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o1014 發表於: 星期日 十一月 05, 2006 8:54 pm 促膝長談討論區
之所以對"夜半歌聲"這部電影有興趣,很大原因是受張國榮作的那三首「夜半歌聲」、「一輩子失去了你」、「深情相擁」影響。當初第一次聽到這三首歌,因為我對張國榮的國語歌一向不如粵語歌來得喜歡,印象並不深刻;直到看過這部電影的相關介紹,突然覺得旋律輕盈透明、卻帶著一絲哀愁的這幾首歌,很適合這部電影。雖然還沒看過電影,但一邊聽
歌一邊在心裡勾勒著畫面,竟不知不覺因此愛上了這些歌,連帶地也就越來越想看這部片。偏偏在市面上已經找不到這部電影的VCD、DVD了,因此最後我看到的是畫面不甚清楚的線上收看版本。
開頭我看得比較不專心。可能是導演故意把它拍得陰風陣陣,反而給人故弄玄虛的感覺之故。尤其黃磊飾演的劇團青年韋青竟看得到當年杜雲嫣的幻象,這個安排實在是扯,如果杜雲嫣已經死了還說得過去,但她明明還活著,怎麼一個毫無超能力的普通青年能透視過去的景象呢?接著老馬對韋青娓娓道來過去發生過的愛恨情仇,這一大段我本來覺得略嫌冗長,但看到後來發現對劇情的鋪陳而言,花這麼多篇幅說明是有必要的,只要把宋丹平演出的歌唱部份作點剪接刪減,使它更精簡些,大概就差不多了。(雖然我真的很喜歡這兩首歌)
之前有網友提過,一開頭宋丹平和杜雲嫣就已處於熱戀狀態,這種安排比較不具有說服力,但我對此種安排其實是贊同居多。一方面故事是在兩條主線-宋丹平及韋青-上展開的,如果在宋丹平的過去那方面著墨太多,感覺不太平衡;另一方面相識相戀的過程若安排得不好,反而使兩人的深刻感情顯得薄弱、站不住腳,這樣輕輕帶過是比較聰明的作法。唯一令我比較有意見的是杜雲嫣這個角色,總覺得不很討喜,也搞不懂是吳倩蓮的演繹,還是編劇對這個角色的描寫讓我對她無法認同。杜雲嫣這個人依照片中說法,是個思想不傳統,活潑愛聽戲的女孩,但吳倩蓮演出給我的感覺卻有點粗魯沒氣質。以前看她演"神鵰俠侶"對她還蠻有好感的,現在覺得外型古典的她,還是適合那種偏嚴肅的角色,像杜雲嫣這種帶點靈氣的調皮女孩,演來就有種莫名的怪;杜雲嫣發瘋後,這個角色變得嚴肅起來,哭的時候比笑的時候更多,前述那種不調合感就中和許多,但整體說來,仍不是個令人滿意的選角。
不過,我在看電影前,本以為杜雲嫣在入趙家門前就會發瘋,想不到她在心如死灰之下,還是入了趙家的門,只是任趙家傻公子揉躪一番後,發現她並非處女之身,仍被痛揍一頓後遺棄。這點令我頗驚訝,但覺得這樣的安排會比我想像中好,大概是比較貼近現實之故吧。也多虧趙家不要她,否則之後宋丹平就是想回頭,兩人也無緣了。
讓我越看越投入,則是從彷彿已化身"歌劇魅影"的宋丹平,鬼魅般地現身在韋青面前開始的。動機不明的宋丹平,突然成了韋青的救命恩人"宋老師":在劇團面臨欠債解散危機之時,把十年前轟動一時的成名作"羅蜜歐與茱麗葉"傾囊相授,又在演出時暗中相助,替唱不出高音的韋青"對嘴",讓演出大大成功…還以為他是看出韋青潛藏的才能,打算培植韋青為自己的接班人,想不到這一切,只不過是為了杜雲嫣。原來他之所以欣賞、幫助韋青,只不過是因為韋青的聲音和他極像,他想藉由韋青去安慰已經發瘋的情人。這份心雖傻雖瘋狂,卻又狂熱得令人震撼。
張國榮把宋丹平毀容後,那種亦怨亦狂、亦正亦邪的氣質演得絲絲入扣,光是出場時,他以咄咄進逼的強勢語氣問韋青:「你想不想成名?」鏡頭特寫他斗蓬下冷靜卻帶絲瘋狂的眼睛,就令人印象極深,看了背脊不禁生起一股寒意;韋青演出時,他代韋青高聲唱出那句:「(甜蜜往事,短短回憶)…只能在夢中尋找和回味。」之後一邊隨韋青哼著剩下的歌詞,一邊點著頭,表情是複雜的,帶淚帶喜的,彷彿憶起當年舞台上光輝的歲月,也彷彿從歌詞中聯想到自己和杜雲嫣。那種恍如避居深山的負傷野獸一般孤獨、悲哀、無奈的心情,從他的側面及肢體語言都能充份感受到。
