著,由殮房送往殯儀館。後來,你被放進度身訂做無虛位極舒適的名貴棺木中。後來,你在烈火中大去。我見一些網站或文章報導,寫「張國榮 ﹝已故﹞」,括號中兩個筆劃簡單的字,令人黯然。

一個人的出生、成長、努力、掙扎向上、風靡群眾、名成利就、喜怒哀樂愛恨交纏…… 經過四十多年的艱苦,亦算漫漫長路。把一切變成「往事」,只用了一星期,甚或一秒。人生風霜雨雪,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白了頭 ── 你堅決「不許人間見白頭」,於是以後人人都老了醜了,心中你永遠是個萬人迷,傳奇中只有悽厲媚艷與深情,沒有歲月痕跡。

當香港危城飽受非典型肺炎肆虐的折騰,人人戴著高密度纖維口罩上街、人人都重視生命,只有你瀟灑作別。一個讀者的電郵,寫:「俊秀多情的十二少走了,你們要好好照顧傷心斷腸的如花啊!請你負責任。別讓我擔心!」

梅艷芳說過:「哥哥是我生命中唯一好友。」你不喜歡人叫你做 Leslie 或張國榮,愛聽人人叫你做「哥哥」,因你成長在一個與父母關係疏離的大家庭,渴望愛但被忽視,所以「哥哥」的暱稱令你有「親人的感覺」。對阿梅而言,有更深的意義。我打電話給她時,她已在發狂號哭悲痛欲絕中稍為平復,正為你誦經超渡。她身邊姊姊和好友一個一個走了,現在唯一知己也撤手離去,胭脂扣鬆脫煙消,現實中角色對換,你知道自己多殘忍嗎?我對阿梅說:「你要堅強,不要多想,因為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她聲音虛空、哽咽:「我想不通,我接受不到。我們那麼錫他,但他不回應,打電話又找不到,連號碼也改了。有時一班人吃飯,他突然站起來走掉。那段日子,他像另外一個人……」這句話,我和阿梅也聽過多次。你身邊很多人自恨「做得不夠」。但連阿梅也聯絡不上,誰能找到躲起來的你?

之前,你有當有導演的心願,曾因劇本不夠商業化找不到投資者。及後有一大陸的富商答應支持你開拍,你很亢奮,興緻勃勃,誰知他惹上了官非被關閘。一時間你的情緒跌至谷底。還有在泰國撞邪中降頭的說法﹝應該與什麼拍鬼片「不能抽離角色」關係不大。你是專業演員,而且戲早已拍完﹞。

因為你跟小思﹝盧瑋鑾教授﹞和仙姐﹝白雪仙﹞提過,你很喜歡廿年前在港台演過一個電視劇《我家的女人》,想重拍。那是識於微時的我們第一次合作,還奪國際獎。所以去年五月一日我千方百計把你約到徐楓家開會,她樂意支持。你想用張柏芝,喜歡她的外形和演技,還很貼合劇中「十清一鐲」的命格。

但那個晚上,你眼神驚恐,有氣無力,緊張不安。徐楓是「抑鬱症」的祖宗,她知道你很不對勁,囑你一定要看醫生服藥,而不是集中力氣去驅邪。我安慰你:「若你沒害過人,沒做過壞事,那害你的人要付出代價,雙倍報應在自己身上的,邪不能勝正。」我特定五一,因是「勞動節」。還開玩笑:「一個人站起來必須靠自己,做導演要勞動,要一起波劇本,我們只是在背後撐你。喂,你的康復期不必一年吧?到明年五一勞動節也等你!」但你一直沮喪、憂鬱,還有胃酸倒流的病折磨,對什麼都提不起勁,而且不願見人。

陳凱歌導演聽到你自殺身亡的消息的第一反應是驚嘆:「太震驚,太難過了!這不是另外一個程蝶衣嗎?」就此別過了。

暮春、香港反常地愁雲慘霧,連天陰雨,氣溫下降,有點寒意。 我們的良師益友小思,告訴你有一包遺物在她處。是一些珍貴的照片﹝包括你的反串戲裝照,虞姬之外還有其他未曝光的﹞,和一封信。一封信?由「教育署」課程發展處發出的表揚信。追溯,二零零二年二月廿二日,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香港文學院研究中心」合辦了「文學與影像比讀」講座。中文系有這個課程。由於小思要退休了,你答應她講「如何演繹李碧華小說中的人物」﹝我很謝謝你!﹞。新亞人文館沸沸騰騰,座無虛席,各系的教授講師也來了,站滿了人。

你尊重高等學府,所以不淮拍攝、錄音、宣傳。那天你在訪問中談到程蝶衣的死,有三個原因:生的偶像年華老去,不能接受。」── 一看,怵然一驚。那天是你三月底病發前非常燦爛、迷人的日子。藝人在大學演講不是沒有過,但你揮灑自如和談笑風生,學生難以忘懷,悄悄筆記下來。崇拜你的,除了共同成長的三四十歲英年還有不少年輕人。我希望他們愛歌藝、演技、樣貌外,還有你的優點:── 工作態度認真、準時、尊敬長輩、聰明感性、大膽創新、視和有禮、對情史和性取向的坦率、一切追求完美。

常把歡樂帶給別人,把哀傷留給自己 ── 所以我和你寂寞。 你喜歡看書。一回在仙姐家,小思提到白先勇一篇悼文《樹猶如此》很感人,你馬上在角落靜靜看完。你的語文能力很好,那些吹捧炒作出來的所謂人氣偶像難望背項。

你真的會是個優秀的導演,從《芳華絕代》MV 便知。可惜……
── 但你仍欠我一部電影,我仍欠你一個劇本。
什麼時候還?

2003年04月18日

*註--李碧華為香港有名的女作家, 相關介紹請看這裡: 1 2 .

未盡遺書哥哥

chiahua發表於: 星期三 十一月 08, 2006 10:50 am 促膝長談.後張國榮時代

from 【純‧水‧游‧離】網誌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water530&f_ART_ID=128986

一下子跌進了記憶。二OO三年四月的第一天,傍晚,在電視機前,默默的看著那位遠方的朋友被覆上了白布……

救護車外,警戒線外,大批的歌迷,橫置一地的鮮花,一遍一遍重複的制式紀念節目,一句一句竄燒的耳語流言……那一晚,打開窗戶,滿天的星光,在心裡默默的說:「再見了,朋友。」

夜色依舊清涼如水。

那一年,香港的禽流感方興未艾,在彌敦道的錄音室裡,第一次見面,也是第一次的合作,來之前就知道他很難搞,處女座 + 力求完美 + 歌壇SUPERSTAR + 剛結束全球場場擠爆的巡迴演唱……My God!硬著頭皮 + 我們2個人 + 口袋裡揣著剛寫好的3首歌 + 巨星特別點名指定的一點虛榮,我們硬著頭皮,來吧!

就這麼開始了長達半年的合作,錄音的過程,還真辛苦,他配唱時習慣不開燈,在看不到他的表情之下,有時候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的TAKE後,麥克風那頭總是靜了半响,我和PARTNER兩個人面面相覷替巨星的尊嚴又擔了一下心……

然後,總是會傳來那句略略沙啞又略帶點上海口音:「那再試試吧。」(我猜他普通話的老師一定是上海人。)

吁,「好呀,一定會更好的。」

在他新家的庭院裡,聽他聊電影;在錄音室的咖啡間和他辯證著歌詞;在餐桌上哈拉著MV要怎麼拍怎麼運鏡……,一首一首的歌被錄製完成了,一點一點的心情也慢慢成為一種默契。四首香港版的EP迅速衝上排行冠軍,日語版的EP在他訪日期間造成羽田機場開闢貴賓通道,以避開人潮的特例。

在鎂光燈在蜂湧的人潮中,他燃燒著空氣釋放光。在獨處時,他低調的安靜。和很多的藝人合作過,這樣的朋友,真的罕見。

遺憾的是,在台灣受限於各種客觀因素,那張專輯在幾乎沒有宣傳的狀態下匆匆上架,匆匆下市。但一直記得他說過:「這是我最滿意的一張國語專輯!」卻真的成為他最後一張國語專輯了。