很喜歡宋丹平對韋青揭露自己"真面目"那段戲。導演處理得張力十足,在兩個優秀演員的演繹下,這段戲拍得高潮起伏,是戲中一次高峰,給人的衝擊比十年前那場大火及生離死別更加深刻。到了此刻,觀眾才豁然明白,為什麼宋丹平明明沒死,卻要像幽魂一般在劇院暗處躲了十年,連情人一面都不敢見?一個人在一夕之間失去成就與愛情,含恨潛伏十年,心理會變得不正常,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看到宋丹平再度現身,已不是開頭十年前那風度翩翩、充滿自信、甚至帶點傲氣的青年藝術家,並不會令人感到奇怪。但即使如此,還是難免會產生疑問:至少他還有杜雲嫣,為何十年來都不去找她,卻要找韋青代替他?原來當年宋丹平失去的,還不光是那驚動當時社會的劇院建築,還有他引以為傲的美貌及隨之葬送的舞台生涯,連東山再起的機會都沒有,他怎能不恨?又怎有面目去見她?雖然,他實在是太過自以為是,在心裡認定杜雲嫣不會接受形同廢人的自己,就懷著自卑心理不願出現在她面前,一點讓杜雲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弄得兩人都痛苦了十年,但這個人物仍叫人恨不起來,只覺得他可悲可憐。
正直的韋青幾句話正罵到宋丹平痛處。在毀容後,唯一知道他存活的忠僕老馬或許因為他是恩人也是主人,或許因為同情他的遭遇,即使他再怎麼偏執頑固也都順著他的意思;韋青卻是第一個忤逆他、正面挑戰他權威的人,讓他十年來一直去除不了的偏執觀念也不禁動搖。他終於忍不住去找杜雲嫣。雖然仍是猶疑不定,但面對愛人悲切的呼喚聲,最後,他還是停下了腳步。
我不喜歡結尾真相大白、趙家父子下場的安排,當然壞人是一定要遭到報應的,但這段編劇實在處理得不夠好,沒達到高潮迭起的應有效果,有種一切解決得太過輕易的錯愕,也使趙家兒子真正淪為一個丑角。其實他可能真的愛過杜雲嫣,只是由愛生恨,即使過了十年也無法忘懷,而變得喜歡折磨女人、拆散有情人;但這十年來,懷著恨意活下來的不只宋丹平,還有他。如果能好好鋪陳他和宋丹平及杜雲嫣間的恩恩怨怨,對照他十年前十年後處世的態度,或許這會是個雖奸卻不惡、有血有肉的角色,可惜最後還是被草草"處理"掉,淪為膚淺。話說回來,這一大段"高潮戲",或許解讀成另外一種層面的意思,會比較能令人接受吧。或許編劇想說的是,一個人真正需要的其實是自己的勇氣,面對真相、面對現實的勇氣。要解決一件事並不如想像中困難,只要自己肯破除心魔站出來。
在醫院通道上,一雙堅定的腳步毫不猶豫地走向杜雲嫣的病房。宋丹平的背影。雖然走得些微蹣跚不穩,他的背影卻高大堅定如山般屹立不搖。看到這幕我突然有種眼眶微濕的感覺,很奇怪,張國榮那堆充滿悲劇色彩的電影,不管是那部都沒讓我哭過,看到這幕,心裡卻好激動。因為看到這個背影,我知道宋丹平已經突破他自己那一關,從今以後,他不再需要斗蓬來遮掩他的臉,也能抬頭挺胸地活下去了。
從病房到結尾那段,是全片我最喜歡也覺得最經典的一段。雖然我覺得編劇實在沒必要安排杜雲嫣失明,一來根本看不出造成她失明的原因,二來在此時,容貌根本不重要,即使正面看到宋丹平的真面目,我也不認為杜雲嫣會因此懼怕退縮。這一安排,反而是畫蛇添足,像是不太相信杜雲嫣對宋丹平是否真心一樣。因為杜雲嫣嚴格說來,並未真正看過宋丹平毀容後的模樣。在宋丹平去找她的時候,是在大雨夜的窗外;在宋丹平終於禁不住她千呼萬喚而欲回頭的一瞬,趙家兒子的一槍打亂了他們正面相對的機會。如果把杜雲嫣失明這點去除,這段會更令人感動。不過無論如何,我還是相當喜歡這整段的運鏡、配樂、氣氛營造,拍得很美很動人。
未看電影,只聽"夜半歌聲"時,我腦海中想像的畫面一直是宋丹平在無人夜裡,以歌聲抒發心聲,躲藏在暗處唱給杜雲嫣聽的。最後這樣的安排雖然和我想像中不同,卻也極好。和另兩首歌不同,這首真正的"宋丹平與杜雲嫣的主題之歌"只唱出寥寥數句,卻餘韻不絕,比另兩首更觸人心弦。在"帶著你飛奔找永恆"一句之後,畫面就接到宋丹平帶著杜雲嫣乘馬車離開,音樂隨之轉成"夜半歌聲"的配樂版。晶瑩輕柔的曲調,充份表現出此刻宋丹平的心情。在十年風雨之後,他終於找到內心的平靜,終於能和心愛的人廝守終生,不再分開了,即使這份愛來得如此晚,如此不易。他的眼神裡,已不再有狂暴、不再有恨,而是充滿對一切悲哀痛苦的釋懷。不管過去有過什麼,都不再重要。宋丹平望著前方,嘴邊淡淡地泛起一絲笑意。
一直到畫面消失,片尾曲"一輩子失去了你"在耳邊響起,我心頭的激動都還久久無法平復。就衝著這個結尾,即使劇情有再多不合理,這部片也能羅列我最喜愛的片之一,至少會是將來我想一再放來重溫的片子。"夜半歌聲"這首歌也因而成為我心中張國榮的經典曲目中,最令人難忘的幾首歌之一。其實這部電影處處看得見製作的用心,不管是打燈、攝影都相當美、相當精緻,每個畫面都充滿了藝術感。只可惜劇情方面有所不足,否則成就一定更高。
值得另外一提的還有黃磊,想不到他的聲線跟張國榮倒真有幾分神似,就只少了點"情"及"味道",不過仍然令人驚豔,聽他唱歌有種很舒服的感覺,算是片中小小驚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