對於他的走,有太多說法和討論,沒幾個字的遺書,也寫不出的從高空一躍而下堅決的心情呀。但我想,這也算他的一種自我完成吧,在大喜大悲之間,生命的實踐是自有其個性的,死亡與殉道,都是一種證實的運算結果,當靈魂再也無從掙脫身體的原罪時,死,只是一個釋放和救贖的答案,是吧?我的朋友,有太多是我不懂的了,但祝你一切安好。    
2003/09/15

文.音樂人 劉思銘 (在哥哥1998年國語大碟"Printemps"中擔任製作人)
發表於當時與其合作 音樂 旅行 人 論壇

---------------------------------------------------------
2003的最後一夜,雪紛飛的Illinois,徹骨的冷,大雪厚實覆蓋的泥地裡,混合著記憶和欲望……

這一年,我在SIUC。這一夜,我的室友們參加跨年PARTY去,我則守在這座冰涼乏人氣的屋裡,強迫自己專注於請假三星期回台灣處理父親後事,而delay的報告。劉思銘忽在MSN上一陣疾呼叫,兩人可有可無的聊了起來。歲末時分,思索的是這一年的「缺,失」?對他而言,2003最大的憾,莫甚於張國榮的離逝。

張國榮。我們共同的記憶體,拓印著時代的烙記,從八十年代烈火青春的偶像歌手,至九十年代放蕩頹廢的同志浪子。從Leslie到「哥哥」。他的眼神、身體和性別不斷成熟開展,蛻化出雌雄同體的奇異美麗,創造出既妖嬈又沈鬱的情欲美學,他不是模糊的中性,是明豔俊朗的雙性,那不是別人能揣摩倣效的,就像他慵懶纖麗的氣質──雖然喚哥哥,卻散發出弟弟的氣息。

是的,我懷念哥哥的甯采臣、十二少、宋丹平、程蝶衣和何寶榮。鴉片榻,附在梅豔芳耳邊說:「妳好淫。」纖指一比的虞姬,比誰都風華絕代。更懷念我在小學時看的《縱橫四海》,一部童話感的電影,三個美人兒闖蕩世界,結夥偷畫浪跡天涯,天高水闊的過著美好日子。這曾在當年那個小學生心裡拓印過多麼深的想望呀。然而,那個時代已然結束。

文華酒店沖洗去門口的大灘血漬,拆走撞歪的黃銅欄杆,記者從酒店衝到醫院再趕到殮房……。那麼這竟是真的,那張憂鬱美麗的臉,已是遺容。

是,是真的,已結束。張國榮、我的父親,在2003的先後離開,困頓在當下的時空,我們什麼也說不出口,除了語塞,心裡滿塞著迷茫傷痛,眼前還壓著千萬斤的陰影,轉頭,一個時代竟已猝然結束……

兩人在終端機兩端,靜默沉沉。

許久,「再見了,朋友。」我聽得思銘哽在喉中的話語,說得萬分艱澀。

風繼續吹,苦楝簌簌飄落碎花。上海調,捲著舌,我學著哥哥說:「不如我們從頭開始吧。」 時光仍要筆直前進,而我們的行路仍是曲折。每個轉彎的當下,好的,不好的,喜或悲,彷彿是瞬間也彷彿會延續一生。那些個曾經,來自來,去自去,轉眼已輕渺。即便當時苦之苦,重之重,轉身迴視,也已了之自了。且註定了還要,於時空恆河中擺渡,游離不了的,漂啊漂呀漂。

這刻,窗外傳來倒數的瘋狂響呼:5.4.3.2……

另一新時代的來到。終算,我們趕赴過這一朝繁華。                 2005/08/10

水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自由時報【懷念永遠的巨星】2003.4.5

煙火發表於: 星期日 三月 04, 2007 1:08 am 促膝長談.後張國榮時代

懷念永遠的巨星

「 只希望哥哥能得道真正的解脫,
在另一個世界裡能過得幸福快樂!」

*如果我有預言能力...

「對不起!」這是我想對哥哥講的話。一直到現在我才發現,原來我真的很喜歡你,原來我們不能沒有你。

我是六年九班的,算不上是張國榮的fans,可是不知怎麼搞的,二號那天,我竟然在家一邊看新聞一邊哭了一整天,到現在偶爾還是會突然眼前一陣模糊,一種很沉重的感覺,為什麼一定要等到一個人離我們遠去後,我們才會穾然發現原來他對我們很重要。  

我一直在想四月一號的晚上六點四十一分,我在做什麼?如果我有預言能力的話,我一定會趕去拜託他千萬不能輕生,我們都很支持他,沒有忘記他,因為從「倩女幽魂」,「金枝玉葉」到「異度空間」,過往的那一段記憶是永遠不可能抹滅的。

就像陶子所說的,以後的四月一號對我來說,己經不是愚人節了。心裡好難過’眼睛哭得好痛,快要考試的我,這幾天都念不下書,可是我知道,今後我會更堅強勇敢地去面對未來人生路上的挑戰和困難,我會更加的保重自己,與大家共勉。─

*好樣兒的!

張國榮,一個從小聽到大的名字。娛樂圈中的人都只是一味地隱瞞戀情,怕會影響自己的形象地位,連談戀愛都不敢說,躲躲藏藏地,但是哥哥他真的很棒’居然敢說出,自己是同性戀,真是好樣兒的!

這麼勇敢的人,為什麼會自殺?!

我相信,他不是想自殺的,是憂鬱症的病魔驅使他跳下去的。我相信,他捨不得離開這麼多支持他的影歌迷,更捨不得離開衆多好友,人生的際遇有起有落,他是可以熬過來的,只是這次,不是他所能決定的,因為,是病魔,它帶走他,他的靈魂與軀體早就不被他控制了。一

*愛,讓人盲目

死 也許對痛苦的人來說是一種解脫,但留給別人的,卻是一種永遠的痛。 愛上一個人不是笨,只是讓人盲目了,盲目到看不見自已。我不知道人會不會還有下輩子,我希望哥哥在另一個世界裡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希望所有愛他的人都別再難過了。一 小琪

*怎麼這麼傻?

閃亮的巨星:  
你不認識我,可是,我認識你有二十多年,一直習慣有你的存在!.....
怎麼這麼傻?怎麼這麼傻?....如果可以,我想遇見你的亡魂?親口問你到底怎麼回事?

【2006輔大張國榮藝術節】「風月」觀眾問卷調查結果

煙火 發表於: 星期日 三月 04, 2007 1:05 pm 促膝長談討論區

06’張國榮藝術節 影展暨座談會【第二場 風月】

影片簡介:

出品:湯氏電影公司 (香港)
導演:陳凱歌
演員:張國榮/鞏俐/何賽飛/周潔/林健華/張世/周迅

獎項紀錄:
1996坎城影展參賽片
張國榮被提名第三十三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本片榮獲第三十三屆金馬獎5項提名:最佳男主角 (張國榮)、最佳造型設計 (張叔平)、最佳美術設計 (黃洽貴)、最佳電影音樂 (趙季平)、最佳電影歌曲《當真就好》(小蟲)
本片榮獲第二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3項提名:最佳女主角 (鞏俐)、最佳攝影 (杜可風)、最佳美術指導 (黃洽貴)

「風月」描寫20年代上海和江南龐家的愛情悲劇,本片著重人物之間複雜的情感,表現出主角、配角們之間面對愛情與親情的多層次心理刻劃。張國榮所飾演的上海拆白黨郁忠良,在無情、浮誇、淺薄、仇恨的人格中包藏了一顆未完全被泯滅的良心,但又無力掙脫他為自己拷上的命運枷鎖。鞏俐所飾演的江南龐鎮大小姐,純真、叛逆,視禮教為無物,面對自己的愛情時異常勇敢。其它配角如何賽飛飾演的郁忠良之姊和周潔飾演的天香里的女人均有出彩之處。全片的燈光、攝影和場景佈置,成功烘托出人性的壓抑與扭曲,予人無限的扼腕與歎息。

觀眾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共回收14份)

資料整理與文字註解:蕙婷 (再次感謝她的辛勞! )

這次的問卷很多人都沒看清楚就填寫,以致常出現「只需勾選一項的題目有人複選」、「題目是問對時間安排感覺如何,卻針對場地來作答,或反之」、「勾選不滿意才需繼續填寫下一題的題目,雖勾選滿意,卻仍繼續填寫下一題」等情況,在此所做的整理便是將這些情況作好對應調整的結果,例如把填到「時間安排」部份的「場地感想」放回到場地部份;雖有不滿意之處,前題卻勾選滿意者,會將前題的「滿意」改列為「尚可」等等;此外,有幾位觀眾忘記填寫背面,開放式問題留白者也不少,亦會影響最後統計的結果,因此此次雖回收了14份問券,但不代表每題都有14位觀眾作答。

又,有些意見明顯地是榮迷寫的,但有些並不明顯,在此會將明顯是榮迷的特別注明,其它不確定者就歸入一般觀眾。(雖然會寫出某類答案的比較有可能是榮迷)至於之所以會特別標出榮迷意見,是因為主辦單位最希望知道一般大眾對哥哥及電影的看法,以修正將來影展的推行方式與方針,因此會將兩者意見作一區別,期望能將哥哥推廣至各大校園,謝謝!

關於張國榮

1. 請問您是通過什麼管道最先認識張國榮的?
□他的電影(8)
□他的音樂(4)
□他的舞臺表演(1)
□忘記了
□其他:News Report

2. 張國榮的電影作品中,給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幾部是: (「春光乍洩」好多人都寫錯成「春光乍現」,已修正;又,「霸王別姬」仍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和第一場一樣。)
霸王別姬(9)
金枝玉葉(4)
胭脂扣(3)
春光乍洩(3)
倩女幽魂(2)
異度空間(2)
風月(2)
阿飛正傳(2)
縱橫四海(1)
家有喜事(1)
新上海灘(1)

3. 張國榮的歌曲中,給您留下最深刻印象或你最喜歡的是: (「追」仍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追(8)
當愛已成往事(2)
風再起時(1)
當真就好(1)
無心睡眠(1)
拒絕再玩(1)
風繼續吹(1)

3. 您對他的印象是:
帥氣、憂鬱
有魅力的藝人
還不錯
「哥哥」,香港演藝界的厲害前輩,認真的actor、singer(這則留言我看不太懂,尤其是「香港演藝界」,若有打錯請原作者指正) 住著千萬個靈魂的人
專注角色的男演員,適合、更活脫出主人翁soul的人
陰鬱小生(哈哈,我身邊的人也是這樣)
魅力十足,性感又狂野,很正點
電影貢獻大於歌唱,天生演員(果然是台灣人的觀點!)
紳士、溫柔體貼
一個非常有才華、外表精緻的不世之才

關於活動

1. 您是:
□輔大學生(12)
□校外人士(1)
□他校學生
□其他:fans

2. 您是通過什麼途徑得知本次活動的? (此題有人複選)
□宣傳海報(6)
□朋友(3)
□BBS(2)
□網路(2)
□其他: 同學
路過(哈哈!這個有趣!)

3. 您對這次活動的場地感覺如何?(勾選滿意卻有填下一題者,皆列入「尚可」計)
□尚可(10)
□滿意(3)
□不滿意(1)

4. 承上,若您覺得不滿意,請問您認為有那些方面值得改進? (相對第一場而言,這場不滿意的因素比較多元化)
□音響太小聲 (1)
□螢幕太小(1)
□音響太大聲
□雜音太重
□其他: 場地擠
冷氣好冷(2)
音響可改進,但free place已經很滿足 (真感激有這麼體諒的人!的確,這種自發性的影展要達到戲院那種標準實在不可能)
椅子一直都很難坐
音響音質不好
場地質感不是很好

5. 您對這次活動的進場及放映時間安排感覺如何?
□滿意(9)
□普通(5)
□不滿意
□其他

6. 承上,若您感到不滿意,請問原因是?
太拖時間

7. 您對這次活動所附的電影資料感覺如何?
□滿意(12) (還有一位在旁邊寫「超好的」,感動ing)
□普通 (2)
□不滿意
□其他

8. 承上,若您覺得不滿意,請問原因是? (看來大家都是希望多看一點東西,太好了!之前還擔心寫太多大家會看得不耐煩~看來以後如時間成本允許,可以再做厚一點)
□資料可以再豐富一點(2)
□資料太多太雜,看得眼花繚亂
□資料篩選不夠完善
□其他

9. 您對這次活動的選片感覺如何?
□滿意(10) (有一位在旁邊寫「霸王別姬更好」) □普通(4)
□不滿意
□其他

10. 若將來再舉辦類似活動,您希望選片以何種取向為主? (可複選)
□都可以(7)
□藝術片(4)
□商業性質較濃的片 (2)
□實驗性較強的片(2)
□喜劇片(1)
□其他:具時代性,可互相對比

11. 您對今天的座談會感覺如何?
□滿意(11) (有人在旁邊寫「趙ㄅㄟ好可愛」、「很好!」)
□普通(2)
□不滿意
□其他

12. 您對本次活動的形式感覺如何?
□喜歡(10)
□普通(4)
□不喜歡
□其他

13.您較喜歡怎樣的活動形式?(可複選) (下次這題應該要多一個選項是「如本活動一般電影後舉辦座談會」)
□聊天分享性質的小型電影沙龍(7)
□單純的電影欣賞會(6)
□電影評論講座或藝術研討會(6)
□其他: 均可
Movie+Chat
電影後安排講解

14. 請問您是否認為這次活動有助於您重新認識與了解張國榮及他的作品?
□是(9) 
□還好(3)
□否

15. 您會希望以後還有類似本次影展的活動嗎?
□會(11) 
□無所謂(1)
□不用了 
□其他

16. 您覺得今天的活動整體而言  
□好(10)
□一般(2)
□不好
□其他

17.你對本次活動的意見或建議:

1) 老師的講談太匆促,席間頻頻看錶,感覺不是很好。 (可能下次提醒一下老師,在時間不足時盡量長話短說就好,別一直看錶,或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2) 主辦單位很用心,辛苦了!也謝謝妳們,讓台灣在白色四月之際有一個專屬於哥哥的活動。

3) 宣傳可再大點。P.S.下次到俺的大學吧!(Now 高三)

4) 下次可來的James Dean影展,Bruce Lee更好! (此意見已傳達給國佑知道)

5) 趙庭輝老師好可愛喔(旁邊還附上一張愛心臉)

6) 開場的回顧MV有點小小拖,也許可有精華即可,輔以音樂。 (這點我在想,或許我們可以播出輔以文字說明的哥哥自己導演的MV,或像「大熱」、「怨男」這類可說明哥哥理念的MV,讓觀眾更了解哥哥的影像風格;或是在現場可接筆記型電腦的前提下,播出介紹哥哥生平為人的Powerpoint,緊接著播出電影幕後花絮或訪談之類,讓觀眾對哥哥及電影有更多認識之外,也做個暖場,如何?)

7) 互動的時間可以再長一些。 (這點就是之後辦活動記得一定要留至少十分鐘給觀眾填問卷、問問題。不過這場座談會的時間是因為片長而被迫縮短,也是不得已的。)

加油!

9) 多多舉辦類似影展吧!我都會參加的!

【煙火的觀影心得】《歌劇魅影》與《夜半歌聲》

煙火 發表於: 星期五 十月 14, 2005 12:07 am 促膝長談討論區

「 歌劇魅影」與「夜半歌聲」



“Fandome de 1’Opera,” (法文:歌劇魅影) 曾多次被改編為電影,最轟動的便是2005年的最新版本。在1937的中國,恐怖大師馬徐維邦曾改編此書拍攝「夜半歌聲」。1994年,香港于仁泰根據「夜半歌聲」重拍了「新夜半歌聲」。”魅影” 這樣西方式的奇情異想人物居然也有來自中國的異族兄弟,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中國“魅影”卻和西方“魅影”大異其趣!西方“魅影” 雖然因為自己容貌缺陷而躲在歌劇院的暗處,但他有極強的侵略性,妄想控制整個歌劇院,包括控制他的愛人。他可以為愛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甚至傷害他人的身體,最後的悲劇是他自己造成的,他自己選擇了命運。中國“魅影”則完全受到命運的擺佈,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因為得罪權貴而導致劇院被燒、失去容貌,也失去整個表演事業。他選擇躲在歌劇院暗處獨自黯然神傷,不敢面對自己的愛人,還要別人假扮自己去安慰愛人。他對自己周遭的一切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再愛的勇氣。


「歌劇魅影」

上個月我去台北西門酊看了電影版的「歌劇魅影」,最大的收獲是終於看懂了原劇中許多配角之間的對話,也把故事的細節弄得更清楚。此片導演為喬舒馬克 (Joel Schumacher) ,安德魯洛伊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 擔任製片和編劇。主要演員為傑瑞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艾美蘿森 (Emmy Rossum) 與派屈克威爾森 (Patrick Wilson)。

我於1995年在紐約百老匯和2000年在倫敦一共看了兩次現場版的「歌劇魅影」音樂劇。兩次看「歌劇魅影」都不是在旅遊前的計劃中,可以說和此劇非常有緣。1993年時,曾在朋友的介紹下聽了「歌劇魅影」的加拿大版的原聲帶,當時就很喜歡裡面的音樂,並一再反覆聆聽。1995年時和媽媽到紐約玩,在繁忙的街頭四處亂逛,信步經過Broadway時,看到了「歌劇魅影」的廣告看版,我提議,既然來到紐約,不如看場秀吧!「歌劇魅影」又這麼有名,媽媽欣然同意,於是我們就買了下一場的票進去。 印象中百老匯的歌劇院一點也不華麗,比電影院好一些,感覺很平民化。我們買了很前面的票,記得當年約是60-70元美金左右一張,舞台近在咫尺。不過當時年紀輕,第一次現場看戲劇演出,又受限於英文聽力,實在是似懂非懂。當然可以理解這是個二男爭一女的故事,也依稀能夠感受到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恨情愁。不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被 “魅影” 那哀怨、淒涼的歌聲震攝住了!,雖然無法認同他對愛情的態度和做法,但仍對他充滿同情與憐憫。儘管CD已聽了N遍,還是不能跟現場演唱相比,“魅影” 的歌聲在我耳邊三日繞樑不絕,演員的歌唱功力可見一般。當年我沒買場刊,節目表早弄丟了,也從沒研究、分析過那個劇團或卡司的版本較好,所以我實在不知道現場看的版本與倫敦原版相比孰優孰劣。不過第一次看「歌劇魅影」是真的很感動、很令人難忘。

兩年後,「歌劇魅影」至我當時求學的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巡迴演出,我沒去看。但剛好人文藝術課的教授要我們寫一篇看現場表演 Live Performance或參觀美術館 (博物館) 的心得報告,我就為此劇寫了篇觀賞心得,各位若不嫌棄可以隨便看看。

Grace Chou
Culture Art Paper
Live Performance
Dr. Dann
July 25 1997

I watched the Broadway musical,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n New York two years ago. This musical was adapted by Andrew Lloyd Webber in 1982 from the original novel, “Fantome de 1’Opera.” I was very curious about this famous musical before I saw it because I had listened to its soundtrack recording for many times.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comes to Columbus once every two years. However, people can see it every day in Broadway, New York.

In the opening of the musical, the stage looked dark. A man was talking in the background. Its was the prologue, “The stage of the Paris Opera House, 1911”The speaking was an auctioneer. He said, “Lot 666, then; a chandelier in pieces. Some of you may recall the strange affair of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 mystery never fully explained…Perhaps we may frighten away the ghost of so many years ago with a little illumination, gentleman?” The auctioneer was speaking on stage of the Paris Opera House in 1911. He introduced new electrical wiring for the chandelier and reminded people of the unusual chandelier fell on people many years age in the Paris Opera House. Rumors claimed the Phantom pushed the chandelier down to the stage.

After the prologue, the overture began. The prologue sounded mysterious. After I read the Chinese edition of “Fandome de 1’Opera,” I found out that the falling chandelier was a real incident in the history. It was an accident in the Paris Opera House in 1896. This novel was inspired by the accident. The opening was powerful and seductive. It received the entire audience’s attention.

The show developed depicting a love triangle between Eric, Christine the opera singer, and Raoul. Eric was a very ugly man and always put a mask to cover half of his face. He lived underground beneath the opera house. He roamed in the opera house and disappeared right after others saw him. Some of the people in the Opera House never saw him, they just heard his voice. He often disturbed and even murdered people in the Opera House. To most people in the opera house, he was a ghost. They called him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He could hide himself without people seeing him by operating the entire opera house. He was deeply in love with the opera singer Christine. He taught her how to improve her singing and he claimed he was “The Angel of Music.” He took her to where he lived, under the opera house. Christine, however, was in love with Raoul, but always being very nice to Eric. In the end, Eric let Christine go with Raoul and cried for his lost love alone.

Eric was a self-contradictory character. He was a combination of angel and devil. When you heard his beautiful voice, you would believe that he was an angel. When you saw how he disturbed the opera house and the way he treated others, you would believe that he was a devil. Eric felt inferior because of his ugly face. According to “Fantome de 1’ Opera,” many people insulted him including his parents. He lost his own identity due to his hatred toward the world. Therefore, he committed crimes to protect his weak personality. He withed Christine would love him despite his ugly face. However, he only frightened her. Eric’s life was a tragedy.

The setting of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was beautiful. I could understand the story well because the setting on the stage had perfect transitions from one scene to the next scene. In the scene of “Masquerade,” the stage looked extremely gorgeous. The lighting and the sound system were awesome. Although the performance was fully entertaining, it successfully brought the audience into the age of Romanticism. Artists, singers, dancers, young men and women dressed gorgeously with masks on their face. They drank and partied until midnight. For them, the purpose of life was seeking entertainment.

Eric’s singing was the most moving part of the show. His singing was touching, passionate, tender, seductive, mysterious, powerful, invasive, violent, wretched, evil, pitiful, pathetic and sympathetic. He almost made me cry when he sang his lost love. His singing surrounded the theater. Sometimes I could find Eric’s voice behind or around me.

It was been two years since I enjoyed the show. The music and the setting of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re still in my mind especially the singing of Eric. I hope I would like see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gain in Columbus this August.

2000年的夏天我和父母曾一起參加英國深度之旅十天,行程早被旅行社安排好了,我並沒多大機會自由行動,第二次觀賞「歌劇魅影」就是在這樣的情況發生,票都已被訂好了,不去看還浪費了呢!但座位安排得有夠差,坐在樓上看也就算了,還坐在二樓前第一、二排,要拼命將身體往前傾才能看得清楚舞台。當時我的英文聽力比1995年時好得多,台詞和歌詞都聽懂了不少,但從頭到尾我都緊绷著神經,看得一點也不舒服,感動自然是有限的。

音樂劇作曲家韋伯不愧懂得全球化行銷,2005年推出「歌劇魅影」的電影版,讓全世界許多聽過劇中經典歌曲,卻無緣沒看過音樂劇版的觀眾們湧入電影院內一探究竟。對觀賞過現場表演的觀眾們則是透過電影,再一次重溫舊夢。但我再也找不到當初的感動了!「歌劇魅影」的確是比較適合用舞台劇的方式來呈現,但也或許是電影拍攝手法的問題,電影版完全失掉了原劇的神秘與懸疑之美。音樂劇版中,“魅影” 在舞台背景之間穿梭,大部份時間觀眾都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就算坐得再前面,你也不見得看得清 “魅影”,每一幕我們都在尋找 “魅影” 究竟躲在舞台何處,很大的程度增加了 “魅影” 的神秘感和觀賞的趣味性。但在電影版中,“魅影” 一點也不神出鬼沒,一切都被觀眾看光光,那還有什麼意思?

知名影評人藍祖蔚曾在他寫的電影筆記「魅影二歎」中指出電影版中兩男一女之間的愛情故事發展太突然而不合理。其實在許多戲劇表演和經典文學作品中,男女主角之間的一見鍾情常常發生,愛情就是那麼回事,也很難說合理不合理,但男女演員的演技將決定他倆的愛情是否有足夠的力量說服觀眾。在音樂劇、歌劇和舞台劇中,現場觀眾不一定能看清演員的表情和眼神,但演員的唸白、唱腔與肢體語言將是重要的關鍵。在電影中,表情和眼神又比唸白、唱腔與肢體語言更重要。電影版中演員的歌聲少了原劇中氣勢磅礡或低迴不已的韻味,相互間眼神的交流也不夠,令我無法入戲與他們一起為愛跌蕩起伏。

佈景也有同樣的問題。原劇中,當 “魅影” 帶著Christine在地下湖中撐船通往他居住的密室時,舞台的燈光昏暗,燭光的點綴將舞台襯托得地十分夢幻,彷彿置身仙境,更顯得魅影的容身之處原來別有洞天。而且因為舞台跟觀眾有些距離的關係,令我們無法將佈景的細微處看得一清二楚,反而成功地創造了神秘與朦朧之美。但電影版中同樣這一幕卻光亮無比,觀眾可以清楚看見佈景中的細節,完全沒有表現出夜的靜謐與魅影的神秘。再說到那個大吊燈,整個故事就是被歌劇院的大吊燈牽引出來的,也是全劇最重要的“噱頭”。劇中當魅影大鬧歌劇院時施法讓大吊燈墜落,觀眾們嚇得四處逃竄。身處歌劇院的我們,也親眼目賭做為舞台道具之一的吊燈突然傾斜,作勢要掉下來的樣子,雖然明知道吊燈不會真的掉下來,大家還是吃了不小的驚嚇!頗有身歷其境的感受。電影版中的這一幕當然是演出來的,觀眾完全是旁觀者,真實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音樂,音樂是「歌劇魅影」最重要的元素,我還未聽過莎拉‧布來曼的英國原版 (Original London Cast),我所收藏的CD是加拿大版的 (Original Canadian Cast),最喜愛的歌曲是 “Think of Me,” “All I Ask of You” 和“Music of Night”。我從小唱合唱團的高音部,最愛飆高音,但 “Think of Me” 後面Christine的高音部份我是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唱得上去的。韋伯利用古典歌劇、搖滾樂和流行曲風打造了這些歌曲,確實很好聽,又好學易記,在全世界被傳唱不歇,奠定了「歌劇魅影」的經典地位。電影版中採用新秀的演唱,不知怎麼就是少了點味道。女主角甜美有餘,深度不足;“魅影”的歌聲也不夠哀怨動人,聽了不會令人想掉眼淚。

也許你會說,拿音樂劇和電影兩個版本互比,一點也不公平,他們的表現方式本來就毫不相同。那也說得是!不過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歌劇魅影」的電影版還未能超越音樂劇的格局。不過我幾乎也可以確信,「歌劇魅影」會不斷地被繼續改編重拍下去…對還未有機會看到現場音樂劇的觀眾們,電影版還是值得一看的。

除了舞台、佈景、表演和音樂,到底「歌劇魅影」的故事有何吸引人之處呢?華麗的包裝之下,它本質上奇情、詭譎、通俗、煽情,韋伯深信任何年代的觀眾都會被這樣一個故事吸引,關鍵就在於你如何包裝它。「歌劇魅影」是韋伯繼「貓」之後的鉅作,來自英國的他在美國百老匯靠這兩部劇取得藝術和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從1988年在倫敦英女王歌劇院的首演開始,迄今已經紅了17年。「歌劇魅影」音樂劇改編於法國同名小說 “Fandome de 1’Opera,”,作者為卡斯頓‧勒胡 (Gaston Leroux, 1868-1927),出生法國,是一名記者,也是連載通俗小說家。勒胡生性喜愛冒險,記者的身份讓他善於追根究底,具備抽絲剝繭的本領,也有機會四處旅行,這些他都將之發揮在寫作上面。勒胡還寫了不少偵探小說,其中傳世最廣的就是 “Fandome de 1’Opera,”,此書在勒胡風燭殘年時才因為好萊塢將故事拍為默片而暢銷。勒胡根據1896年法國巴黎歌劇院大吊燈無端墜落砸死人的新聞事件,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寫成了這部小說。全書吸引人之處不僅是 “魅影” 這個角色被塑造成功,還在於作者在故事中化為第一人稱,經過一連串的追查,最後證明 “劇院之鬼” 確實存在的經過,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充份享受和作者一起調查事實真相的參與感,此一特點是原著小說比音樂劇更勝一籌的地方。我希望日後如果有人重拍「歌劇魅影」能採用原著這種敘事觀點來拍攝,這將大大加深它的趣味性。原著的結局也比音樂劇和電影更合理些。最後“魅影” 選擇與愛人、情敵一起同歸於盡,很符合他一貫的所做所為。但音樂劇和電影中的 “魅影” 最後被愛人深情的一吻融化,把愛人和情敵都放走,獨自為愛黯然神傷,這 “轉性”就未免太大、太煽情了一點。

主角 “魅影” 名叫Eric,無疑是全書中最關鍵的人物。他自卑,為了掩飾自己可怖的容貌,他躲在歌劇院的暗處,連在他心上人面前也不肯以真面目示人;他自大,不斷地做出許多莫名其妙的事來引人注意,只為了證明自己無所不能,是位身兼作曲、歌唱、魔術和機關操作的天才;他狡詐,利用人性,把歌劇院的工作人員和觀眾玩弄於股掌之中;他殘暴,為了控制歌劇院,不惜傷人、殺人。他痴情,愛得徹徹底底,可以為了得到女主角而不擇手段。在音樂劇和電影版中,女主角Christine曾直斥其非:「你這人殘缺的不是你的容貌而是你的靈魂!」這個介於天子與瘋子之間的人物,令人不禁為他掩卷歎息,為他可憐可悲!



「夜半歌聲」

去年年底,我參加了台北光點之家的「鬼魅影展」,有幸觀賞了1937年的珍貴影片「夜半歌聲」(可惜的是,影展一共播放了「倩女幽魂」四個版本,卻忘了用「新夜半歌聲」來和「夜半歌聲」做個古今對照。) 此片由馬徐維邦導演,金山飾演男主角宋丹萍,胡萍飾演女主角李曉霞,施超飾演第二男主角孫小歐。這可能是我這輩子看過最古老的電影了,覺得很新鮮很有趣!全片是黑白的,因為年代太久遠,影片的畫質和音效有一些瑕疵,但還不致於對觀影造成障礙。影片一開頭就對著一個大宅門牆招標通告來了個長達數分鐘的特寫,通告上寫著民國15年,可能是劇院這塊地準備要被賣掉了。整個劇院殘敗得可以,配合著四面八方傳來的詭異聲音,加上門後閃過窺看的身影,人們匆匆關門開門等的烘托,使劇院在黑夜中看起來顯得鬼影幢幢,導演對氣氛的營造確是一流。劇院的提燈老人 (也是男主角宋丹萍的老僕) 長得很可怕,可以說是中國版的鐘樓怪人,說話和笑聲都令人毛骨悚然。哇!連老僕都那麼恐怖了,那主人不知有多恐怖?接著牆上出現巨大的身影,宋丹萍的歌聲響起,女主角李曉霞白衣長髮慢慢悠悠地在窗口聽著夜半歌聲。我覺得女主角長得並不清秀可人,略嫌俗艷了些。她直勾勾望著前方的眼神,還挺可怕的!讓觀眾深深地覺得她真的是瘋了!我很喜歡這種用周圍環境和配角烘托的手法,這會讓主人翁更具懸疑與神秘感,還未出現就先轟動!接著劇團一行人乘著馬車前來,在劇院落腳。我注意到他們行動的畫面常常以快動作處理,很有默片的感覺。

全片由劇團團員孫小鷗和宋丹萍的邂逅帶出整個故事。宋丹萍被毀容後躲在歌劇院裡,不敢和心上人曉霞見面,每當月圓時出來唱歌,撫慰愛人的心靈。認識孫小鷗後,覺得孫是可造之材,便教他唱歌,還要孫假扮成自己去安慰曉霞。西方的 “魅影” 從小就容貌醜陋,被來就沒有得到女主角的愛情。中國的 “魅影” 是後來才因故被毀容,雖已得到過女主角的愛情,卻不敢再面對愛情,因此「夜半歌聲」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宋丹萍教孫小鷗唱歌,並假扮自己去安慰愛人的作法,為免太自傷自憐、自欺欺人,但其本性還不算太壞,對他人沒有什麼攻擊性和侵略性。但不知道是不是那個年代的中國人還不會演感情戲的緣故,男女主角之間的對手戲演得生硬而不自然,當我們在戲院裡聽到孫小鷗用慷慨激昂的語氣喊出:「我是多麼地愛你啊!」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由於此片背景設在軍閥時代,宋丹萍這角色被塑造為一位革命份子,更由於拍攝期間大約在對日抗戰初期,因此電影中許多人、事、物也都跟愛國扯上關係。李曉霞的父親以宋為革命份子的理由反對他們交往,孫小鷗和孫小鷗在舞台上的演出都跟愛國的主題相關,充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愛情,在那種非常環境之下是注定要被犧牲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毀容後的宋丹萍,真的真的非常恐怖!“嚇”果十足!根本認不出是宋丹萍了,而是一個怪物,比鐘樓怪人還駭人!我覺得這個版本的“魅影”是毀容毀得最徹底的一個!音樂劇「歌劇魅影」中的 “魅影”大部份時間都戴著遮住半邊臉的白色面具,後來雖被女主角扯下來,我在現場根本看不清他有無毀容。觀眾雖能看得清電影版中的 “魅影”的毀容情況,但那程度實在是普通得很,小case!。而我待會要談的「新夜半歌聲」中的宋丹萍,就介在中間,他左半邊臉佈滿了可怕的疙瘩,還認得出是宋丹萍的模樣,並不會很恐怖。

和「歌劇魅影」一樣,音樂也是「夜半歌聲」中很重要的元素。導演很會利用西方古典音樂來搭配劇情,這部已被「中國化」了的東方版「歌劇魅影」,在當時還蠻前衛呢!我記得裡面有一首我很喜歡的小提琴獨奏曲,聽到時不禁耳朵一亮!可惜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宋丹萍演唱的歌曲也是重頭戲之一,主題曲《夜半歌聲》由田漢作詞,洗星海作曲,盛家倫演唱。歌詞雖然很中國,但唱腔卻是西方式的男高音。宋丹萍唱的歌帶有感時傷懷的情緒,不僅流露對革命的理想,對封建社會的控訴;一面又流露對曉霞的思念,對自由的渴望。歌詞含意頗深,但恐怕已很難引起現代一般觀眾的共鳴了。

文章寫到這裡,聽說此片已入圍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中國百部電影” 之一,的確實至名歸。馬徐維邦有這樣的勇氣在保守的年代拍出這麼 “驚世駭俗” 的電影,確實很了不起!他被尊稱為中國的 “希區考克” 絕不是浪得虛名。唉!如果這部電影會發行DVD就好了,許多東西只看過一遍實在記不得那麼多,對這部電影的許多細節我實在無法近一步說明。

時光跳到現代!1994年的「新夜半歌聲」雖然情節上和「夜半歌聲」有諸多雷同之處,但感覺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背景也設在1937年,但表現手法完全90年代了,不再鬼影幢幢,不再講革命,講的是愛情,也同時刻劃宋丹萍被毀容的心路歷程。此片由黃百鳴、李寧與張國榮共同監製,于仁泰導演,鮑德熹攝影。張國榮飾演男主角宋丹萍,吳倩蓮飾演女主角杜雲嫣,黃磊飾演第二男主角韋青。

「新夜半歌聲」中的歌劇院比起「夜半歌聲」中的那座並不如何破敗,但它在被燒前確實富麗堂皇無比,此片的佈景和美術設計還是蠻不錯的。最特別的是它的攝影,發生在過去的情節用彩色來呈現,發生在現在的情節反而用一種退去的彩色 (不是黑白,帶點昏黃) 來呈現,暗示男主角過去引領風騷的輝煌歲月在今日已不復見。不過看這部電影的開場我有一個感覺,儘管此片並不想學前人一樣強調鬼魅,但宋丹萍的老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開始敘述整個故事,太快就把所有的東西丟給觀眾,沒有營造一種神秘的氣氛,讓此片失去了一些觀影的樂趣。宋丹萍畢竟是位傳奇人物,應該要有一個符合他身份的出場方式才對。

除了宋丹萍和韋青以外,此片其他的角色都沒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宋丹萍和杜雲嫣之間相愛的過程與情節顯得單薄、老套,沒有讓觀眾感覺到一股天雷勾動地火的電流在他們倆之間瀰漫,削弱了愛情表現的張力,對於這樣一部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僅僅靠兩人後來受到父母的反對與命運的磨難來表現他們愛情的深度,其實是不夠的。但換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許宋丹萍和杜雲嫣兩人的愛情故事原本就平凡無奇,雲嫣一昧天真癡情,而宋丹萍在失去了容貌與事業之後,就失去了再愛的能力。

本片最大的亮點是張國榮與黃磊的表演。除了和吳倩蓮之間的對手戲缺少火花之外,張國榮恰如其分地演出了這位毀容前意氣風發,毀容後自私自憐的舞台巨星宋丹萍。宋丹萍在舞台上的羅密歐扮相俊美異常,杜雲嫣相比之下都顯得黯然失色。宋丹萍唱《深情相擁》時在台上演的就是《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 “樓台會”,唱《一輩子失去了你》時演出的是《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 “殉情”,尤以後者的表演最富有感情,羅密歐在面對茱麗葉的死時,眼神充滿了哀傷與絕望。電影的下半段,宋丹萍幾度剖白自己的遭遇,語調都充滿了感情,觀眾完全可以感受到他這些年來所承受的痛苦。全片最感人的一幕就是當宋丹萍在韋青舞台上表演 “殉情” 那一場戲時,在布幕後面幫韋青唱出他老唱不上去的那句 “只能在夢中尋找和回味”。就算身上的斗篷遮敝了宋丹萍大半的臉,觀眾仍可以清楚看到他哀傷的眼神。他的哀傷不僅僅只為容貌的毀損,也為舞台上曾擁有過的輝煌。可以說,事業的失敗足以使一個男人灰心喪志,連帶對愛情的態度也退縮怯懦了。

扮演韋青的黃磊雖然是新人,但他的表現毫不怯場。韋青的出現,帶出了宋丹萍和杜雲嫣的故事,他曾幫助宋丹萍完成他在舞台上未竟的夢、對雲嫣未盡的愛,更在關鍵時刻在宋丹萍面前直斥其非!點出此人對愛情缺乏擔當的心態。最後終於促使宋丹萍開始反省自己,決定從封閉的世界中走出來。這個角色是宋丹萍毀容後和外面世界的唯一聯繫,極為重要。

扮演杜雲嫣的吳倩蓮演得最好的地方在於當她失去了心上人,並過門當新娘子的時候,此時她不說一句話,但眼神有讓人有無比沉痛的感覺。後半段她瘋了,卻瘋得說不出來地怪,她的瘋傻狀有點樣版化,讓人難以對她感到同情。她一度把韋青當成宋丹萍,最後又突然恢復正常,認出宋丹萍。為了戲劇化,這樣的安排固無可厚非,但觀眾感覺不到杜雲嫣的內心轉折。我想瘋傻之人也是有感情的,杜雲嫣這個角色被簡化了。宋丹萍的仇人與情敵-趙家父子的下場交待草率也是一大敗筆,他們兩個角色都大大地被簡化了。趙父恃權,趙傻子則基本上是個變態,但他們的下場卻喜劇般快速地結束,令人感到相當突兀。

「新夜半歌聲」由鮑比達配樂,張國榮譜曲、演唱 “夜半歌聲三部曲”--《夜半歌聲》、《深情相擁》與《一輩子失去了你》。演奏曲和歌曲很有主體性和一致性,與劇情也很配合。鮑比達曾以此片入圍第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主題曲《夜半歌聲》被提名第三十二屆金馬獎及第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獎》。《夜半歌聲》唯一一次完整的旋律出現在電影結束前,是張國榮那聽了令人屏息的清唱。而《一輩子失去了你》這首貫穿整部電影的插曲則扮演吃重的角色。我買了這部電影的原聲帶回家聽後,最喜歡的就是 “夜半歌聲三部曲” 的演奏版,很有氣勢磅礡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它能被放在片尾播放,就會為整部電影增加不少力量!電影裡還有一首歌我一定要提一下,那就是韋青的劇團在台上演出「熱血」這齣戲時所唱的《熱血歌》。這首歌的作者為吳宗漢(民國二十二年)。歌詞:“熱血滔滔,熱血滔滔,像江裡的浪,像海裡的濤,常在我心裡翻攪。只因為恥辱未雪,憤恨難消!四萬萬同胞啊!灑著我們的熱血,去除強暴!”這首國民黨時代的軍歌,,只要是六年級之前的小孩應該都對這首歌不陌生,這是一首愛國歌曲。每逢國慶日、台灣光復節等等節日,學校裡和電視上都常放,軍訓課時更被拿來當做行徑比賽的指定歌曲之一。隨著政治氣候的丕變,這首歌已漸漸在台灣消失,但偶爾聽到還是覺得挺懷念、挺有趣的。

對這部電影我實在是愛之深責之切,不僅僅是因為我是一位張國榮迷的緣故,而是從創作理念、美術設計、音樂創作和演技表現種種方面來看,「新夜半歌聲」製作群的企圖心很大,有意要超越前人的格局,但可惜的是,此片在影壇並沒有成為一部經典電影。張國榮曾在一次訪問中表示,拍攝「新夜半歌聲」時,導演于仁泰要去美國拍攝西片,吳倩蓮要回香港唱歌,拍攝時間太短,大家交流得不夠。這是他第一部當監製的片子,如果重來的話,絕不這樣拍。確實很令人遺憾啊!

我相信「夜半歌聲」在中港台也會像「歌劇魅影」一樣繼續被改編重拍下去,不斷被賦予新的面貌。我對於黃磊導演的新作品「新夜半歌聲」連續劇並不是沒有任何期待,只是當聽說男女主角是何潤東和大S時,便有點提不起興趣,因為對上次大S飾演的聶小倩實在不敢恭維。其實「夜半歌聲」也很適合改編為音樂劇,因為它有大量的舞台場景和豐富的表演層次可以用音樂劇來呈現,只是目前我心目中扮演音樂劇版宋丹萍的最佳人選已不在人世了。

明年「歌劇魅影」音樂劇在台北的演出,我想我不會去看了,把機會讓給從未看過的觀眾吧!

自由時報【張國榮海海人生】2003.4.7

煙火發表於: 星期日 三月 04, 2007 1:12 am 促膝長談.後張國榮時代

怎奈張國榮 「飛別紅塵」

〔記者林佳宏╱綜合報導〕張國榮最早來台叩關,是在寶麗金唱片(現在的環球唱片),期間推出過「兜風心情」跟「拒絕再玩」兩張專輯。當年張國榮迷人的貴族丰采,以及魅惑演出方式,至今依舊令人懷念。

曾經在寶麗金唱片時代帶過張國榮的資深宣傳李薇表示,張國榮最迷人的地方,就是獨特的貴族氣質。當初公司在企劃張國榮的唱片時,就是抓出他獨特的貴族氣質。而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張國榮的工作態度很敬業,對於唱片公司排的通告內容,張國榮從來不會有任何怨言,而且都全力以赴。

張國榮的國語作品主要都在滾石唱片,曾經跟張國榮共事過的滾石唱片總經理陳勇志表示,張國榮給人的印象,是沒有陰影的人,而且很有自信。他在跟張國榮的合作過程中,從來沒有看過張國榮有負面的情緒,甚至連生氣從來都沒有過。

傳出張國榮自殺消息,陳勇志錯愕地說,他們第一個直覺都是「愚人節」,陳勇志回憶說,張國榮人相當好、非常敏感、注意細節、很愛乾淨、體貼別人。

從小細節觀察張國榮,可見張國榮細微之處。陳勇志說,有一次張國榮跟陳淑樺拍攝「當真就好」MV,在劇情裡難免會有情愛鏡頭。對於戲劇已爐火純青的張國榮,從頭到尾都帶著陳淑樺入戲,甚至takecare陳淑樺的服裝、化妝等小事情,是一個對女生很體貼的男人。

張國榮在滾石唱片時代,除了跟陳淑樺合唱過「當真就好」之外,還曾經跟辛曉琪合唱「深情相擁」。而辛曉琪在得知張國榮跳樓自殺後,當場情緒決堤,泣不成聲,不願多說些什麼。

自由時報【張國榮海海人生】2003.4.7

張國榮海海人生猶如路過蜻蜓 愛恨情仇盡付歌曲 情願留念拒絕再玩

胡如虹

「讓我做隻路過蜻蜓 留下能被懷念過程 虛耗著我這便宜生命 讓你被愛是我光榮 無論誰在嫌我煽情不笑納也不必掃興」這是張國榮的廣東歌「路過蜻蜓」其中一段歌詞,作曲的陳曉娟說,她對於張國榮會選擇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張國榮對生命的態度在林夕幫他寫的這首歌詞中,早已表露無遺。

他情願大家永遠懷念他,哪怕他祇是一隻蜻蜓、祇是一個過客,只要大家能深深地記住他,即使是耗盡生命也無所謂。

「路過蜻蜓」可以只是一首流行歌曲,也可以解讀成張國榮的內心獨白,這就是當一個歌手的迷人之處,演繹歌曲的情感,也演譯了自己的愛恨情愁。

第一階段

動感偶像 背負市場壓力

張國榮是歌壇的偶像歌手,也是一位出色的創作人,他的音樂世界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歌唱事業剛起步,面對市場的壓力的動感偶像路線,「Monica」、「拒絕再玩」都是他的招牌歌曲,但即使是偶像歌手,張國榮在這個階段即流露出他對音樂獨特的想法與堅持,也開始加入自己的音樂創作,他與「香港音樂教父」許冠傑合作的「沈默是金」,便是他在音樂創作上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張國榮作曲的這首「沈默是金」先後曾改填上國語歌詞「明月夜」和台語歌詞「海海人生」,台灣歌迷很熟悉「海海人生」這首歌,但鮮少人注意到這首歌的作曲原是張國榮,直到張國榮跳樓自殺後,大家重新搜尋他的音樂,才為他的音樂創作所驚豔。

第二階段

「寵愛」電影音樂 曲風深情

加入滾石唱片算是張國榮第二階段的音樂世界,在他復出歌壇推出的「寵愛」專輯中,收錄了他從影六部電影的主題曲,從第一首曲目「A Thous and Dreams of You」的爵士曲風,即可以聽出進入成熟期的張國榮。

這張專輯仍有不少張國的音樂創作,像是電影「夜半歌聲」的同名主題曲,插曲「深情相擁」、「一輩子失去妳」、「紅顏白髮」,這個階段的張國榮已不再舞台上狂野賣弄舞姿,曲風傾向款款深情的性感,和他電影世界的表演一樣,風華絕代。

第三階段

音樂自由多元化 渾灑自由

近幾年,張國榮在香港環球唱片推出的廣東歌專輯,則是他最自由、開放的音樂階段,擺脫了得不得獎的束縛與市場銷售的壓力,張國榮盡情地享受與音樂人的交流,音樂類型十分多元化,去年他與黃耀明合作的「Crossover」專輯,音樂曲風更是充滿電子樂的後現代頹廢美感,由於出片時正好傳他罹患憂鬱症、中邪等流言,黃耀明和李瑞嫻作曲、林夕填詞的「夜有所夢」,歌詞中描述的「現在是十四號/現在是十五號/現在是十八號/但剩下甚麼要做/沉睡中為何拿著刀/橫過漫長馬路/夢境那樣恐佈」難免多了許多反映現實人生的聯想。

尤其林夕與張國榮在音樂上的合作密切,林夕對歌手性格拿捏在其獨到之處,張國榮的音樂有一半以上的歌詞都出自於林夕之手,從林夕眼中所呈現的張國榮音樂世界,更讓想像空間變很無限大。  

很多藝人在演戲與唱歌的偏愛比重中,總是選擇唱歌,那是因為歌聲最能反映歌者的心路歷程。

張國榮雖然走了,但是在反覆聆聽他的音樂創作與歌聲時,也許你會在偶然間,突然感覺與他心靈相通,彷佛了解他內心深處跨越生死對愛的強烈渴求,以及生命底層那種莫名的孤獨與空虛,那種突然間的相知,也正是所有的創作者與歌手難以忘情的滋味。

也許,正當你我忙著翻出張國榮的舊作,反反覆覆聆聽追憶時,這會兒,張國榮已在另一個世界中,哼唱著另一段新旋律了….

音樂張國榮 狂野性感

(記者胡如虹/專訪)「只有深夜 我和你才能 敞開靈魂 去釋放天真 把溫柔的吻 在夜半時分 化成歌聲 依偎你心門」張國榮走了…他的歌聲今後就像「夜半歌聲」一樣,只能回味,和他合作過的台灣音樂人,想起哥哥對音樂的執著,也只能用完美來形容…

張國榮錄音 都有巨星架式 周治平「拒絕再玩」、「兜風心情」專輯製作人

張國榮的國語講得很好 不像其他港星唱國語歌必須精雕細琢,而且他唱歌有種巨星架式,在錄音室非常要求完美,唱不好直接重來,一定要一遍唱完,不用接的。他在錄音室配唱也跟一般歌星不同,一般歌星都是穿便服,打赤腳,選擇最舒服的姿勢配唱,張國榮最舒服的方式像在舞台唱歌一樣,表情、動作都好像對著觀眾唱歌一樣,對他而言,把表情做足了,聲音的表悄也就出來了,所以幫他配唱,不會去要求他的節拍要多準,而是整體的感覺。他歌聲最大的特色是很狂野,聲音完全不受拘束。我始終記得他「拒絕再玩」的歌聲,那感覺好像不受世俗所羈絆,就好像他的人一樣。

哥哥的歌聲與笑容 純真又性感 劉虞瑞「拒絕再玩」「兜風心情」專輯企畫暨作詞

張國榮的國語得很好,不像其他港星唱國語歌必須精雕細琢,仔細去聽張國榮的音樂,會發現他的成長歷程都在他的歌聲中,他的聲音,唱慢歌有款款深情的性感、快歌則帶著狂野的性感,無人能比。嚴格來聽,張國榮唱歌常會走音,音準也不是很準,但是他的走音與音樂融合一體,充滿了張國榮的獨特的魅力,讓人聽起來很舒服。我覺得所謂的巨星,就是具有無人可取代之處,張國榮的歌聲與笑容,集合了純真、性感與狂野,是其他男藝人所沒有的特質,所以說他是歌壇的一代巨星一點也不為過

張國榮 根本是音樂天才 陳曉娟「路過蜻蜓」「潔身自愛」的作曲

單聽張國榮的曲子,覺得他寫的歌很大器,和弦很美,好聽又高級,應該是學過樂理的人。後來跟他認識後,才知道他並不是科班出身的,更讓人對他的創作感到驚豔,覺得他根本就是個天才。張國榮在音樂上一直有新的想法,而且非常尊重音樂人,我幫他寫了廣東歌「路過蜻蜓」的曲子之後,他就不斷透過版權公司要跟我見面,當時我非常抗拒跟他這種大明星見面,不過和他見過面後,兩人一見如故。後來我又幫他寫了廣東歌「潔身自愛」,到香港和他談事情時,他都是約在文華酒店,他的記憶力很好,還會背「潔身自愛」的廣東歌詞給我聽,跟我解釋歌詞的意思,他也知道自己寫的曲子被改填上台語歌詞「海海人生」,還問我「海海人生」歌詞是什麼意思。他不但邀我幫他寫歌,也邀我到香港看他的演唱會,在演唱會上唱到「路過蜻蜓」時,還特別用國語介紹我。張國榮對音樂有許多理想,他一直想做一張經曲電影音樂,還找了幾部電影讓我選我想寫的歌,後來被我分配到「亂世佳人」,去年年初,我還接到相關製作的計畫內容,沒想到這張專輯還沒完成,他就走了。

周杰倫追唱哥哥 旋律難忘

(記者段蓁蓁/台北報導)喜歡看電影的周杰倫,看到張國榮主演的電影「金技玉葉」,一聽到了「追」這首歌,不知怎麼的就十分喜歡,去年他在香港紅磡演唱會,主辦單位希望他能唱一首廣東歌,他毫不考慮就選擇唱張國榮的「追」。周杰倫覺得,張國榮將「追」唱得相當有感覺,只要聽過這首歌的人,幾乎都有深刻印象,情感演繹得入木三分,讓他很難忘。馬來西亞歌手戴佩妮從小就將張國榮視為偶像,小時候常聽哥哥買的張國榮專輯,耳濡目染下,張國榮的廣東歌她幾乎都能琅琅上口,戴佩妮說:「我最喜歡他的「風繼續吹」,唱得好有感覺!」 Energy雖然不能稱得上是張國榮的忠實fans,但可說是聽他的歌長大的。Energy表示,張國榮跟陳潔華曾經對唱過一首歌曲「當真就好」,無形中扭轉他們青少年時期對感情的觀點。

忘了哥哥 不太容易

「忘了痛或許可以,忘了你卻不太容易」這幾天,打開電視這段歌詞必定伴隨著張國榮的身影出現在螢幕上。

或許我們會以為張國榮的fans都是四、五年級生,其實不然我們的efans信箱收到大批讀者的來信,許多都是六年級和七年級的讀者,他們對哥哥驟逝感到哀傷和不可置信,以下是讀者的來信:

我是一個國三學生,今年準備考學測了,乍聞張國榮想不開而跳樓的消息,非常震驚!事件發生後,我陸續閱讀了一些相關報導,而每次閱讀時,心裡總會泛起著一絲絲的心酸。也讓我想到好幾年前張雨生意外車禍身亡,同樣地令人惋惜,同樣地令人措手不及。但唯一不同的是,我覺得張國榮是找到了自己往後的依靠,只是他選擇的方式不同罷了,是否我們應該尊重他的選擇呢? 要考學測ㄉmacaca上

我是七年一班的,說起來我並不能完全算是哥哥的fans,以前對哥哥也沒有特別的注意,只是會偶爾看看哥哥的電影,聽聽哥哥的歌,但那一天過後,我卻驚覺原來哥哥早就住在我心裡,一個任誰也無法取代的位子。最近,只要看見有關哥哥的報導或是電視、廣播播出關於他的新聞、放他的歌,我都會哭得不能自己,現在準備插大的我,根本無法專心唸書,每天的心情都是沉重,我多希望現在馬上有人告訴我這是一個玩笑,即使這個玩笑開得有一點過火
允妹妹

四月一日晚上,我剛好在畫室上課,由收音機報來他的死訊,雖然表面上裝做無事,可是心情卻已盪到谷底,隔壁阿桑跟我聊為什麼他會自殺,我已經沒心情回答,也許跟某些人一樣,我不是他死忠的追隨者,但因為他的戲劇,每每打動人心,所以就不自覺喜歡他,最近這幾天我還是一直不相信他已經去世的消息,我難過他的愁,不捨他的才華,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名憂鬱患者,這種痛苦我很了解。不管怎樣,他的才華和對工作認真的態度是不能否定的,我想這會是我追隨他的榜樣,希望這份感傷也能早早逝去:
台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